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71155
全血粘度测量时间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戴莉莎 朱凤菊 李 璐

    单位:沈阳工业学院医院 (沈阳 110015)

    关键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990116 由于血液流变学检测广泛地应用于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防病治病中。其中全血粘度数据是最为重要的诊治指标。为使实验准确可靠,我们对34例血标本测定时间进行了观察及统计处理,认为全血粘度的测定最好是即采即测,也可将标本放置在室温下2小时内完成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抗凝血标本:晨静脉血采,肝素抗凝。

    1.2 试验仪器:旋转式血液流变检测仪。机型:LBY-N5A,生产厂家:北京普利生集团。

    1.3 温度条件:实验温度37℃,血标本在室温20℃(±2.0℃)保存。

    1.4 将34例血标本分批、分别在采血后0、2、4、6小时(h)进行全血高切变率(120s-1)、中切变率(40s-1)、低切变率(10s-1)的测定。

    2 结 果

    附表 不同时间全血粘度测定值(±s)

    0h

    2h

    4h

    6h

    120s-1

    5.17±0.68

    5.49±0.75

    5.70±0.98*

    5.8±1.09*

    40s-1

    6.83±1.39

    7.24±1.34

    7.59±2.06##

    7.62±1.24##

    10s-1

    9.22±1.72

    10.77±2.2△△

    11.02±2.46△△

    11.27±2.91△△

    注:0h与4h、6h 120s-1比较* P<0.05

    0h与4h、6h 40s-1比较## P<0.01

    0h与2h、4h 6h 10s-1比较△△ P<0.01

    3 讨 论

    在影响全血粘度值变化的诸多因素中,因其红细胞占据血液中的有形成份比 例大,其数量、聚集性及变形能力等因素的改变均可引起全血粘度的变化。一个成熟的红细胞是由厚6-10nm细胞膜所包裹,而细胞膜又是由大量的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控制分子和离子自由出入的功能,以维持细胞的生理状态。当血液离体后,温度逐渐降低,生理环境改变,造成了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细胞膜的通透性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等变化,引起血液全血粘度值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低切变率变化显著(祥见附表)。试验提示血液离体后最佳测试时间为0小时,也可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内完成测定。试验中还发现各切变率中的0h与4h、0h与6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2h与4h、2h与6h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可能是血液离体一定时间后,细胞生理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当细胞呈现水份减少,细胞膜增厚的衰老状态时,细胞的体积和弹性等变化则处于相对静止期,红细胞的聚集指数和变形能力也处于稳定期。此时的各组间的粘度无显著性差异,因为该现象并非临床表现,应属无意义粘度值,不可应用于临床。

    (1998年5月20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