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6225
以正邪理论指导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升高(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若干问题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蒋森

    单位:蒋森(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0410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00102 正邪相争存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全过程,ALT升高则是正邪相争的结果,正邪相争越激烈,ALT越高,正邪相争趋于缓和,ALT则有所下降,正邪消长转化则ALT波动起伏。遵循中医正邪理论,准确辨证论治,可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LT升高。慢性迁延型肝炎(CPH)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恋”,正虚,主要指脾肾气虚,清阳不升;邪恋,主要指湿热疫毒久稽不除。由于正邪相争趋于缓和,呈相持状态,故ALT长期轻、中度升高。此时若不助正气使之与邪激烈交争,则正邪相持局面难以终止。治宜以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助阳、升阳、通阳和甘寒解毒,托内蕴之毒邪外达,笔者自拟的益气升阳解毒汤重用黄芪、淫羊藿、巴戟天、冬虫夏草补脾益肾;用小剂量的肉桂或桂枝助肾阳,升麻、葛根升发脾阳,柴胡升发少阳清阳,促进邪气由阴转阳;同时以白花蛇舌草、蜂房合升麻甘寒解毒,若兼气滞、血瘀、痰阻、水停者随证加减,使阳气运行之道通畅,达到通阳的目的。以此方为主,观察治疗CPH 100例,其中39例在服药2个月后ALT急剧上升,同时伴有乏力、恶心、纳差、尿黄,3例还出现黄疸,后改用甘寒解毒、甘淡利湿之剂1月余,症状消失、ALT恢复正常。HBeAg、HBV-DNA转阴,随访1年未见复发。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复胜邪现象”,实质上就是经治疗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后出现的“完全免疫反应”。这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理想的一种方法。典型的慢性活动型肝炎(CAH)的临床表现及其病机十分复杂,多为湿热毒蕴、血热血瘀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并存。此时正邪相争激烈,以实证为主,ALT明显升高。若峻补其虚,势必闭门留寇,助长疫毒,使ALT居高不下,甚至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形成重症肝炎,临证应分阶段按步骤进行治疗。第一步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主,药用白花蛇舌草、连翘、蒲公英、升麻、土茯苓、生薏苡仁、柴胡、丹参、丹皮、赤芍、桃仁等以重挫其邪,缓和正邪相争之势,使ALT下降。第二步应扶正祛邪兼施,扶正应缓补、平补,不可峻补、温补,如淫羊藿每剂以6g为宜,黄芪每剂不超过15g;祛邪切勿大苦大寒,如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升麻甘寒解毒,土茯苓、生薏苡仁、猪苓甘淡利湿,丹参、桃仁、赤芍活血凉血。经2个月左右的治疗,多数患者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此后,用益气升阳解毒汤,以期出现“正复胜邪现象。”笔者以这种方法观察治疗CAH 50例,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26例患者HBeAg、HBV-DNA转阴,ALT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观察表明,只要辨证准确,运用得当,许多方剂治疗慢性肝炎均可收到良好的降酶效果,如证属风寒外束者用升麻葛根汤,伤寒少阳证者用小柴胡汤,寒热互结者用泻心汤,饮停心下者用苓桂术甘汤,阴虚火旺者用当归六黄汤等。若辨证不准,使用不当,尤其是剂量过大,就是临床常用的黄芪、党参、淫羊藿、仙茅、丹参、当归、生地等药亦足可影响ALT的下降或引起ALT升高。若不加辨证,一见ALT升高就长期、大量口服山豆根、苦参、黄柏、大黄、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势必造成苦寒败胃,斫伤阳气,使正气愈虚,疫毒稽留,ALT难降,即或有所下降,亦难以巩固,说明辨证论治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五味子、生山楂、乌梅、木瓜、山萸肉、牛膝等酸味药均具有一定降酶作用,但湿热蕴结者不可重用,否则,黄疸、腹胀、纳呆、苔腻难除。五味子及其制剂是目前公认的高效、速效降酶药,但其反跳率甚高,副作用较多,如有的可引起黄疸,有的引起γ-球蛋白升高,TTT居高不下。有鉴于此,笔者临证对HBeAg、HBV-DNA阳性者,或舌苔厚腻者,或体液免疫功能亢进者,或γ-球蛋白、TTT升高者均主张不用或慎用五味子及其制剂。

    (收稿:1999-10-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