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内科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74431
皮肤T细胞淋巴瘤并发巨球蛋白血症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内科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刘慧英 王丽峰 许慧琪 卢学春 杨崇礼

    单位:刘慧英 王丽峰 许慧琪 卢学春(天津,解放军第464医院血液科 300381);杨崇礼(天津,中国医院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内科杂志001024 患者男,70岁。主诉反复出现皮肤多发结节1年余,乏力,面黄,多汗且体重下降2 kg。于1999年8月31日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皮肤:胸腹部可见十余个散在结节,凸出于皮肤,直径0.5~1.0 cm,边界清楚,表面皮肤正常或轻度充血。以右锁骨下的结节最大,直径达1.5 cm,为樱桃红色,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已取活检)。血象: Hb 92 g/L, WBC 3.9×109/L,中性0.64,淋巴0.25,单核0.04,嗜酸0.01,嗜碱0.01,浆细胞样淋巴0.05,血小板(BPC)292×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0.525,红系0.075,淋巴系统0.355,其中幼稚淋巴0.02、浆细胞样淋巴细胞0.06,浆细胞0.015,见到可疑淋巴瘤细胞0.03。成熟红细胞明显缗钱状排列,片尾可见成簇聚集的淋巴样细胞,少者5~6个,多者达50~60个,形态不规则,形似胞浆脱落的退化细胞。骨髓细胞外铁(-),内铁阳性率16%,积分1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18%,积分41。血沉146 mm/1 h,血清总蛋白135 g/L,白蛋白28 g/L,球蛋白107 g/L;免疫球蛋白IgA 0.32 g/L,IgG 13.2 g/L, IgM 83.0 g/L。X线及CT检查,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多部位骨质无破坏。B超:肝不大,脾略厚。皮肤结节印片及切片示:真皮及皮下浅层瘤细胞呈片状,弥漫浸润,细胞中小型。核呈多形性,许多细胞核内可见明显核仁,浆淡染较空,与表皮间有明显的无浸润带。诊断为皮肤恶性淋巴瘤(T、B型意见不一)。免疫组化:CD45RO(+),CD4(+),CD5(+),CD45R(-)(少数散在阳性),CD15,S-100,Lysozyme,HMB均为(-),最后诊断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
, http://www.100md.com
    治疗: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化疗4个疗程,病人胸前皮肤结节明显消退,未再有新生物长出。目前患者血象:WBC 8.2×109/L,中性粒0.80,淋巴0.17,单核0.02,嗜酸0.01,Hb 102 g/L,BPC 374×109/L。血清球蛋白下降至60 g/L,一般情况良好,仍在治疗中。

    讨论 本例病人皮肤的多发结节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肤淋巴瘤是指原发于皮肤或以皮肤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约占结外淋巴瘤的10%。其皮肤表现可以分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两种。非特异性表现为瘙痒,丘疹性皮炎,多形红斑等;特异性皮损可为单个或多发结节和斑块,本例病变属后者。

    本例病人球蛋白高达107 g/L,免疫球蛋白IgM 83.0 g/L而IgG,IgA正常或降低。虽未作免疫电泳,也可考虑单克隆IgM血症。单克隆性球蛋白增高多为恶性疾病,多克隆性球蛋白多为良性疾患。

    本病人免疫球蛋白IgM升高,血沉异常增快,红细胞明显缗钱状排列,骨髓涂片中成簇的淋巴细胞增生,出现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等表现,单纯用T细胞淋巴瘤难以解释,推测病人除有T细胞增生,同时必有B细胞增生。而巨球蛋白血症即为B淋巴-浆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与之相符,因而本病例的特点是二种疾病同时存在,即同时有T、B淋巴细胞的恶性增生。

    收稿日期:2000-01-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