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4088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国际暨第二届国内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术会议纪要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李久一 薛燕萍

    单位:李久一 100710 北京,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薛燕萍 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90430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国际暨第二届国内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学术会议于1998年10月7~12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与会中外代表共205人。WHO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处(TDR)官员H. Engers博士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

    一、寄生虫与寄生虫病

    疟疾及血吸虫病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各国学者对其预防,特别是对这两种病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会上许多学者报告了预防疟疾及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情况。

, 百拇医药     DNA疫苗技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姜燕芳等应用其实验室筛选的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种疟原虫蛋白中的普遍性B细胞表位NKND和其他3个已知的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表位-CS.T3、RESA和MSA-1,运用以同尾酶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两组7种重组DNA疫苗,并用纯化的重组质粒DNA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多肽抗体水平和抗疟原虫抗体水平,证实了重组多价疫苗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并对人工重组抗原的结构与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免疫途径与免疫应答的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实Th表位在B细胞表位的C末端是较好的人工抗原构建形式。

    李明等在国内率先构建了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痘苗病毒重组活疫苗株。以该痘苗病毒为目的基因载体免疫动物后,免疫血清及IgG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虫作用,并可诱发机体产生明显的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的生物学活性。抗攻击试验表明,该重组痘苗病毒免疫的猴能抵抗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攻击。

, 百拇医药     有关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会上报告了对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重组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保护性免疫的研究,及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Sj23,DNA疫苗PCD-Sj32的构建、表达及免疫效果的评价,以及根据血吸虫抗原候选分子Sm28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多肽抗原片段实验免疫效果的研究。这些研究为血吸虫病疫苗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候选疫苗。

    为了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细胞免疫应答特征,吴海玮等对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对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成虫粗抗原刺激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流行区感染人群,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未感染人群明显降低,提示在流行区感染人群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被下调的可能性。

    基因分型技术已于近年应用于判定寄生虫分离株的型别,卢思奇用磷酸丙酮异构酶基因(tim)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国外及国内已报告的贾弟虫株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贾弟虫株tim基因序列分析法似可确认来自世界不同地区贾弟虫之间的关系,并能检测出混合虫株。
, http://www.100md.com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病原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陈雅棠等将PCR与非放射性标记探针技术结合检测人粪便中微小隐孢子虫,认为应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技术检测人粪便隐孢子虫DNA的PCR扩增产物,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相对简单、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可应用于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Eom在会上作了关于亚洲带绦虫的生物学的综合报告,Jabarvand首次报道了肝片吸虫在眼内异位寄生病例。

    二、病毒及细菌感染性疾病

    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目前呈上升趋势,已被认为是重新出现的传染病而受到重视。秦鄂德等用逆转录PCR法从登革病毒感染细胞中制备的RNA扩增基因组3′半分子,为登革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并进而为深入探讨病毒的复制、装配、病毒表型及致病分子机制,以及登革热的减毒活疫苗及多价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百拇医药
    Cuzzubbo等应用捕捉ELISA(Pan Bio Dengue Duo ELISA)检测活动性登革热感染患者唾液中的抗登革热病毒IgM及IgG抗体,指出该法显示高度敏感性(96%)及特异性(100%),可区分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认为可用唾液替代血液进行登革热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研究对选择疫苗十分重要。汉坦病毒M片段尤其是G1片段编码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梁伟峰等克隆、表达了汉坦病毒Z 10株G1片段,对Z 10株病毒G1糖蛋白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基因片段编码策略、糖基化位点、RNA二级结构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认为Z 10株病毒和其他汉坦病毒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较大差异可能是Z 10株作为较好疫苗的原因。

    郑曲波等运用逆转录PCR技术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尿沉淀细胞标本病毒RNA进行基因分型诊断,以确定病原为汉滩病毒(Ⅰ型)或汉城病毒(Ⅱ型),并认为该方法对HFRS病毒进行基因分型诊断灵敏、特异。
, 百拇医药
    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Misic对10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及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原虫机会性感染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最常见的原虫机会性感染为卡氏肺孢子虫(28.4%)、弓形体(5.5%)及隐孢子虫。偶发的机会性感染为贝氏等孢球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弟鞭毛虫及人芽囊原虫。

    翁小满等采用免疫组化法的PGL-1、S-100蛋白染色及淋巴细胞活化(CD25染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对早期麻风皮损进行免疫病理研究。该研究表明,单个皮损或未定类麻风在免疫反应建立前,组织学的非特异性炎性浸润表现为亲真皮神经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细菌多在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浸润的组织细胞中;免疫反应建立后,淋巴、巨噬细胞浸润的神经炎症加重形成早期肉芽肿,并释放TNFα导致神经损伤。

    三、其他

    Cochrane报告了从植物中提取抗菌药物的实验研究进展。与会代表还对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斑疹伤寒等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针对全球目前防治热带病的现状,H.Engers博士作了“贫穷与热带病”的专题报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