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部褐青色痣患病率调查
作者:李秉煦 龚士伟
单位:李秉煦 3250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龚士伟 泰顺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90622
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NFZ)以对称分布于双侧颧部、下眼睑、上睑外侧、颞部,群集而不融合的圆形、卵圆形褐青色斑点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和太田痣及黄褐斑有相似及重叠。因此,它们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NFZ和太田痣及黄褐斑的关系,我们对其患病情况作了观察。
一、对象及方法
以10000例初诊患者的陪同人群为随机调查对象,对NFZ的人群流行病学状况进行调查,并与黄褐斑、太田痣进行比较(表1)。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初发年龄、家族史、病因、诱因等。
, 百拇医药
表1门诊患者陪同人员10000例中颧部褐青色痣、太田痣及黄褐斑患者的年龄分布 病种
<10岁
11~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1岁
男性受检人数
539
, 百拇医药 784
1479
1073
592
303
352
褐青色痣
0
0
0
23(2.14%)
4(0.68%)
0
, 百拇医药
0
黄褐斑
0
0
1(0.07%)
7(0.65%)
0
0
0
太田痣
0
0
1(0.07%)
, 百拇医药
0
0
0
0
女性受检人数
308
708
1728
1154
548
263
169
褐青色痣
, 百拇医药
0
9
(1.27%)
160(9.26%)
160(13.86%)
53(9.67%)
0
0
黄褐斑
0
0
22(1.27%)
85(7.37%)
, 百拇医药
22(4.01%)
4(1.52%)
0
太田痣
0
0
4(0.23%)
0
0
0
0
二、结果
被观察者共10000例,其中男5122例,女4878例。NFZ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53%和7.83%(U检验,P<0.01),31~40岁为最高峰,患病率分别达到2.14%(23/1073)和13.86%(160/1154)。黄褐斑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16%及2.73%(U检验,P<0.01),高峰段也是31~40岁,男女分别为0.65%(7/1073)和7.37%(85/1154)。太田痣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02%及0.08%,高峰在21~30岁,男女分别为0.07%(1/1479)和0.23%(4/1728)。它们的初发年龄高峰分别为21~30岁(75.79%)、31~40岁(75.76%)和11~20岁(80.00%)(表2)。
, 百拇医药
表2 颧部褐青色痣、太田痣黄褐斑初发年龄统计表 病种
<10岁
11~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岁
颧部褐青色痣
0
11(2.69%)
310(75.79%)
, 百拇医药
85(20.78%)
3(0.73%)
0
黄褐斑
0
0
31(21.98%)
104(73.76%)
6(4.26%)
0
太田痣
1(20%)
4(80%)
, 百拇医药
0
0
0
0
三、讨论
卫连坤等[1]报道了68例NFZ临床资料,在他们的资料中NFZ的发病年龄最小为15岁,主要集中在26~45岁之间。台湾的Sun等[2]也曾对本病作过观察,他们报道110例门诊NFZ患者,并对2677例进行了NFZ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是25~45岁为NFZ的高发年龄。这和我们发现20岁之前的病例很少,绝大多数集中在21~50岁之间的结果基本一致。从患者的初发年龄来看,多数在21~40岁之间,并且75.79%发生于21~30岁。由于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50岁之后少见NFZ,使我们有理由认为NFZ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资料认为长期应用化妆品同时暴露于日光是绝大多数NFZ的诱因[1]。本文显示NFZ的发病并无明确的诱因。认为和应用化妆品有关的占3.3%,认为和日光有关的占1.5%,另外提到的可能诱因有外伤、药物和怀孕,但绝大多数NFZ患者并无肯定的原因和诱因。
参考文献
1 卫连坤,汪治中,王塞枫,等.颧部褐青色痣68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4-26.
