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
作者:胡俊斌 宋善俊 魏文宁 张金枝 涂源淑
单位:430022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胡俊斌、宋善俊、魏文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张金枝、涂源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90318 近几年来,心绞痛与高凝状态的关系受到重视。尽管稳定型心绞痛(S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不清楚两者高凝状态的特点。我们检测了SA与UA某些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比较两者高凝状态的差异。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15例SA患者(SA组),21例UA患者(UA组)均为本校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男29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4岁)。合并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3例,有吸烟史14例。两组在上述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均无严重肝、肾疾患。健康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70岁(平均61岁),均无吸烟史。所有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前1周末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9例UA患者与5例SA患者曾应用硝酸盐类药物或(和)钙离子拮抗剂,于抽血前1天停药。
, 百拇医药
2.方法: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以3.8%枸橼酸钠或0.54 mmol/L EDTA-Na2,按1:9(V/V)抗凝。抗凝血离心每分钟3 000次,15分钟,取上清液置于-40℃保存,3个月内检测。同时留取晨尿2~3 ml,处理后作尿FPA测定[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ELISA试剂盒为Berling公司生产;D-二聚体(D-d)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来源于上海捷门分司;凝血酶原片段(F1+2)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由美国DrT'sao提供;α2-抗纤溶酶(α2-AP)试剂盒为宝林曼公司产品;尿纤维蛋白肽A(FPA)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
3.统计方法:资料进行均数差异的t检验。
二、结果
1.SA与患者TAT、D-d、F1+2变化:UA组分子标志物水平不仅明显高于对照组,亦高于SA组,S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表1)。
, 百拇医药
表1 稳定型心绞痛(U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对照组标志物的变化 组别
例数
TAT(ng/L)
D-二聚体(mg/L)
凝血酶原
片段(nmol/L)
α2-抗纤溶酶
(IU/L)
对照组
20
7.3±4.2
, 百拇医药
0.20±0.12
0.45±0.23
1.09±0.17
SA组
15
7.3±8.7
0.26±0.68
0.54±0.11
1.18±0.40
UA组
21
13.8±9.0**△
, 百拇医药
1.03±0.98**△△
1.37±0.61*△
2.05±1.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SA组比较,△P<0.05,△△P<0.01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2.SA与UA患者FPA尿肌酐校正值:肌酐校正值UA组为(39.7±10.5) mg/L,SA组为(27.9±9.6) mg/L,对照组为(24.8±8.4) m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
讨论 通过检测凝血激活某些微量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等情况[3]。本组UA组的血浆F1+2、D-d、TAT均明显升高,是UA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的有力证据。UA患者FPA尿肌酐校正值升高说明UA患者体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形成。从凝血激活的过程可知,F1+2、TAT、FPA和D-d依次产生。因此推测UA患者血液存在从早期凝血激活,到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全过程的高凝状态。α2-AP在UA组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凝血酶产生后引起继发性纤溶酶增加,α2-AP可与纤溶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而造成消耗增多。高凝状态可能是UA患者病情急重,扩血管药物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4]。SA组各标志物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提示高凝状态在SA发病中不占主要作用。UA与SA间高凝状态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有可能成为鉴别UA与SA的客观指标。已经知道UA预后明显不及SA,前者发展到AMI的时间比SA短,机率比SA高,这可能与两者间高凝状态的情况不同有关。
, 百拇医药
本课题受国家科委“攻关项目”资助(85-915-03)
参考文献
1 Braunwald E. Unstable angina. A classification. Circulation, 1989,80:410-414.
2 宋善俊,李学军,魏文宁等.尿液中纤维蛋白肽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103-105.
3 Bauer KA. Laboratory markers of coagulation activation. Arch Pathol Lab Med, 1993,117:71-77.
4 Hoffneister HM, Jur M, Wendel HP, et al. Alteration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and kallikrein-kinin systems in the acute and post acute phas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irculation, 1995,91:2520-2527.
