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73094
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林 雯 林英城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515031)

    关键词:肿瘤;血小板去除法;血小板输注

    实用医学杂志990307 摘 要 目的:了解机采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的疗效。方法:对46例次在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机器自动采集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血小板计数升高,不影响化疗正常进行的占93.5%,出血控制率85%。结论:机采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好,能有效控制出血,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

    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最常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是浓缩血小板输注。本文就46例次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血小板减少病人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病例选择 1995~1998年在我科住院的化疗后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9~70岁,平均45.5岁。肺癌12例,乳腺癌7例,淋巴瘤3例,鼻咽癌、软组织肉瘤各2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食管癌、肾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各1例。均为晚期病人,接受多程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最低为6×109 /L,最高为82×109 /L,平均为30×109 /L。皮肤或口鼻粘膜出血23例次,大便隐血4例次,咯血3例次,血尿2例次,呕血及伤口渗血各1例次,无明显出血征象,预防输注12例次。以上32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46例次,31例次患者每个化疗周期只输注1次,最高者先后输注4次(为骨髓移植病人),平均每个化疗周期输注1.24次。

    1.2 输血指征 (1)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数低于正常且伴有出血者;(2)预防性输注:无明显出血征象但血小板计数少于20×109 /L,或少于30×109 /L但伴有感染征象者。
, 百拇医药
    1.3 浓缩血小板来源和制备 血小板悬液均由美国Baxter公司生产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采用血小板收集程序。由献血者供血,机采前进行ABO血型交叉配血实验。机器连续采集全血4 000~6 000 ml,获取浓缩血小板悬液190 ml,机器估算含血小板(4~6)×1011 /L。

    1.4 输注方法 用带筛网输血器输注,分离完成即刻输注。输血前用非那根25 mg或地塞米松5 mg预防输血反应,部分病人输注前用放射线照射1 500 cGy。

    1.5 疗效判定 观察血细胞计数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情况,具备以下两者之一为有效,否则为无效:(1)出血征象得到控制;(2)血小板计数达到20×109 /L以上。

    2 结果

    2.1 32例患者共接受46例次血小板悬液输注。末梢血血小板计数观察,输注1~3天内血小板升至100×109 /L以上12例次,占26%,升至(50~100)×109 /L 22例次,占48%,升至(20~50)×109 /L 9例次,占19.5%,血小板仍小于20×109 /L 3例次,占6.5%。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均值为75×109 /L,较输注前提高45×109 /L。34例次有出血表现的患者中29例次出血明显改善,占85%,5例出血改善不明显,占15%,其中3例次血小板计数有提高,2例次血小板无升高,反而下降(为同一患者)。
, http://www.100md.com
    2.2 输血不良反应 46例次中共有3例次输注过程中出现短时间的畏寒、发热,占6.5%,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无发生皮疹、喉头水肿及严重过敏反应。

    3 讨论

    肿瘤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化疗引起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副反应是骨髓抑制。随着化疗剂量强度的提高,严重的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日益增多。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死亡。输血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支持手段。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输全血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成分输血日益显示出优越性[1]。国外60年代开始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此后比例逐年增加[2],对降低致命性出血起到明显作用,国内文献报道亦证实了这一点[3]。本文系统观察表明血小板输注效果良好,93.5%病人输注后血小板明显上升,85%病人表现出较好止血作用,表明机采血小板输注是肿瘤化疗中强有力的支持手段,且副反应轻微(6.5%)。
, 百拇医药
    本组1例肺癌患者经连续两次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不但没增加,反而下降,出血亦无改善,通过静滴长春新碱和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出血得到控制,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至正常。部分病人输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升高不明显或出血改善不佳,推测其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是出现了输注无反应状态[2]。该例病人在血小板输注前已接受多次全血输注,由于血小板具有与其他血液成分共有的抗原(HLA、ABO、IP等)及血小板本身特有抗原(P1a、baK6等)反复接受输血产生相应的抗体,发生血小板同种异型免疫反应,导致输注效果下降。其中由HLA引起的同种异型免疫反应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

    近年来,人们对血小板输注作了多方面研究,以改善输注效果。例如用过滤器除去白细胞,预防同种异型免疫反应的发生[4];选用HLA相配的供血者;用放射线灭活致敏淋巴细胞;用免疫抑制剂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而更经济有趣的方法是紫外线照射[5],经紫外线照射后抗原呈递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减退或消失,从而有效的阻止同种异型免疫反应,且血小板功能不受影响。本文患者所接受的血小板悬液均由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与传统的手工采集血小板对比,机采血小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由自动的电脑控制代替了复杂的手工操作,使采血过程精确化和简单化,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了由于操作者技术水平不同而造成血小板收集率不稳定;(2)具有浓度高、质量好、超浓缩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单个供血者采血,可以减少患者发生同种免疫反应的可能。
, 百拇医药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征目前仍有争论,从(10~30)×109 /L不等。一般认为,血小板数>20×109 /L时不需行预防性输注,如需手术或严重外伤时可酌情考虑输血小板;血小板数<20×109 /L时才有皮肤、粘膜出血增多,在(5~10)×109 /L时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出血才严重,可合并脏器出血[6]。国外亦有文献报道,认为血小板≤10×109 /L时输注较之≤20×109 /L时输注能减少血小板的应用,降低费用,而风险只是少部分的出血,对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血小板减少同时合并严重感染特别是G-杆菌败血症,出血常较严重,可能因为感染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也有认为与免疫复合物或抑制骨髓有关[6]。这种情况下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指征可放宽且需加大血小板输注量。对实体瘤病人化疗后出现的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的同时多数伴有白细胞的下降,为能按时化疗及保证合适剂量强度,对血小板减少者给予预防性输注既可减少出血并发症,又能保证化疗按时进行。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潘秀英,徐开林. 输血后HLA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中国输血杂志,1993,2(6):65.

    2 虞积仁. 血小板同种免疫的研究进展. 中国输血杂志,1993,2(6):108.

    3 黄 原,王岐山. 白血病32例次血小板悬液输注疗效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1995,10(24):596~597.

    4 金 洁,等. 应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输注及预防白细胞同种免疫反应.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3):136.

    5 Pamphilon DH,Alnady AA,Wallington TB. Immunodulation by ultraviolet light:clinical studie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Immunology Today,1991,12(4):119.

    6 Kevin D,Heckman,George J. Randomized study of proghylatic transfusion threshold during induction therapy for adult platelet acute leakemia:1000/ul vs 2000/ul. J Clin Oncol,1997,15(3):1143~114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