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71903
对高血压病同步观察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王硕仁 周波 赵悦茹 董安铭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关键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001077

    目的:心脏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有关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转归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方法:本研究按照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同盟(WHO/ISH)标准对75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观察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二者的对比研究。结果:75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生左室肥厚15例(20.00%)比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7例(49.33%)的发生率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单侧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右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以颈动脉分叉处发生率最高,颈总动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发生率次之;后壁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斑块发生率;在性质上,软斑和混合斑之和略大于硬斑和混合斑之和。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颈动脉的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无斑块的动脉,其PI为1.810±0.561,而无粥样硬化斑块的颈动脉PI为2.070±0.560,P<0.05。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别;而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B组)病程为16.800±8.766年比无靶器官损害者(A组)9.00±9.336年和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C组)11.270±9.958年显著延长,P<0.05。B组比A、C两组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显著增大。LVMI:B组为121.999±10.179*,A组为89.010±12.004,C组为97.800±17.063。与A、C两组患者比较,*P<0.05。B组患者EF射血分值与A、C两组患者比较,也显著低于后者,P<0.05。A组患者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500±0.110 mm、阻力指数0.630±0.095显著低于B、C两组、搏动指数显著低于C组1.830±0.569,P<0.05。结论:1.我国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受损可能存在如下规律:发生左室肥厚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病程较长,发生率低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后者的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发生率高;即,中国的高血压病人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时间早于左室肥厚的形成、而发生率却高。这可能是中国人的先天体质特点和患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2.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位置多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和颈总动脉的后壁,斑块发生以右侧颈动脉较左侧颈动脉为多;斑块中的软斑和混合斑略多,其不稳定的性质都应引入警惕。3.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形成时间长,治疗时间也长;其心脏舒张收缩功能较其他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功能损害更明显,左室肥厚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信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