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74107
331例血沉极度增快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王豫平

    单位:545001 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90823 红细胞沉降率≥100 mm/1 h称为血沉极度增快。兹对我院1984年2月至1998年4月住院病人中血沉极度增快的33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血沉测定方法均为魏氏法。本组331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85例;年龄最小2岁6个月,最大78岁,平均44.57岁。血沉值在100~166 mm/1 h之间,平均125.1 mm/1 h。

    最后诊断与分析:(1)恶性肿瘤114例,占34.44%(114/331);其中多发性骨髓瘤24例,急性白血病2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8例,原发性肝癌12例,恶性淋巴瘤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变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胃癌各6例,椎管内肿瘤和甲状腺癌各4例,食道癌2例。114例中有41例患者无明显上述各种肿瘤的提示性症状和体征,血沉极度增快为临床(如健康体检等)首次发现,并且不受退热、抗感染等药物影响。肿瘤的诊断系根据血沉极度增快各种疾病的发生率进行初步推断,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及骨髓穿刺活检、B超、CT、磁共振扫描等而确诊。基于此,41例中有29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白血病早期8例、恶性淋巴瘤4例、慢性白血病急粒变2例)患者就诊后尽早明确了诊断。(2)结缔组织疾病75例,占22.66%(75/331)。其中风湿病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3)感染性疾病51例,占15.41%(51/331);其中化脓性胸膜炎13例,肺心病并肺部感染9例,伤寒病8例,副伤寒病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败血症5例,肝脓疡2例,胆囊炎并胆囊积液2例。(4)结核病41例,占12.39%(41/331);其中浸润型肺结核23例,两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9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各2例,结核性心包炎1例。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炎症病例中,71例临床上仅有发热,一般体检除血沉极度增快外,一时未能发现更多的阳性体征。对这部分病例,多系经过深入的临床分析和长期的(如有的长达3~6个月)临床观察而得以确诊。此外,尚有(5)肾脏疾病35例,占10.57%(35/331);其中肾病综合征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并慢性肾功能不全9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并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⑹其他15例,占4.53%(15/331),其中大面积脑出血和高血压病Ⅲ期各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例,广泛心肌梗死2例。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魏氏法测定的血沉正常值,男性为0~15 mm/h,女性为0~20 mm/h[1]。健康人血沉数值很小,一般不超过20 mm/h。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尤其是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结核病、一些严重感染和肾脏疾病等,因机体内红细胞可塑性、数量、大小及形态改变,表面负电荷减少,红细胞聚集;另外,血浆中不对称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α球蛋白、β2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增加,白蛋白减少,卵磷脂减少,脂质改变,这些均可促进血沉极度增快[2-4]。本组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血沉极度增快的331例中,恶性肿瘤占34.44%(其中以非实体性肿瘤多见),结缔组织疾病占22.66%,各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占15.41%,结核病占12.39%,肾脏疾病占10.57%。上述5类疾病总和即占本组331例的95.47%。因此,临床上如遇到血沉极度增快而诊断一时不明的疑难病例,应首先想到上述疾病的可能;其中血液系统非实体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和结核病,这三者又占了本组总例数的55.59%,了解这些对临床医师正确地缩小考虑范围,抓住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重点,提高临床确诊率无疑会大有帮助。对于一时尚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动态地观察血沉的变化、深入细致的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其他特殊检查,以使病人尽量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戚仁铎,主编.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0-312.

    2 陈子芳,王成勇.肺结核病人血液流变学初步探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3,8:228.

    3 刘俊江,薛树正,马博青,等.老年糖尿病血液流变学临床分析.医师进修杂志,1991,14(10):25-26.

    4 郭顺明,李学民,陈宗炳,等.54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粘 度观察.医师进修杂志,1991,14(5):26-27.

    (收稿:1999-01-04 修回:1999-04-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