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75307
硫酸依替米星的药理及临床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傅得兴 李树芬 张兵

    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 100730

    关键词:硫酸依替米星;抗菌作用;药动学;临床评价

    中国新药杂志000805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依替米星的抗菌作用、药动学及临床评价。依替米星是一新型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

    【中图分类号】R97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00)08-0524-03

    Pharmacology and clinic of etimicin sulfate

    FU De-xing LI Shu-fen ZHANG Bing
, 百拇医药
    (Beijing Hospital,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Beijing 100730)

    【Abstra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pharmacokinetics,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etimicin sulfate,a new semi-synthetic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 with a broad anti-bacterial spectrum,are reviewed.

    【Key words】 etimicin sulfate;anti-microbial action;pharmacokinetics;clinical evaluation

    硫酸依替米星(etimicin sulfate,代号 89-07),系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疏松块状物。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抗交叉耐药性好,且耳肾毒性远低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表明[2],本品抗菌谱广,对多数病原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枸橼酸肠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G-菌的MIC分别为0.031,0.125,0.25,0.25,0.25和0.5μg/ml,与奈替米星相当。对产气肠杆菌、沙雷菌及不动杆菌属的MIC分别为0.125,0.5及0.25μg/ml,略优于奈替米星。对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及绿脓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0.25,0.5,及8μg/ml,略逊于奈替米星。对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葡球菌等G+菌的MIC分别为0.031,0.031和0.062μg/ml,略优于奈替米星。对粪链球菌的MIC为1μg/ml,对甲型链球菌的MIC为2μg/ml,略逊于奈替米星。该研究还表明,本品对1 106株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杀菌作用均与庆大霉素相似或优于庆大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耐庆大霉素、小诺米星和头孢唑林的金葡球菌,大肠杆菌等耐药菌侏有半数或半数以上的菌株MIC值均为0.5~8μg/ml,均在本品的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余兰香等[3]用金葡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分别感染小鼠,以本品与奈替米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及妥布霉素进行药效学比较,结果表明:本品对金葡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略逊于奈替米星,但比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优越或相似。对小鼠膀胱大肠杆菌28上行性感染,本品的保护效果比庆大霉素强6.8倍,略优于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另对7种12株临床分离菌感染小鼠体内保护实验结果显示[4]:静脉或皮下注射本品对所试感染小鼠有良好疗效。其中对金葡球菌92-198感染的小鼠,静脉或皮下注射的ED50分别为4.08和2.06mg/kg;对大肠杆菌90-20分别为0.83和1.60mg/kg;对绿脓假单胞菌分别为4.07和3.79mg/kg,其体内抗菌作用优于同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与奈替米星相似,尤其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仍有较强作用。

    张烨等[5]用活菌计数法对本品体外后效应(PAE)进行了研究。在浓度为4MIC和1MIC时,接触时间为1h,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PAE分别为(2.38±0.09)和(0.65±0.06)h,对大肠杆菌90-020的PAE分别为(1.87±0.07)和(0.36±0.09)h,对绿脓假单胞菌ATCC27853的PAE分别为(2.93±0.15)和(0.45±0.11)h,对绿脓假单胞菌93-374的PAE分别为(1.26±0.09)和(0.45±0.06)h。由此说明,在接触时间相同时,其PAE随浓度升高而延长。
, 百拇医药
    本品主要作用于细胞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杀菌机制为:① 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② 选择性与30s亚基上靶蛋白结合,造成A位歪曲,从而使mRNA上的密码错译,导致异常的大功能蛋白合成;③ 阻碍终止因子(R)与核蛋白A位结合,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出并阻止70s核蛋白的解离,造成菌体核蛋白的耗尽;④ 抑制细胞膜的蛋白质合成,并使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K+,腺嘌呤核苷酸酶等重要物质外漏,使细胞死亡。

