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有关氯沙坦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
作者:谢晓慧 刘法永
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
中国新药杂志990320 第1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于1994年在国外上市,1998年在我国上市,给降压治疗带来更多的选择。从其作用机制来看,它可避免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某些不良反应,因不直接影响缓激肽的降解,使咳嗽发生率降低。但由于本品在国内应用时间短,其不良反应尚未见报道。本文现将几例国外有关氯沙坦的不良反应报道介绍如下,以起鉴戒的作用。
1 使用氯沙坦后并发胰腺炎[1]
患者,女,42岁,由于糖尿病导致慢性肾衰,因体液过多及胃肠系统合并症人院。查血:淀粉酶40 u/L,脂肪酶886 u/L。入院前1周po氯沙坦50 mg/d。停用氯沙坦,患者脂肪酶在几天内降至200 u/L。其他检查无异常。征得患者同意,重新po氯沙坦50 mg,并且在服药前后取血样检查,淀粉酶及脂肪酶在48 h后分别从42 u/L及274 u/L升至最高值85 u/L及941 u/L,而后,各种酶值几天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平稳。以上结果表明氯沙坦与胰腺酶增高之间因果关系肯定,说明胰腺炎是此药不良反应。作者认为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抑制作用是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的原因。
, 百拇医药
2 氯沙坦诱发肝毒性[2]。
患者,男,46岁,由于乏力、厌食、恶心呕吐、低烧和黄疸2周入院。入院前,po氯沙坦50 mg/d降压。否认酗酒及使用其他药物。血清检查示:AST 2 042 u/L;ALT 2 574 u/L;TBIL 164 μmol/L,经查排除感染性肝炎。对自身抗体等的实验研究均正常或阴性。停用氯沙坦,改用阿替洛尔,1个月后,AST,ALT和TBIL分别降至154,218 u/L和39 μmol/L。住院4个月后,AST,ALT和TBIL等均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此时停用阿替洛尔。征得患者同意,再次使用氯沙坦,又出现上述异常。重新换用阿替洛尔,患者血清肝酶指标于1.5个月后恢复正常。上述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此并发症由氯沙坦引起(可能是一种特异质反应)。我们建议患者使用此药出现肝功异常时应停药。
3 氯沙坦引起的非典型的皮下淋巴性增生[3]
, http://www.100md.com
2位老年男性均因较严重的皮炎入院。入院前只服过氯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50 mg/d。皮损部活检均显示带状浸润的淋巴细胞区,停用氯沙坦后,患者逐渐恢复。非典型的皮下淋巴浸润可由多种药物诱发,如乙内酰胺脲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恰是乙内酰脲衍生物。导致此不良反应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1例由于患者自身短暂的免疫缺陷所致,另1例由于患者对此药的特异性反应所至。上述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随着此药在我国的上市,其应用会逐渐增多,氯沙坦作为一个新药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尤为重要,其临床应用亦应慎重,这对合理用药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Birck R,Keim V,Van-der-Woude FJ,et al.Pancreatitis after losartan.Lancet,1998,351(9110)∶1178
2 Bosch X.Losartan-induced hepatotoxicity.JAMA,1997,278(19)∶1572
3 Viraben R,Lamant L,Brousset P.Losartan-associated atypical cutaneous lymphoid hyperplasia.Lancet,1997,350(9088)∶1366
(收稿:1998-10-27 修回:1998-12-21), http://www.100md.com
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
中国新药杂志990320 第1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于1994年在国外上市,1998年在我国上市,给降压治疗带来更多的选择。从其作用机制来看,它可避免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某些不良反应,因不直接影响缓激肽的降解,使咳嗽发生率降低。但由于本品在国内应用时间短,其不良反应尚未见报道。本文现将几例国外有关氯沙坦的不良反应报道介绍如下,以起鉴戒的作用。
1 使用氯沙坦后并发胰腺炎[1]
患者,女,42岁,由于糖尿病导致慢性肾衰,因体液过多及胃肠系统合并症人院。查血:淀粉酶40 u/L,脂肪酶886 u/L。入院前1周po氯沙坦50 mg/d。停用氯沙坦,患者脂肪酶在几天内降至200 u/L。其他检查无异常。征得患者同意,重新po氯沙坦50 mg,并且在服药前后取血样检查,淀粉酶及脂肪酶在48 h后分别从42 u/L及274 u/L升至最高值85 u/L及941 u/L,而后,各种酶值几天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平稳。以上结果表明氯沙坦与胰腺酶增高之间因果关系肯定,说明胰腺炎是此药不良反应。作者认为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抑制作用是发生上述不良反应的原因。
, 百拇医药
2 氯沙坦诱发肝毒性[2]。
患者,男,46岁,由于乏力、厌食、恶心呕吐、低烧和黄疸2周入院。入院前,po氯沙坦50 mg/d降压。否认酗酒及使用其他药物。血清检查示:AST 2 042 u/L;ALT 2 574 u/L;TBIL 164 μmol/L,经查排除感染性肝炎。对自身抗体等的实验研究均正常或阴性。停用氯沙坦,改用阿替洛尔,1个月后,AST,ALT和TBIL分别降至154,218 u/L和39 μmol/L。住院4个月后,AST,ALT和TBIL等均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此时停用阿替洛尔。征得患者同意,再次使用氯沙坦,又出现上述异常。重新换用阿替洛尔,患者血清肝酶指标于1.5个月后恢复正常。上述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此并发症由氯沙坦引起(可能是一种特异质反应)。我们建议患者使用此药出现肝功异常时应停药。
3 氯沙坦引起的非典型的皮下淋巴性增生[3]
, http://www.100md.com
2位老年男性均因较严重的皮炎入院。入院前只服过氯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50 mg/d。皮损部活检均显示带状浸润的淋巴细胞区,停用氯沙坦后,患者逐渐恢复。非典型的皮下淋巴浸润可由多种药物诱发,如乙内酰胺脲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恰是乙内酰脲衍生物。导致此不良反应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1例由于患者自身短暂的免疫缺陷所致,另1例由于患者对此药的特异性反应所至。上述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随着此药在我国的上市,其应用会逐渐增多,氯沙坦作为一个新药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尤为重要,其临床应用亦应慎重,这对合理用药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Birck R,Keim V,Van-der-Woude FJ,et al.Pancreatitis after losartan.Lancet,1998,351(9110)∶1178
2 Bosch X.Losartan-induced hepatotoxicity.JAMA,1997,278(19)∶1572
3 Viraben R,Lamant L,Brousset P.Losartan-associated atypical cutaneous lymphoid hyperplasia.Lancet,1997,350(9088)∶1366
(收稿:1998-10-27 修回:1998-12-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