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72846
烧伤创面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薛凤华 宋国栋 陈秀珍 姜新军 赵秋芳 任丽华 张建平

    单位:薛凤华,宋国栋,陈秀珍,姜新军,赵秋芳,任丽华 济南市中心医院 250013;张建平 山东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关键词:烧伤创面;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990508

    摘要 烧伤病人皮肤创面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感染多发生于浅度小面积烧伤、暴露部位及近愈合或刚愈合的皮肤创面。以早期水疱形成、假乳头状瘤样增生及晚期结痂愈合为特点,愈后不留瘢痕。护理对策控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已感染的病人应隔离治疗,专人负责,换药后的物品器械等应及时消毒,敷料及创面痂皮应焚烧处理。

    Key words Burn lesion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Ⅰinfection Nursing
, 百拇医药
    烧伤创面感染多为细菌及真菌感染。[1~3] 作者对62例烧伤创面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特点加以总结,以提高对烧伤创面病毒感染观察护理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995年12月至1996年6月共发现此类病人62例,男29例,女33例,年龄1~62岁。烧伤面积0.5%~7%,均为浅Ⅱ度,其中深Ⅱ度者3例。发病部位:手、足、面、颈等显露部位者47例,占75.8%。烧伤后7~27天发病,此时烧伤创面接近愈合或完全愈合。感染持续10~26天,烧伤前局部及全身无皮肤病变。临床表现:感染初发部位多在烧伤创面与正常皮肤交界处,呈点状,如丘疹样略高于皮肤伴有小水疱形成,此后病变发展迅速,一般3~5天可布满整个烧伤创面,继而病灶迅速增大呈灰白色乳头状瘤样包块并向周边扩展。包块间可相互连接成片高约1~1.5cm,外观呈菜花样(1~2周)。感染控制后,逐渐形成硬而厚的黄褐色硬壳。2~3周后去除硬壳,见硬壳内有明显的毛刺,基底部高低不平。1~3个月创面修复平整,不留瘢痕。全身表现不明显,体温一般在37~38℃,最高者可达39℃,精神、饮食正常。局部多为胀痛,压痛不明显,轻者炎症不向周边正常组织扩散,重者周边组织呈炎性浸润,软组织红肿明显,属区淋巴结肿大、压痛,消退缓慢。
, 百拇医药
    2 细菌学检查

    发病期间,16例病人行细菌培养26次,其中创面培养21次,阳性6次,阳性率28.6%(6/21),血培养5次,均为阴性。

    3 多聚酶链反应(PCR)病毒检测

    7例行血液PCR病毒检测,其中1例行巨细胞病毒(HCMV)和柯萨奇病毒(CSV)检测均阴性,2例同时行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和人乳头瘤病毒(HPV)、HCMV和CSV检测,HSV-Ⅰ均为阳性。4例行HSV-Ⅰ、HSV-Ⅱ检测,HSV-Ⅰ3例阳性。结果:HSV-Ⅰ阳性5例,阳性率83.3%(5/6),其他病毒均为阴性。

    4 病理变化

    5例病人行局部皮肤病变活检,病理发现早期真皮与表皮连接处明显水肿,充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坏死,表皮与真皮间散在小水疱形成表皮细胞呈气球状变性及网状变性,气球状细胞内可见包涵体。后期表皮棘细胞层明显增生,上皮增厚,增生的棘细胞成团呈假乳头状瘤样,基底细胞液化仍明显。
, http://www.100md.com
    5 免疫组化检查

    对HSV-ⅠPCR检测阳性的5例病人,局部病变活检组织均做了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免疫组化染色。结果:5例病人HSV-Ⅰ均为强阳性,HSV-Ⅱ均为弱阳性,HPV均为阴性。