    2 药物动力学研究

    本品肌注后吸收迅速。狗分别肌注本品1.5,3.0和4.5mg/kg,Tmax分别为(0.60±0.08),(0.65±0.23)及(0.56±0.20)h。Cmax分别为(5.39±0.99),(8.26±2.10)及(17.45±2.86)mg/L。AUC分别为(12.32±3.47),(22.70±4.68)及(41.23±8.28)(mg.h)/L。t1/2分别为(1.08±0.43),(1.40±0.25)和(1.20±0.26)h。肌注2mg/kg时,其尿中排泄率为85.11%[6]。大鼠实验表明,本品能分布于各组织中,但以肾脏中浓度最高[7]。健康人一次静滴本品100,150及200mg后,血清药物浓度分别为11.30,14.60,19.79mg/L。血清浓度消除半衰期为1.5h,24h内80%的原型药物从尿中排出。q12h,连续7d,血中无明显蓄积作用。本品与血清蛋白结合率约25%。
, http://www.100md.com
    3 耳毒性试验

    戴树宏等[8]用豚鼠对本品的耳毒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比较了对耳蜗形态学的影响。用电钟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本品对耳蜗形态学无明显影响,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形态影响明显。

    4 临床评价

    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肺部感染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也用于急慢性蜂窝组织炎及创伤、术后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国内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品临床总有效率为87.2%,细菌清除率为89.4%,疗效与奈替米星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其中耳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肾毒性反应率为1.3%。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地区对1 779例进行临床研究,本品200mg溶于200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60min滴完,qd;或本品100或150mg溶于100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60min滴完,q12h,疗程5~10d。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89.06%,细菌清除率89.08%,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6%,其中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主要表现为皮疹,轻度胃肠道反应和头晕,耳鸣程度较轻,停药后即消失。平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3%。其中,182例电测听检查治疗前后除2例外均无变化,听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比奈替米星听力平衡不良反应发生率(3.8%)为低。较庆大霉素听力不良反应发生率(8.3%)、平衡不良反应发生率(3.2%)也明显为低。北京医院用本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2例[9],临床有效率为93.5%,细菌清除率为81.8%,其中对绿脓假单胞菌、流感染杆菌和副流感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2.7%(8/11),100%(5/5)和90.9%(11/12),敏感菌百分率为9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为一过性耳毒。夏冬根等[10]用依替米星100~15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疗程(8.2±2.8)d,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结果有效率为88%(36/41),细菌清除率为76%(26/34),其中对肺炎克雷白菌的清降率为83%,对D群非肠球菌、非ABD群肠球菌及溶血性金葡球菌也同样有效。除2例有轻微头晕、恶心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和耳、肾毒性。李家泰等[11]以奈替米星为对照,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开放的试验方法,评价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奈替米星与依替米星剂量均为100mg,q12h静注,疗程7~10d。本项临床试验共入选病例243例,其中依替米星组122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3例,安全性评价106例;奈替米星组121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101例,安全性评价病例102例。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4%和87.1%。治疗各种致病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7.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9%和89.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与8.8%。提示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治疗临床常见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两组结果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总之,硫酸依替米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受性良好,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新型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作者简介】 傅得兴(1935-),男,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剂及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电话:65132266-3637。

    【参考文献】

    [1] 范瑾,赵敏,刘军,等.半合成抗生素——抗生素89-07的合成和结构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01-406

    [2] 李家泰,刘健,张烨,等.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89-07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07-415

    [3] 余兰香,刘京芳,熊雁琼,等.新抗生素89-07对小鼠感染的保护效果[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16-419
, 百拇医药
    [4] 张淑华,欧真蓉.抗生素89-07的体内抗菌作用[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20-423

    [5] 张烨,李家泰.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89-07抗生素后作用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29-433

    [6] 陆红,张朴,李家泰.抗生素89-07与庆大霉素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34-438

    [7] 陈琼,郭冬文,孙满琴,等.抗生素89-07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正常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6)∶439-441

    [8] 戴树宏,缪亦安,佘蕴山,等.抗生素89-67的耳毒性试验,Ⅱ,抗生素89-07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形态影响比较[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5)∶366-371
, 百拇医药
    [9] 李树芳,柯会星.硫酸依替米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0,9(3)∶190-192

    [10] 夏冬根,王泽球.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Ⅲ期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3)∶145-147

    [11] 李家泰,赵彩云,侯杰,等.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16(1)∶10-14

    收稿:2000-04-20

    修回:2000-05-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