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75437
一种快速单管小量提取质粒方法
http://www.100md.com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永奇 张学庸 樊代明

    单位:李永奇 张学庸 樊代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西安710032)

    关键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990127

    质粒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本文介绍了一种简便、迅速、单管操作的小量提取质粒方法,此法提取的质粒可直接用于酶切鉴定或转化,探针标记等。菌种为转化了重组pUC19质粒的DH5αE.coli。重组pUC19质粒为在HincII位点插入不同的PCR产物连接而成。

    挑一个单菌落接种于5mlLB/Amp(含氨苄青霉素100mg/L)培养液中,37℃振荡过夜,将1.5ml菌液倒入1.5ml离心管中,室温下12000r/min离心15s,吸去上清;沉淀中加入100μlSTET(10%蔗糖,50mmol/LTris-ClpH8.0,10mmol/LEDTApH8.0,2.0%TritonX-100)。充分混悬细菌后,加入200μl0.2mol/LNaOH,轻柔混匀,静置1min,加入150μl3mol/L醋酸钠(pH4.8~5.2),颠倒混匀,再加1μlRNaseA(20g/L)混匀后68℃水浴10min,12000rpm离心3min,用灭菌牙签或一次性枪头将沉淀挑出弃之,加入270μl(0.6V)异丙醇混匀后,室温静置5min,1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70%乙醇洗涤沉淀1遍,真空抽干,重溶于10μlTE或水中,直接用BamHI与HindIII酶切鉴定(图1)。

    图1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M:PCRmarker;1,2:酶切后重组pUC19质粒

    本方法从收集细菌到提取出质粒DNA,以及随后酶切鉴定等工作都可在同一Eppendorf管中进行,省去了大量转管移液操作,使质粒提取时间小于1h,使克隆鉴定等工作简便快捷;本法提取的质粒产量高,每毫升菌液可提出约5μg的pUC19质粒DNA,且无RNA及基因组DNA污染。另外发现,2V无水乙醇对蛋白质、小片段核酸及盐沉淀的作用较明显,沉淀物为块状;而0.6V异丙醇对蛋白质的沉淀作用不明显,沉淀呈点状。0.6V异丙醇对质粒的选择性沉淀作用接近于1V13%PEG(MW8000)。本法另一优点是,省去了酚与氯仿抽提过程,而是通过68℃水浴及0.6V异丙醇选择性沉淀作用而达到去除大部分蛋白质的目的,不用担心痕量酚对后续酶作用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永奇,男,32岁,博士生

    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Tel.(029)337377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