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治疗复发六次ALL一例
作者:于志刚 于民海 冉学红 夏炳森 王宝宏 崔景英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药物治疗
临床血液学杂志990325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新一代蒽环类抗生素,对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治疗效果较好。我们采用IDA为主方案治疗1例复发6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4岁,以乏力、发热2周,于1997年8月26日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第6次复发第8次入院。体检:T 37.6℃,贫血貌,精神差,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肝肋下2 cm,脾无肿大。血常规:Hb 70 g/L,PLT 60×109/L,WBC 2.5×109/L,中性分叶核0.36,淋巴0.46,原始及幼稚淋巴0.18。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增生异常,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0.76,胞体大小不等、畸形。粒、红两系受抑。全片见巨核细胞3个,血小板散在可见。入院诊断:ALL(L2型)复发。入院后予IDA 5 mg/d,第1~3天静滴;长春地辛(VDS)4 mg/d,第1天静注;阿糖胞苷(Ara-C)200 mg/d,第1~7天静滴;泼尼松(Pred)60 mg/d,第1~7天口服。此方案化疗两个疗程,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成分输血以及应用G-CSF等支持治疗后,病人热退,但仍乏力。血细胞三系仍减低,未见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骨髓象为抑制表现。病人于1997年10月10日出院,坚持门诊复查。1997年11月6日,即停化疗近40 d时,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象、骨髓象正常,第7次完全缓解(CR7)。其后病人行鞘内注入氨甲喋呤、地塞米松6次,以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并行巩固及强化治疗3次,至1998年3月20日病人仍在完全缓解中。
2 讨论
病人初次发病为1993年1月9日,确诊为ALL(L2型),在我院予VP、COP、CODP、COEP、VDLP,以及米托蒽醌、鬼臼噻吩甙、泼尼松等组成的方案化疗,病人均获再次完全缓解。
*邮政编码:山东,261041
1998-09-09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药物治疗
临床血液学杂志990325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新一代蒽环类抗生素,对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治疗效果较好。我们采用IDA为主方案治疗1例复发6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4岁,以乏力、发热2周,于1997年8月26日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第6次复发第8次入院。体检:T 37.6℃,贫血貌,精神差,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肝肋下2 cm,脾无肿大。血常规:Hb 70 g/L,PLT 60×109/L,WBC 2.5×109/L,中性分叶核0.36,淋巴0.46,原始及幼稚淋巴0.18。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增生异常,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0.76,胞体大小不等、畸形。粒、红两系受抑。全片见巨核细胞3个,血小板散在可见。入院诊断:ALL(L2型)复发。入院后予IDA 5 mg/d,第1~3天静滴;长春地辛(VDS)4 mg/d,第1天静注;阿糖胞苷(Ara-C)200 mg/d,第1~7天静滴;泼尼松(Pred)60 mg/d,第1~7天口服。此方案化疗两个疗程,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成分输血以及应用G-CSF等支持治疗后,病人热退,但仍乏力。血细胞三系仍减低,未见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骨髓象为抑制表现。病人于1997年10月10日出院,坚持门诊复查。1997年11月6日,即停化疗近40 d时,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象、骨髓象正常,第7次完全缓解(CR7)。其后病人行鞘内注入氨甲喋呤、地塞米松6次,以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并行巩固及强化治疗3次,至1998年3月20日病人仍在完全缓解中。
2 讨论
病人初次发病为1993年1月9日,确诊为ALL(L2型),在我院予VP、COP、CODP、COEP、VDLP,以及米托蒽醌、鬼臼噻吩甙、泼尼松等组成的方案化疗,病人均获再次完全缓解。
*邮政编码:山东,261041
1998-09-09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