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与血小板聚集测定相关性分析
作者:崔娴维 张宁 邓力 梅旭
单位:崔娴维 张宁 邓力 梅旭沈阳军区医学检验中心 (沈阳110003)
关键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990209 血栓形成,特别是在无血管损伤或破裂条件下发生的血管内血栓形成,除了与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在评价心脏血管发病的危险性时,除了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外,还将血小板聚集试验做为血栓性疾病的粗筛实验。为了更明确地了解两种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对来我院心脑血管病科就诊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APY-GN2型全自动四通道血小板聚聚仪,北京普利生集团出品。
, 百拇医药
1.1.2 Fasco-94型全自动血粘度计,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1.3 ADP进口分装,称取ADP4.27mg,先用5mlPH7.4NaHPO-NaHPO缓冲溶液溶解,分装于若干个小试瓶中,在实际测量前吸取此液0.1ml加4.9ml水即为应用液,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1vl,用于血小板聚集。
1.1.4 全血粘度测量质控液,本室自配[1]。
1.1.5 肝素抗凝剂32克/升枸椽酸钠抗凝剂。
1.2 方法:
1.2.1 标本来源 1997年来院门诊进行心脑血管病检查的患者共612例。
1.2.2 方法 取静脉血6ml分别注入肝素抗凝管中4ml、枸椽酸钠抗凝管中2ml(1∶9)分别进行血液粘度测量和以ADP做诱导剂血小板聚集试验,为了保证血液粘度测量的准确性,用自配的、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标定的全血粘度质控液每天校定仪器一次。
, 百拇医药
2 结果与讨论
检查了612例心脑血管病门诊要求做血栓风险预测的病人,将其与我院确定的正常值(全血粘度200s-1,3.75-5.44;30s-1,4.53-6.17;3s-1,6.38-12.3;血浆粘度1.18-1.74。血小板聚集率(最大)40-40%)相比较,高于正常值用“↑”表示,低于正常值用“↓”表示,在正常范围内用“-”表示,用“0”表示未参加对比。将每种现象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例表示如下:
表1 两种测量出现的10种现象对比(612例) 现象
例数
血小板
聚集率
全血粘度
, 百拇医药
血浆粘度
红细胞
压 积
纤 维
蛋白原
占总数
百分比
1
20
↑
↑
↑
↑
↑
, 百拇医药
3.2%
2
191
↑
-
-
-
-
31.2%
3
133
-
-
-
, http://www.100md.com
-
-
22.5%
4
169
↑
↑
0
0
0
27.6%
5
89
↑
, http://www.100md.com
0
↑
0
0
14.5%
6
3
↑
↓
0
0
0
4.9%
7
, 百拇医药
75
↑
0
0
0
↑
12.2%
8
8
↓
↑
0
0
0
, 百拇医药
1.3%
9
0
↓
↓
↓
↓
↓
0%
10
0
↓
↓
0
, 百拇医药
0
0
0%
从表1可以反映出如下问题:
2.1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和有发病倾向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全血粘度低于正常值几率很低,只占4.9%。也就是说在血液粘度低时基本上不会发生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现象(临床发现胃出血病人用止血药时会出现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粘度下降的现象),也极少出现聚集率下降的现象。
2.2 有31.2%的人仅表现出单项血小板聚集率高,16.5%仅表现单项血液粘度高,27.6%的人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同时升高,这说明了血小板聚集性与血液粘度并无对应关系,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1.3%的人表现为血小板聚集降低而全血粘度升高,这可能包含了患者服用抑制血小板药物以及抽血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3 一般认为血小板聚集率与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有关,从实际调查结果看,血小板聚集率高,纤维蛋白原也高的占12.2%,血小板聚集率高血浆粘度高的占14.5%,可见关系并不是十分明显。
2.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项血小板聚集增高和仅全血粘度增高的人并不多,但是受检的612名患者中,有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占65.3%,有血液粘度升高的占39.86%。阳性率之高是我们在做正常人体检中所未遇到的。
据资料[2]介绍,当血液动力学改变时,血液呈湍流状态,使血小板与红细胞膜受损,引起释放,从而使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增加,这能较好地解释血小板凝聚性与血液粘度相关性的一面。提示我们当二者同时升高时血栓的风险较大。血小板的聚集释放,还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血浆中5-HT升高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血液粘度升高只是造成血小板聚集的一种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则能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必须注意单纯的血液粘度升高并不一定会中风,血液粘度正常、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中风的可能性很高。(从表1也可看出这种倾向)。这在我们临床检验中也屡见不鲜了。决不能单用血流变检查来进行中风预报,加上血小板聚集试验也只能是一个很粗糙的粗筛试验,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必须进一步地增加一些有关血小板活化、凝血标志物、纤溶标志物等项目的检查。参考文献
[1] 血液粘度测量质控物的研究与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1):41~42
[2] 王豫廉.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1998年4月10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崔娴维 张宁 邓力 梅旭沈阳军区医学检验中心 (沈阳110003)
