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72637
B超诊断女性盆腔包虫病2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年第12期
     作者:于兰 曹晖

    单位:830001 乌鲁木齐市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B超室

    关键词: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991222 本文报告21例盆腔包虫病声像特征,患者年龄21~52岁。生活在牧区15例,居住城镇6例,均有与犬羊接触史。其中7例曾行肝包虫摘除术。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受检者常规充盈膀胱在下腹部作多切面超声扫查,观察囊肿与周围脏器组织的关系。

    结 果

    经超声检查,8例多发型包虫囊肿,6例多子囊型包虫囊肿,5例单发型包虫囊肿,2例合并感染型包虫囊肿。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符合率90.48%,误诊率9.5%,包括各1例单发型和多发型包虫囊肿。

    讨 论
, 百拇医药
    采用B超诊断肝包虫病具有特异性声像图,已使之成为首选方法〔1〕,但对盆腔包虫病诊断尚难以定性且准确定位困难,这是由于包虫囊肿皆与周围脏器、组织粘连,往往难以明确原发部位〔2〕,临床妇检常以附件囊性包块为诊断,超声则以“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待定”为诊断,故给术前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现就鉴别要点分析如下:

    1.流行病学诊断:包虫病流行于畜牧业发达地区,可寄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而以肝肺为最多见部位。盆腔包虫病发病较少,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盆腔包虫超声多见于多子囊型包虫囊肿,并且包虫试验常为阳性,诊断较容易。但在原发性盆腔包虫,尤其是单发型包虫囊肿,包虫Casoni试验及血清免疫试验往往阴性。此时,切记询问有无犬羊接触史,根据盆腔包虫病的声像特征,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2.盆腔包虫病声像特征:由于盆腔包虫病与周围脏器组织粘连,周边为肠气包绕,不具有肝内组织衬托下形成的“双壁征”〔3〕,但盆腔包虫外囊与内囊形成增厚的边壁,约2~3mm,比一般卵巢囊肿壁厚。除此以外,单发型盆腔包虫囊肿须与下列附件囊性病变相鉴别:(1)皮样囊肿,囊内见悬浮的脂粒,而包虫囊肿后壁内可见沉积的“囊砂”;(2)巧克力囊肿,为模糊粘连不清的边界,而包虫囊肿则为清晰增厚的边壁回声;(3)单纯性卵巢囊肿,可见纤细完整的包膜,而单发型包虫囊肿为增厚明亮的边壁回声(图1)。多发型盆腔包虫囊肿,超声表现“囊连囊”征(图2)。多子囊型包虫囊肿,超声图呈“囊中囊”征(图3),有别于多房性囊腺瘤其内分隔所形成的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包虫继发感染、坏死及变性,囊内呈不规则的液实性改变,甚至边壁增厚钙化(图4),应注意与卵巢囊腺癌相鉴别,后者多见于突入腔内的不规则乳头状实性回声。
, http://www.100md.com
    图1 单发型盆腔包虫囊肿,显示较厚的囊壁回声

    图2 多发型盆腔包虫囊肿,呈“囊连囊”征

    图3 多子囊型盆腔包虫囊肿,呈“囊中囊”征

    图4 感染型盆腔包虫囊肿变性及坏死

    3.妇科体征鉴别:盆腔包虫硬度界于囊性与实性之间,触诊移动性差、较固定。而卵巢囊肿移动度尚可。

    综上所述,在进行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流行病学、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全面分析,以减少误诊,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Hadidi A.Ultrasound findings in liver hydatid cyst.J clin Ultrasound,1979,7:365~367

    2 徐明谦.包虫病.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48~50

    3 李 彤,王素梅.超声显像诊断人体包虫病109例分析.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1,13:150~152

    (1999-05-05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