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74186
胃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房殿春 罗元辉 周晓东 鲁荣 刘为纹

    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科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991019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幽门螺杆菌(Hp)、特别是含cag A基因的Hp感染与胃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体外实验证实Hp培养滤液可诱导胃黏膜细胞DNA损伤[2]。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亦提示Hp感染与ras基因活化有关[3]。为从分子水平揭示Hp的致癌机制,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胃癌组织Hp进行检测,并对Hp感染与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49例胃癌为我院1994年1月~1996年7月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收集癌及切缘处正常组织,剔除出血坏死部分后置-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冰冻切片染色证实所检测癌组织肿瘤细胞数均在50%以上。
, 百拇医药
    2.引物:参照文献合成D17s261、D17s799、TCF-2、D18s34、D5s409及D5s82 6个微卫星位点和Hp尿素酶A(HpA)和B(HpB)基因引物。D17s799和TCF-2引物序列由Garden博士提供。

    3.PCR扩增:采用2400型PCR仪(Perkin Elmer Cetus)扩增微卫星及HpA和HpB基因DNA,循环参数为94℃30秒,56℃40秒,72℃30秒,32个循环后置72℃继续反应10分钟,反应总体积为20 μl(含10×Buffle 2 μl,引物各10 pmol,4×dNTP各0.2 mmol/L,Taq DNA聚合酶2 U,基因组DNA 100 ng),扩增产物在1.5%琼脂糖(北京中山生物公司)上电泳,溴乙锭染色,紫外光下观察。各微卫星位点的检测经证实无杂带后,以首次扩增产物为模板,另加0.8 μl a-32P dNTP进行第2次扩增,取扩增产物5 μl与等量上样缓冲液(98%甲酰胺,0.025%二甲苯蓝和溴酚蓝,10 mmol/L EDTANa2)混合,95℃变性3分钟后快速冷却,在10%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含7 mol尿素)电泳(恒功率55W)2~4小时,凝胶干燥,放射自显影,洗片观察结果。
, 百拇医药
    4.结果分析:与正常组织比较,胃癌组织有额外的DNA等位片段或出现等位片段泳动,即可判断为MSI。经1.5%琼脂糖电泳,HpA可见411 bp片段,HpB则可见132 bp片段。

    5.统计学分析:以χ2、四表格确切概率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胃癌组织MSI检出率:49例胃癌经PCR扩增,放射自显影观察,TCF-2位点MSI检出率为18.4%(9/49), D17s261和D17s799位点均为22.4%(11/49),D18s34位点为28.6%(14/49),D5s409位点为14.3%(7/49),D5s82位点为20.4%(10/49)。若将以上位点综合分析,49例胃癌中有26例检出MSI,总检出率为53.1%。其中同一胃癌2个位点以上检出MSI 15例,占MSI阳性者的57.8%。
, http://www.100md.com
    2.Hp感染与MSI发生的关系:49例胃癌中检出HpA和HpB基因片段者20例,检出率为40.8%。Hp阳性与阴性组各位点MSI检出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Hp阳性胃癌组各位点MSI检出率与Hp阴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6个位点MSI综合分析,29例Hp阴性和20例Hp阳性胃癌组各检出MSI 13例,经统计学处理,Hp阳性与阴性胃癌组MSI检出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表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的关系 组别

    例数

    TCF-2

    D17s

    261

    D17s

, 百拇医药     799

    D18s

    34

    D5s

    409

    D5s

    82

    Hp-

    29

    5

    5

    7

    7

    5
, 百拇医药
    7

    Hp+

    20

    4

    6

    4

    7

    2

    3

    讨论 尽管众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但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如何起作用仍有待深入研究。Hp致癌机制目前有以下几种推测[4]:(1)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的模式过程已为多数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因此,有理由认为,Hp感染为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2)胃黏膜细胞染色体被Hp DNA片段插入,引起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3)Hp感染可使胃黏膜细胞增殖速度加速,Hp产生的某些毒素物质可损伤细胞DNA,这两方面都容易产生DNA复制错误。MSI是指由于复制错误引起的DNA简单重复序列的改变,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在胃癌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研究Hp感染与MSI的关系对揭示Hp的致癌机制可能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文献报告胃癌MSI的检出率为18%~39%[5],我们采用以PCR为基础的方法对49例胃癌组织TCF-2、D17s261、D17s799、D18s34、D5s409和D5s82 6个微卫星位点的MSI进行检测,MSI的检出率分别为18.4%、22.4%、22.4%、28.6%、14.3%和20.4%。若将以上位点综合分析,则总检出率为53.1%,提示MSI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种新机制。但通过分析Hp阳性与阴性组的MSI,并未发现Hp感染与MSI有密切相关,提示Hp并非通过引起MSI导致胃癌发生。

    近年来对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为对胃癌患者Hp感染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各家报道不一。从本研究资料看,胃癌组织Hp的检出率仅为40.8%,明显低于以往报告的慢性胃炎和溃疡病检出率,其原因考虑为由于胃癌形成后,造成胃黏膜组织结构和微环境的改变,不适宜Hp的生存,导致Hp的“丢失”所致[6]。但晚近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某些Hp感染率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生率并不高[7],且胃癌可以发生在无Hp感染者。因此作者认为,Hp感染不是胃癌发生所必须或直接致病因素。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若将胃癌发病研究的主流限于Hp,则有可能会误导或减慢我们对胃癌复杂发病机制的研究。因此,我们应客观评价Hp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9670347)

    参考文献

    [1] Parsonnet J, Friedman GD, Orentreich N, et al. Risk for gastric cancer in people with Cag A positive or Cag A negative Hp infection. Gut, 1997,40: 297-301.

    [2] 梁后杰,刘为纹,房殿春,等. 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诱导胃黏膜细胞DNA损伤.中华消化杂志 ,1995,15增刊:21-23.

    [3] 于君,张锦坤.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变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 1995,15增刊:28-31.

    [4] Parsonnet J.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Gastroenterol &127;Clin North Am ,1993,22:89-101.
, 百拇医药
    [5] Strickler JG, Zheng J, Shu Q, et al. p53 mutations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sporadic gastric cancer: when guardians fail. Cancer Res ,1994, 54:4750-4755.

    [6] Karnes WE, Samloff IM, Siurala M, et al. Positive serum antibody and negative tissue staining for H.pylori in subjects with atrophic body gastritis. Gastroenterology, 1991,101:167-174.

    [7] Lin JT, Wang LY, Wang JT, et al. Ecological study of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 in Taiwan. Dig Dis Sci,1995,40 :385-389.

    (收稿:1998-09-01 修回:1999-07-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