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
作者:贾庆国 赵学魁 董元平
单位:河南省巩义市中医医院(451200)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药疗法;清元汤;治疗应用
湖北中医杂志99080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病。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值得高度重视。我科自1995~1997年运用自拟清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者对照,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0例,住院病人70例,门诊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39~72岁,平均54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岁。两组合并症分布情况:治疗组合并高血压者52例,糖尿病者21例,冠心病者33例;对照组合并高血压者19例,糖尿病者6例,冠心病者12例。两组条件大体相同,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治疗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者90例,眩晕94例,头痛71例,恶心、呕吐63例,走路不稳45例,短暂性意识障碍者4例,有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等脑干症状者共计39例;对照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5例,眩晕56例,头痛40例,恶心、呕吐36例,走路不稳24例,短暂性意识障碍2例,有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等脑干症状者19例,两组症状大体相同。
1.3 诊断标准 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参照游氏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查TDC、血流变测定,部分病人拍颈椎片。
1.4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口服清元汤,组成:桑叶、牛膝、白蒺藜、地龙、女贞子、旱莲草各15g,钩藤、云苓各20g,白芍12g,天麻、橘红、枳实、泽泻各10g,竹茹6g。随症加减:热盛者加栀子、菊花10g;阴虚者加枸杞子、干地黄各10g,山萸肉15g。1剂/d,水煎早、晚2次口服。
, 百拇医药
(2)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苷液500ml加入维脑路通0.6g静脉滴入,1次/d。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2~3周后复查TCD、血液流变学变化。并随访1年。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用美国产AC-2000C型TCD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用北京产YDA-2型血流变测定仪查血液流变学变化。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体征消失,TCD、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变,1年内无发作者为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1年内有2次以下发作者为显效;症状、体征改善,TCD、血流变指标改善不明显,1年内有2次以上发作者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100
76(76)
18(18)
2(2.0)
4(4.0)
对照组
60
, http://www.100md.com
29(48.3)
12(20)
3(5.0)
16(26.7)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 组别
n
明显改善
改善不明显
无改善
, 百拇医药
治疗组
100
78(78)
18(18)
4(4.0)
对照组
60
30(50)
16(26.7)
14(23.3)
两组治疗前后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善情况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 http://www.100md.com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s) 组别
全血粘度(比)
血浆粘度(比)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g/l)
治疗组
疗前
疗后
6.85±0.72
4.03±0.35*
, http://www.100md.com
2.01±0.30
1.34±0.22*
49.39±4.17
42.21±3.20*
4.61±1.06
3.23±1.24*
对照组
疗前
疗后
6.73±0.55
5.64±0.25*△△
2.14±0.50△
, http://www.100md.com
1.96±0.37*△△
48.75±3.26△
48.09±2.25**△△
4.55±1.15△
4.37±0.97**△△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除对照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外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病理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颈椎病造成椎基底动脉痉挛、缺血所致[2],是脑卒中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阴虚则生内风”,笔者经大量的临床观察体会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病机为;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在此基础上制订熄风化痰、滋阴通络的治疗原则,自拟清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中:桑叶、钩藤、白蒺藜清肝熄风,合天麻、云苓、橘红、枳实、竹茹、泽泻共成熄风化痰之功;白芍敛阴,和女贞子、旱莲草合用,滋肝肾之阴,牛膝、地龙,化痰瘀而通经络。使用疗效佳。从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TDC变化分析,有显著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椎底基动脉供血不足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游国雄,武志耀,杜贵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诊断问题.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2(1):6
2 卓健,丁露茜,曾道华.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临床表现.中风与神经杂志,1994,11(5):307
(收稿日期:1999-03-04), http://www.100md.com
单位:河南省巩义市中医医院(451200)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药疗法;清元汤;治疗应用
湖北中医杂志99080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病。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值得高度重视。我科自1995~1997年运用自拟清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者对照,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0例,住院病人70例,门诊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39~72岁,平均54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岁。两组合并症分布情况:治疗组合并高血压者52例,糖尿病者21例,冠心病者33例;对照组合并高血压者19例,糖尿病者6例,冠心病者12例。两组条件大体相同,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治疗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者90例,眩晕94例,头痛71例,恶心、呕吐63例,走路不稳45例,短暂性意识障碍者4例,有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等脑干症状者共计39例;对照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5例,眩晕56例,头痛40例,恶心、呕吐36例,走路不稳24例,短暂性意识障碍2例,有视物模糊、言语不清、肢体运动与感觉障碍等脑干症状者19例,两组症状大体相同。
1.3 诊断标准 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参照游氏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查TDC、血流变测定,部分病人拍颈椎片。
1.4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口服清元汤,组成:桑叶、牛膝、白蒺藜、地龙、女贞子、旱莲草各15g,钩藤、云苓各20g,白芍12g,天麻、橘红、枳实、泽泻各10g,竹茹6g。随症加减:热盛者加栀子、菊花10g;阴虚者加枸杞子、干地黄各10g,山萸肉15g。1剂/d,水煎早、晚2次口服。
, 百拇医药
(2)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苷液500ml加入维脑路通0.6g静脉滴入,1次/d。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2~3周后复查TCD、血液流变学变化。并随访1年。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用美国产AC-2000C型TCD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用北京产YDA-2型血流变测定仪查血液流变学变化。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体征消失,TCD、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变,1年内无发作者为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流变指标明显改善,1年内有2次以下发作者为显效;症状、体征改善,TCD、血流变指标改善不明显,1年内有2次以上发作者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例(%)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100
76(76)
18(18)
2(2.0)
4(4.0)
对照组
60
, http://www.100md.com
29(48.3)
12(20)
3(5.0)
16(26.7)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 组别
n
明显改善
改善不明显
无改善
, 百拇医药
治疗组
100
78(78)
18(18)
4(4.0)
对照组
60
30(50)
16(26.7)
14(23.3)
两组治疗前后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善情况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 http://www.100md.com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比较(±s) 组别
全血粘度(比)
血浆粘度(比)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g/l)
治疗组
疗前
疗后
6.85±0.72
4.03±0.35*
, http://www.100md.com
2.01±0.30
1.34±0.22*
49.39±4.17
42.21±3.20*
4.61±1.06
3.23±1.24*
对照组
疗前
疗后
6.73±0.55
5.64±0.25*△△
2.14±0.50△
, http://www.100md.com
1.96±0.37*△△
48.75±3.26△
48.09±2.25**△△
4.55±1.15△
4.37±0.97**△△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除对照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外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病理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颈椎病造成椎基底动脉痉挛、缺血所致[2],是脑卒中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阴虚则生内风”,笔者经大量的临床观察体会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病机为;虚风内动、风痰上扰所致。在此基础上制订熄风化痰、滋阴通络的治疗原则,自拟清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中:桑叶、钩藤、白蒺藜清肝熄风,合天麻、云苓、橘红、枳实、竹茹、泽泻共成熄风化痰之功;白芍敛阴,和女贞子、旱莲草合用,滋肝肾之阴,牛膝、地龙,化痰瘀而通经络。使用疗效佳。从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TDC变化分析,有显著降低血液粘稠度、缓解椎底基动脉供血不足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游国雄,武志耀,杜贵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诊断问题.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2(1):6
2 卓健,丁露茜,曾道华.老年人椎基底动脉缺血临床表现.中风与神经杂志,1994,11(5):307
(收稿日期:1999-03-0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