    6 临床观察

    烧伤创面常发生细菌及真菌感染,而病毒感染的表现常被忽视,往往被认为是混合细菌感染,随着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此类病人已能明确诊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本组病人有以下特点:病人多在某一时间、区域发生,可能与地域气候、病毒繁殖环境有关;病变多发生于浅度小面积烧伤,且多在暴露部位,可能是由于烧伤创面免疫力低;[4~6] 且暴露部位易于病毒感染,浅度烧伤时,皮肤上皮细胞并未完全坏死,病毒可在存活的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病变多发生在烧伤创面近愈合或刚愈合时期,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尚需一定的潜伏期(7~10天),且皮肤创面在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增生旺盛,给病毒创造了大量生长繁殖的时机,与Bourdarias.B等报道相符;[1] 本组病变有水疱形成;气球状变性;网状变性及结痂,又有假乳头瘤样增生的改变,可能是浅度烧伤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特征;此病变一般局限于烧伤创面范围,不向周围正常皮肤广泛播散,与其它皮肤病毒感染有所不同,可能与创面局部抵抗力低有关;临床上应用抗病毒药配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单用抗生素无明显疗效。手术去痂后勿须植皮,病变修复较好,不留瘢痕,随访一年无一例病人复发。
, http://www.100md.com
    7 护 理

    本组病例是我科建科20多年来首次明确诊断,以往对烧伤创面病毒感染的认识不足,护理措施不够,易在一定范围内蔓延。我们认为控制传染源,加强护理配合,十分重要。加强传染源的管理首先要详细询问烧伤前是否有病毒感染史,烧伤前局部有无皮肤病变等,必要时可行PCR病毒检测,做出病源诊断,以便对病人隔离治疗;控制传播途径,对已感染的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专人管理的原则,病室及床单位彻底消毒,房间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日用过氧乙酸行空气、地面及物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护易感人群,烧伤创面局部免疫力低,易发生细菌及病毒感染,除常规的抗菌措施外,应对病毒感染加以防范。门诊病人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及时换药,严格无菌操作。住院病人应严格探视制度,严禁病人互串房间,尽量不在走廓走动,房间及物品定期消毒,出院后房间及床单位彻底消毒。[7]

    7.1 换药护理

    给病人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换药及护理应专人负责,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防止病毒通过飞沫散布于创面,对已有此病毒感染的病人,可用五环鸟苷溶液局部湿敷,包扎处理。对于未感染的病人应注意创面及周围是否有红肿、渗出及水疱等病毒感染的表现,必要时预防病毒感染的发生。换药后的器械物品应用84液浸泡24h后洗净高压消毒,用过的敷料及创面的痂皮应焚烧处理。
, 百拇医药
    7.2 皮肤护理

    病人就诊时应详细询问有无皮肤病史,检查皮肤有无其它病变,口腔粘膜是否有溃疡发生,皮肤是否有瘙痒等,以便及时处理。入院病人要穿柔软棉内衣裤,保持床铺清洁无渗液、柔软平坦无渣屑。

    7.3 心理护理

    本病是烧伤病毒感染,给病人肉体和精神带来很大痛苦病人常有恐惧、紧张、焦虑情绪,因病人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心理素质的不同,其心理活动亦有所不同,我们要注意观察每个病人的心理动态,耐心细致的给病人讲解此病的特点,消除病人的恐惧、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做好病人家属和单位的工作,让他们多投入些关怀和帮助,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Bourdarias B.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in burn patients:epidemiology of 11 cases.Burns,1996,22(4)287,90.
, http://www.100md.com
    2 Gang R.K,Bajec J,Krishna J,et al.Unusual development of granulomas on the healing surface of burn wounds associated with MRSA infections.Burns,1996,22(6):57.

    3 Gamilleri LG;Milner,RH.Human papilloma virus proliferation in a healing burn.Burns,1996,22(2):162,3.

    4 Matsuo R,Kobayashi M,Herndon DN,et al.Interleukin-12 protects thermally injured mice from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fection.J Leuko Biol,1996,59(5):623,30.
, http://www.100md.com
    5 Kobayashi M,Herndon DN,Pollard RB,et al.CD4 contrasuppressor T cells improve the resistance of thermally injured mice infected with HSV.J Leukocbiol,1995,58(2):159,67.

    6 陈锡唐主编.实用皮肤病理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47-49.

    7 李梅英,郑昆幼.病毒性疱疹的治疗和护理.福建中医药,1995,26(2):42.

    1997-07-09收稿 1998-10-20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