(收稿:1998-05-05 修回:1998-11-10), 百拇医药
单位:430022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胡俊斌、宋善俊、魏文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张金枝、涂源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90318 近几年来,心绞痛与高凝状态的关系受到重视。尽管稳定型心绞痛(S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不清楚两者高凝状态的特点。我们检测了SA与UA某些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比较两者高凝状态的差异。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15例SA患者(SA组),21例UA患者(UA组)均为本校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男29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4岁)。合并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3例,有吸烟史14例。两组在上述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均无严重肝、肾疾患。健康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5~70岁(平均61岁),均无吸烟史。所有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前1周末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9例UA患者与5例SA患者曾应用硝酸盐类药物或(和)钙离子拮抗剂,于抽血前1天停药。
, 百拇医药
2.方法: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以3.8%枸橼酸钠或0.54 mmol/L EDTA-Na2,按1:9(V/V)抗凝。抗凝血离心每分钟3 000次,15分钟,取上清液置于-40℃保存,3个月内检测。同时留取晨尿2~3 ml,处理后作尿FPA测定[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ELISA试剂盒为Berling公司生产;D-二聚体(D-d)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来源于上海捷门分司;凝血酶原片段(F1+2)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由美国DrT'sao提供;α2-抗纤溶酶(α2-AP)试剂盒为宝林曼公司产品;尿纤维蛋白肽A(FPA)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
3.统计方法:资料进行均数差异的t检验。
二、结果
1.SA与患者TAT、D-d、F1+2变化:UA组分子标志物水平不仅明显高于对照组,亦高于SA组,S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表1)。
, 百拇医药
表1 稳定型心绞痛(U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对照组标志物的变化 组别
例数
TAT(ng/L)
D-二聚体(mg/L)
凝血酶原
片段(nmol/L)
α2-抗纤溶酶
(IU/L)
对照组
20
7.3±4.2
, 百拇医药
0.20±0.12
0.45±0.23
1.09±0.17
SA组
15
7.3±8.7
0.26±0.68
0.54±0.11
1.18±0.40
UA组
21
13.8±9.0**△
, 百拇医药
1.03±0.98**△△
1.37±0.61*△
2.05±1.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SA组比较,△P<0.05,△△P<0.01 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2.SA与UA患者FPA尿肌酐校正值:肌酐校正值UA组为(39.7±10.5) mg/L,SA组为(27.9±9.6) mg/L,对照组为(24.8±8.4) m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
讨论 通过检测凝血激活某些微量的分子标志物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等情况[3]。本组UA组的血浆F1+2、D-d、TAT均明显升高,是UA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的有力证据。UA患者FPA尿肌酐校正值升高说明UA患者体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形成。从凝血激活的过程可知,F1+2、TAT、FPA和D-d依次产生。因此推测UA患者血液存在从早期凝血激活,到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全过程的高凝状态。α2-AP在UA组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凝血酶产生后引起继发性纤溶酶增加,α2-AP可与纤溶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而造成消耗增多。高凝状态可能是UA患者病情急重,扩血管药物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4]。SA组各标志物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提示高凝状态在SA发病中不占主要作用。UA与SA间高凝状态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有可能成为鉴别UA与SA的客观指标。已经知道UA预后明显不及SA,前者发展到AMI的时间比SA短,机率比SA高,这可能与两者间高凝状态的情况不同有关。
, 百拇医药
本课题受国家科委“攻关项目”资助(85-915-03)
参考文献
1 Braunwald E. Unstable angina. A classification. Circulation, 1989,80:410-414.
2 宋善俊,李学军,魏文宁等.尿液中纤维蛋白肽A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103-105.
3 Bauer KA. Laboratory markers of coagulation activation. Arch Pathol Lab Med, 1993,117:71-77.
4 Hoffneister HM, Jur M, Wendel HP, et al. Alterations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and kallikrein-kinin systems in the acute and post acute phas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irculation, 1995,91:2520-2527.
(收稿:1998-05-05 修回:1998-1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