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75808
第七届国际银屑病学术会议介绍
http://www.100md.com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杨雪琴 李世荫 彭永年

    单位:杨雪琴 100036 北京,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李世荫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彭永年 青岛铁路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90252 第七届国际银屑病学术会议于1998年9月2~5日在意大利米兰大学召开。这次盛会由米兰大学医学院皮肤病学Aldo F.Finzi教授、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皮肤病学Howard I.Maibach 教授以及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皮肤病学Henry H. Roenigk 教授联合主持。共有33个国家参加,178篇论文(包括40篇板报),中国有3篇文章。杨雪琴和肖征参加了这次会议,杨雪琴在会上介绍了“中国银屑病防治研究专项基金会的简况”和报告“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改善银屑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肖征报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蛋白及mRNA在银屑病的表达”。3篇论文报告均受到与会者们的好评。
, 百拇医药
    这次会议内容很丰富,从银屑病的基因研究、病毒、细菌学说、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化免疫和神经免疫等发病机理,以及心理学、流行病学和触发因素的基础研究到银屑病皮损的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光化疗法、心理治疗等新治疗措施。关于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环境、经济冲击和空间气候因素等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一、关于银屑病的基础研究

    178篇论文中涉及基础研究的有64篇,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当前基础研究的热点。针对银屑病表皮细胞增生过度的机理进行了角质形成细胞和银屑病皮损中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在遗传易感性个体中传递途径的研究。免疫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包括T细胞亚群介导银屑病,基于此观点设想采用免疫治疗性介入法消除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抗原-T细胞三原复合物的作用。此外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损移植(SCID)模型来研究T细胞介导的有超抗原参与的疾病的发病机理。通过角蛋白与链球菌M蛋白为共抗原的研究提供了银屑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依据。
, 百拇医药
    有关遗传方面的研究有“家族性银屑病”、“银屑病基因族聚与流行病学”,还有“HLA与银屑病”等研究。美国密执安大学Voorhees教授为首进行了基因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家族性银屑病和散发的青少年银屑病患者的基因研究,认为他们有相同的HLA区域。寻常型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主要在染色体6p21.3,还有在染色体17q和20q的远端,并认为某些单倍体存在很强的连接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家族性银屑病患者有多易感性位点。英国的一位学者报告他们对250对同胞患者进行染色体组的广泛研究,证实易感基因或基因组存在于染色体6p,连接不平衡资料表明在白种人的银屑病患者中这种易感基因位点可能有35%~50%;精细的基因图研究提示基因位于III级MHC端粒和I级MHC着丝点之间。日本的一位学者报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HLA-Cw6和Cw7抗原频率增加,而关节型银屑病患者的HLA-A*0207明显增多,他们的研究表明寻常型银屑病和关节型银屑病存在不同的基因组和不同的环境因素。总之,在关于银屑病基因的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在深入进行。
, 百拇医药
    本次会议报告中很有新意的研究是关于银屑病的神经免疫机制。美国加州银屑病研究中心Farber教授等报告在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神经增生和神经肽的上调;最近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银屑病损害和无损害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都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高表达,在银屑病皮损中NGF含量增加、神经肽上调和神经增生。NGF活化T淋巴细胞和促进炎症细胞浸润。他们报道角质形成细胞的NGF引起RNATES 的表达,银屑病皮损中RANTES(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expressed and secreted)高表达。他们认为上述所见提示NGF可能是银屑病病理机制的早期事件。NGF可能诱发炎症反应、神经增生和神经肽的上调,这些均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意大利Monena 大学的Pincelli教授也报告他们在NGF方面的研究结果,即银屑病皮损处NGF含量高于无损害处和正常对照,并表明NGF能诱发人类角质形成细胞中NGFmRNA的上调,自分泌NGF能够保护角质形成细胞自发性的凋亡。因此,角质形成细胞中自分泌NGF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芬兰Lakkisto等学者采用免疫组化、定量PCR(Q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银屑病皮肤中神经纤维瘤1型(NF1)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其结果提示银屑病皮损中NF1基因表达是后转录调节(post-transcriptionally regulated )。
, http://www.100md.com
    此外关于基因定向疗法和免疫介入及心理疗法中生物反馈治疗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的论文报告也体现了当前治疗机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二、关于银屑病的临床治疗问题

    本次会议的178篇论文中有84篇涉及临床治疗问题,尤其对重症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案更为突出。