关键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990209 血栓形成,特别是在无血管损伤或破裂条件下发生的血管内血栓形成,除了与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活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因素有关。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在评价心脏血管发病的危险性时,除了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外,还将血小板聚集试验做为血栓性疾病的粗筛实验。为了更明确地了解两种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对来我院心脑血管病科就诊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1.1 APY-GN2型全自动四通道血小板聚聚仪,北京普利生集团出品。
, 百拇医药
1.1.2 Fasco-94型全自动血粘度计,重庆大学维多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1.3 ADP进口分装,称取ADP4.27mg,先用5mlPH7.4NaHPO-NaHPO缓冲溶液溶解,分装于若干个小试瓶中,在实际测量前吸取此液0.1ml加4.9ml水即为应用液,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1vl,用于血小板聚集。
1.1.4 全血粘度测量质控液,本室自配[1]。
1.1.5 肝素抗凝剂32克/升枸椽酸钠抗凝剂。
1.2 方法:
1.2.1 标本来源 1997年来院门诊进行心脑血管病检查的患者共612例。
1.2.2 方法 取静脉血6ml分别注入肝素抗凝管中4ml、枸椽酸钠抗凝管中2ml(1∶9)分别进行血液粘度测量和以ADP做诱导剂血小板聚集试验,为了保证血液粘度测量的准确性,用自配的、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标定的全血粘度质控液每天校定仪器一次。
, 百拇医药
2 结果与讨论
检查了612例心脑血管病门诊要求做血栓风险预测的病人,将其与我院确定的正常值(全血粘度200s-1,3.75-5.44;30s-1,4.53-6.17;3s-1,6.38-12.3;血浆粘度1.18-1.74。血小板聚集率(最大)40-40%)相比较,高于正常值用“↑”表示,低于正常值用“↓”表示,在正常范围内用“-”表示,用“0”表示未参加对比。将每种现象的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例表示如下:
表1 两种测量出现的10种现象对比(612例) 现象
例数
血小板
聚集率
全血粘度
, 百拇医药
血浆粘度
红细胞
压 积
纤 维
蛋白原
占总数
百分比
1
20
↑
↑
↑
↑
↑
, 百拇医药
3.2%
2
191
↑
-
-
-
-
31.2%
3
133
-
-
-
, http://www.100md.com
-
-
22.5%
4
169
↑
↑
0
0
0
27.6%
5
89
↑
, http://www.100md.com
0
↑
0
0
14.5%
6
3
↑
↓
0
0
0
4.9%
7
, 百拇医药
75
↑
0
0
0
↑
12.2%
8
8
↓
↑
0
0
0
, 百拇医药
1.3%
9
0
↓
↓
↓
↓
↓
0%
10
0
↓
↓
0
, 百拇医药
0
0
0%
从表1可以反映出如下问题:
2.1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和有发病倾向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全血粘度低于正常值几率很低,只占4.9%。也就是说在血液粘度低时基本上不会发生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现象(临床发现胃出血病人用止血药时会出现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粘度下降的现象),也极少出现聚集率下降的现象。
2.2 有31.2%的人仅表现出单项血小板聚集率高,16.5%仅表现单项血液粘度高,27.6%的人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同时升高,这说明了血小板聚集性与血液粘度并无对应关系,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1.3%的人表现为血小板聚集降低而全血粘度升高,这可能包含了患者服用抑制血小板药物以及抽血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3 一般认为血小板聚集率与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有关,从实际调查结果看,血小板聚集率高,纤维蛋白原也高的占12.2%,血小板聚集率高血浆粘度高的占14.5%,可见关系并不是十分明显。
2.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项血小板聚集增高和仅全血粘度增高的人并不多,但是受检的612名患者中,有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占65.3%,有血液粘度升高的占39.86%。阳性率之高是我们在做正常人体检中所未遇到的。
据资料[2]介绍,当血液动力学改变时,血液呈湍流状态,使血小板与红细胞膜受损,引起释放,从而使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增加,这能较好地解释血小板凝聚性与血液粘度相关性的一面。提示我们当二者同时升高时血栓的风险较大。血小板的聚集释放,还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血浆中5-HT升高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血液粘度升高只是造成血小板聚集的一种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则能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必须注意单纯的血液粘度升高并不一定会中风,血液粘度正常、血小板聚集率升高、中风的可能性很高。(从表1也可看出这种倾向)。这在我们临床检验中也屡见不鲜了。决不能单用血流变检查来进行中风预报,加上血小板聚集试验也只能是一个很粗糙的粗筛试验,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必须进一步地增加一些有关血小板活化、凝血标志物、纤溶标志物等项目的检查。参考文献
[1] 血液粘度测量质控物的研究与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1):41~42
[2] 王豫廉.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1998年4月10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