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74281
积极开展下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许国铭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200433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0702 10年前,在国内逐渐开展了上消化道功能检测,并将促动力剂应用于临床,从而推动了消化界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如1997年北京、上海两地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国内并不少见,其症状发生率高达8.97%,患病率为5.77%[1]。1999年在烟台制定了GERD分类标准与诊治意见[2],规范了GERD诊治标准。国内多次会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轻瘫等常见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研讨,并举行多次国际和国内胃肠电生理会议,有数百篇论文进行了交流。尽管近年来我国胃肠动力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大多数的研究仍局限于上消化道。

    与上消化道相比,下消化道功能性障碍疾病的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实际上,下消化道功能性障碍并不少见,据1999年公布的罗马标准,有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疼痛及盆底肌肉痉挛综合征等,其疾病种类超过食管与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IBS患病率国外高达5%~20%,有资料显示北京市有症状符合Manning标准的IBS患病率为7.26%,符合罗马标准的患病率为0.82%[3]。以往诊断均藉用Manning标准与Knuis标准,前者主要根据腹胀、腹痛、肠蠕动加快、稀便、黏液便和排便不尽等6种症状来进行评估,但敏感性较低;后者根据病人症状(正分)与医生发现的阳性结果(负分)记分来进行判断,负分主要是要与器质性疾病相鉴别。现行的罗马标准除了注意肠道症状外,还强调了出现症状的时间在1年中必须超过3个月,此外,应注意到病人胃肠外症状和精神状态[4]。上述分类是否适合于中国国情?还需做大量调查工作。IBS是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腹泻为主者与以便秘为主者的动力改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研究不同类型的肠动力改变及其机制对IBS诊断与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另外,IBS患者有明显的精神与心理障碍,它可通过大脑与脊髓影响肠道功能,但精神与心理检查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相当多的医护人员对它还不熟悉,必须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来加以充实,从而提高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认识。此外,食物、感染等因素与IBS发病的关系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 百拇医药
    据国内12城市对4 279个家庭进行的便秘调查表明:人群中便秘的发生率约为28%,其中慢性便秘占8%,20%为偶有便秘,可见便秘是国内发病率极高的下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但无论是内科医生还是消化专科医师,大多还是停留在“通便"处理上,鲜有开展病因调查者。对1例主诉有排便困难的患者,首先要确定此症状是否属于便秘范畴?是属于慢传输型?还是出口梗阻型?发病机制的不同,其治疗完全相异,不能以“通便药”简单了之。因便秘可由神经、结肠肌肉、精神、内分泌、药物、消化道病变等多种因素引起,故对便秘患者,应尽可能先尽找原因,对便秘患者根据症状、动力改变作出不同处理。应该通过几年的努力,制定出便秘诊治流程图,以规范国内对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对下消化道功能的检测,目前远不及上消化道普及。消化道功能检查主要有测压、肌电记录以及肠道运动功能检测等,除了肛门、直肠外,由于下消化道解剖位置较深,如回肠、结肠部位的功能就难以检测到,有些仅能在术中进行,加上国内大多数医院均缺乏下消化道功能检查设备,因而影响了对下消化道功能检查的开展,这亦是应该迅速加以解决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在下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随着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与了解,已有较大的进展,随着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复安、多潘立酮及5-HT4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等药物的问世,诞生了“促动力药”的概念。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如GERD、FD与胃轻瘫等。近年来,5-HT3、5-HT4受体与结肠动力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特别是新型的、高选择性及特异性的、具有促肠动力特性的5-HT4受体激动剂[5]普卡必利(prucalopride)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促动力药物的认识。普卡必利可增强小肠与结肠的动力,特别是对于结肠的促动力作用使治疗便秘等下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有了新的突破。普卡必利半衰期长,大约21~27 h,且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很少,55%~74%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在健康志愿者中的研究显示,普卡必利能增强肠道的蠕动和协调性,并缩短胃肠通过时间[5]。在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普卡必利可增加患者的排便频率,减低大便的硬度,改善患者与便秘相关的症状[6]
, 百拇医药
    总之,以前是上消化道动力疾病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10年,今后则应该加强对下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以完善对胃肠动力疾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23-226.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0.

    3,潘国宗,鲁素彩,柯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6-29.

    4,Thompson WG,Longstreth G,Drossman DA,et 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Gut,1999,45 SupplⅡ:Ⅱ43-Ⅱ47.
, 百拇医药
    5,Emmanuel A,Kamm MA,Roy AJ,et al.Effect of a novel prokinetic drug R093877,on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in healthy volunteers.Gut,1998,42:511-516.

    6,Van Outryve,Bosseckert H,Bouchoucha M,et al.Effects of the novel enterokinetic,prucalopride,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Gut,1999,45 Suppl V:139-140.

    收稿日期:2000-04-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