    本次会议讨论较多的是对重症银屑病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加疗效和减少各种单一疗法药物的用量和紫外线照射量,以利减少各种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方案有:环孢素A加维A酸、甲氨蝶呤加维A酸、维A酸加PUVA、维A酸加UVB、UVB加钙泊三醇等。美国银屑病治疗中心的John Koo提出联合用药的方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清除阶段,用较大剂量环孢素数周至数月,然后进入过渡阶段,即逐渐加入维A酸(依曲替酸),寻找到最大耐受量后逐渐撤除环孢素A,最后进入维持阶段,即只用维A酸维持。若再复发则加用PUVA或UVB。
, 百拇医药
    有关甲氨蝶呤的文章虽然只有2篇,但甲氨蝶呤仍然是欧美治疗重症银屑病的首选药物。其新的用药准则是更重视药物肝毒性的监测。应用甲氨蝶呤前需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病的危险因素,即使是无肝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用药期间亦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当用药总量达1.0~1.5g时需作肝活检。关于环孢素A及其类似药物的讨论重点是环孢素治疗银屑病的用药剂量、疗程及联合用药的经验。在荷兰,正在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的环孢素A与甲氨蝶呤的对比研究,以决定是否可用环孢素替代甲氨蝶呤作为治疗重症银屑病的首选药物。有学者还报告了外用FK506治疗银屑病的欧洲多中心研究结果,还有外用与FK506作用类似的属大环内酯类药物的SDZ281-240治疗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取得良好效果的报告。

    对维A酸的讨论多集中在阿维A(acitretin)的使用经验。使用维A酸最使人关注的是其致畸作用。阿维A酯治疗银屑病虽然效果不错,但其半衰期可长达120d以上,而且有高度的亲脂性,进入人体后很难被完全消除,具有很高的致畸风险。阿维A的半衰期只有2d,其亲脂性相对较弱,故用其替代阿维A酯。即使这样,应用阿维A仍应重视其致畸作用,主张生育期妇女在用药前1个月至治疗结束后3年内均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另外,服阿维A时不能同时饮酒,因为它可与乙醇作用重新酯化成阿维A酯。
, http://www.100md.com
    涉及光疗及钙泊三醇的文章也较多,多数文章将其作为联合治疗的手段。关于光化学疗法,有些学者主张用3氧补骨脂素(Trioxsalen)浴照射UVA来替代传统的口服8-MOP。本次会议对利用环境气候条件治疗银屑病也予以关注,例如死海、海滩、矿泉浴及热疗等,以及在住院期间如何给患者以精神方面的帮助和安慰性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三、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活动、生活质量和社会问题

    本次大会的一个特点是对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比以往更为重视,组织2次有关心理因素的专题报告和讨论会。涉及到这方面内容的论文共44篇,有心理和精神因素发病机理的研究,心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机理研究,银屑病患者生活事件调查与发病的关系,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经济冲击和社会问题等。

    瑞典的Hagforsen等研究了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掌跖皮肤中神经肽、胆硷乙酰基转移酶和乙酰胆硷酯酶,在研究对象中有24%的患者病情恶化是由于紧张引起。美国Farber教授报告了银屑病同形现象中神经免疫机制的研究及意大利Pincelli等报告了对角质形成细胞自分泌NGF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意大利米兰大学Polenghi报告了224例银屑病患者的生活事件调查结果,有72%的患者在发病前1个月内有紧张的生活事件,心情压抑,不能控制。精神可影响躯体健康,属精神生理病理学( mental physio-pathology ) 范畴,其发病机理可能涉及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学(psychoneuroendocrinimmunology)和神经肽;提出心身疾病等概念。
, http://www.100md.com
    英国威尔士大学推荐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DLQI)作为国际测量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表明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调查认为医生应该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利益,并需要采用特殊方式接触和治疗病人。西班牙Mascaro的报告提倡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谈心,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提倡患者之间互相畅谈内心感情,这些对疾病的治疗都是很有利的。希腊学者一份788例银屑病患者问卷的结果提示:银屑病患者需要得到人们的帮助,帮助他们自己解放自己;因此,给银屑病患者营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精神和心理是很大的支持。此外,这次会议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教育患者重要,但培训医生更重要。

    我们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更要发扬国内有利条件。银屑病是多因素影响、多基因遗传的慢性皮肤病,必须认真地探讨不同银屑病患者患病的起因和转归的复杂因素,从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全面地分析和因人而异地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收稿:1998-11-30 修回:1998-12-28)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