2 Sun CC, Lu Y-C,Lee EF, et al.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Br J Dermatol, 1987,117:545- 553.
(收稿:1998-11-23修回:1999-05-10), http://www.100md.com
单位:李秉煦 3250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龚士伟 泰顺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关键词:
中华皮肤科杂志/990622
颧部褐青色痣(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NFZ)以对称分布于双侧颧部、下眼睑、上睑外侧、颞部,群集而不融合的圆形、卵圆形褐青色斑点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和太田痣及黄褐斑有相似及重叠。因此,它们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了解NFZ和太田痣及黄褐斑的关系,我们对其患病情况作了观察。
一、对象及方法
以10000例初诊患者的陪同人群为随机调查对象,对NFZ的人群流行病学状况进行调查,并与黄褐斑、太田痣进行比较(表1)。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初发年龄、家族史、病因、诱因等。
, 百拇医药
表1门诊患者陪同人员10000例中颧部褐青色痣、太田痣及黄褐斑患者的年龄分布 病种
<10岁
11~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1岁
男性受检人数
539
, 百拇医药 784
1479
1073
592
303
352
褐青色痣
0
0
0
23(2.14%)
4(0.68%)
0
, 百拇医药
0
黄褐斑
0
0
1(0.07%)
7(0.65%)
0
0
0
太田痣
0
0
1(0.07%)
, 百拇医药
0
0
0
0
女性受检人数
308
708
1728
1154
548
263
169
褐青色痣
, 百拇医药
0
9
(1.27%)
160(9.26%)
160(13.86%)
53(9.67%)
0
0
黄褐斑
0
0
22(1.27%)
85(7.37%)
, 百拇医药
22(4.01%)
4(1.52%)
0
太田痣
0
0
4(0.23%)
0
0
0
0
二、结果
被观察者共10000例,其中男5122例,女4878例。NFZ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53%和7.83%(U检验,P<0.01),31~40岁为最高峰,患病率分别达到2.14%(23/1073)和13.86%(160/1154)。黄褐斑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16%及2.73%(U检验,P<0.01),高峰段也是31~40岁,男女分别为0.65%(7/1073)和7.37%(85/1154)。太田痣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02%及0.08%,高峰在21~30岁,男女分别为0.07%(1/1479)和0.23%(4/1728)。它们的初发年龄高峰分别为21~30岁(75.79%)、31~40岁(75.76%)和11~20岁(80.00%)(表2)。
, 百拇医药
表2 颧部褐青色痣、太田痣黄褐斑初发年龄统计表 病种
<10岁
11~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岁
颧部褐青色痣
0
11(2.69%)
310(75.79%)
, 百拇医药
85(20.78%)
3(0.73%)
0
黄褐斑
0
0
31(21.98%)
104(73.76%)
6(4.26%)
0
太田痣
1(20%)
4(80%)
, 百拇医药
0
0
0
0
三、讨论
卫连坤等[1]报道了68例NFZ临床资料,在他们的资料中NFZ的发病年龄最小为15岁,主要集中在26~45岁之间。台湾的Sun等[2]也曾对本病作过观察,他们报道110例门诊NFZ患者,并对2677例进行了NFZ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是25~45岁为NFZ的高发年龄。这和我们发现20岁之前的病例很少,绝大多数集中在21~50岁之间的结果基本一致。从患者的初发年龄来看,多数在21~40岁之间,并且75.79%发生于21~30岁。由于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50岁之后少见NFZ,使我们有理由认为NFZ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资料认为长期应用化妆品同时暴露于日光是绝大多数NFZ的诱因[1]。本文显示NFZ的发病并无明确的诱因。认为和应用化妆品有关的占3.3%,认为和日光有关的占1.5%,另外提到的可能诱因有外伤、药物和怀孕,但绝大多数NFZ患者并无肯定的原因和诱因。
参考文献
1 卫连坤,汪治中,王塞枫,等.颧部褐青色痣68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4-26.
2 Sun CC, Lu Y-C,Lee EF, et al. Naevus fusco-caeruleus zygomaticus. Br J Dermatol, 1987,117:545- 553.
(收稿:1998-11-23修回:1999-05-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