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足三里穴对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石光清 丁纯志 肖明
单位:石光清(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丁纯志(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肖明(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00138 1997年3月~1998年4月通过对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位针刺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的观察,探讨足三里穴位与血清胃泌素之间的关系,从中医学的角度寻找一条新的治疗胃肠疾病的新途径。
临床资料 对照组来自本院职工及卫校学生,共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11例,年龄20~50岁,均经各项检查及病史随访排除胃肠道疾病。溃疡组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21~45岁,42例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和十二指肠联合溃疡25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被检者于空腹抽血2ml,然后针刺单侧足三里穴,在得气后(即感酸、胀、麻、痛、重等)以轻度捻转的手法留针刺激20min,抽血2ml,再加刺另一侧足三里穴位,同样采取上述手法得气后留针刺激20min,抽血2ml,于2h内分离血清,置血清于-18℃备检。
血清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胃泌素试剂盒由北京中国原子能所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仪器及处理软件:采用国产FJ-2008P放射免疫仪测定及随机放射免疫测量软件进行自动数据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对照组和溃疡组其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结果见表1
表1 足三里穴针刺前和针刺单双侧后的血清胃泌素检测结果比较 (ng/L,±s) 组别
, 百拇医药
例数
血清胃泌素
针刺前
针刺单侧
针刺双侧
对照
30
98.31±25.13
91.25±21.24*
92.35±26.14*
溃疡
42
, 百拇医药
124.23±23.12△
104.57±31.69*△
105.14±26.46*△
t值
4.44
3.41
0.24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对照组空腹血清胃泌素比有关文献报道略高,这可能与实验对象年龄偏大有关。针刺单双侧血清胃泌素含量与针刺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针刺单侧与双侧胃泌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溃疡病组针刺前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P<0.01),针刺单侧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下降,针刺双侧后未见明显继续下降,维持在针刺单侧水平。针刺单侧和双侧与针刺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41~3.52,P<0.01)。但针刺单侧与双侧胃泌素含量差异不显著(t=0.42,P>0.05)。溃疡组针刺前、针刺单侧和针刺双侧的血清胃泌素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讨 论 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主要由G细胞分泌。G细胞以胃窦部最多,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处亦有少量分布。针刺疗法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些疑难病例中有奇效,并且无毒副作用,是中医学这座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据中医学《灵枢*海论》篇中“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即已阐明经络与脏腑有联系。有学者认为“内脏疾病在体表有一定的区域反应”;有的学者动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刺足三里穴时发现脑干植物神经中枢“篮斑核”神经元活动增强。我们的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使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这对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亦同时证明足阳明胃经与胃肠激素关系密切。我们认为:针刺足三里穴能反馈性调节脑干植物神经中枢兴奋性,从而使分布于胃肠道的G细胞兴奋性下降,分泌胃泌素及胃酸的量减少,从而达治疗溃疡病的目的。我们认为:针刺单侧穴位即可达到针双侧的效果,故在治疗患者时针刺双侧是不必要的。我们的病例中发现有一例针刺后血清胃泌素含量较针刺前增高达120.14ng/L,这种情况是否与足三里穴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或者由于针刺后刺激胃肠蠕动增加并伴胆汁返流,后者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使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有关,这种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收稿:1999-07-05
修回:1999-10-10, 百拇医药
单位:石光清(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丁纯志(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肖明(湖南省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吉首4160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00138 1997年3月~1998年4月通过对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位针刺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的观察,探讨足三里穴位与血清胃泌素之间的关系,从中医学的角度寻找一条新的治疗胃肠疾病的新途径。
临床资料 对照组来自本院职工及卫校学生,共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11例,年龄20~50岁,均经各项检查及病史随访排除胃肠道疾病。溃疡组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21~45岁,42例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和十二指肠联合溃疡25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被检者于空腹抽血2ml,然后针刺单侧足三里穴,在得气后(即感酸、胀、麻、痛、重等)以轻度捻转的手法留针刺激20min,抽血2ml,再加刺另一侧足三里穴位,同样采取上述手法得气后留针刺激20min,抽血2ml,于2h内分离血清,置血清于-18℃备检。
血清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胃泌素试剂盒由北京中国原子能所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仪器及处理软件:采用国产FJ-2008P放射免疫仪测定及随机放射免疫测量软件进行自动数据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对照组和溃疡组其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结果见表1
表1 足三里穴针刺前和针刺单双侧后的血清胃泌素检测结果比较 (ng/L,±s) 组别
, 百拇医药
例数
血清胃泌素
针刺前
针刺单侧
针刺双侧
对照
30
98.31±25.13
91.25±21.24*
92.35±26.14*
溃疡
42
, 百拇医药
124.23±23.12△
104.57±31.69*△
105.14±26.46*△
t值
4.44
3.41
0.24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对照组空腹血清胃泌素比有关文献报道略高,这可能与实验对象年龄偏大有关。针刺单双侧血清胃泌素含量与针刺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针刺单侧与双侧胃泌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溃疡病组针刺前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44,P<0.01),针刺单侧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下降,针刺双侧后未见明显继续下降,维持在针刺单侧水平。针刺单侧和双侧与针刺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41~3.52,P<0.01)。但针刺单侧与双侧胃泌素含量差异不显著(t=0.42,P>0.05)。溃疡组针刺前、针刺单侧和针刺双侧的血清胃泌素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百拇医药
讨 论 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主要由G细胞分泌。G细胞以胃窦部最多,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处亦有少量分布。针刺疗法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一些疑难病例中有奇效,并且无毒副作用,是中医学这座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据中医学《灵枢*海论》篇中“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即已阐明经络与脏腑有联系。有学者认为“内脏疾病在体表有一定的区域反应”;有的学者动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刺足三里穴时发现脑干植物神经中枢“篮斑核”神经元活动增强。我们的实验证明: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使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这对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亦同时证明足阳明胃经与胃肠激素关系密切。我们认为:针刺足三里穴能反馈性调节脑干植物神经中枢兴奋性,从而使分布于胃肠道的G细胞兴奋性下降,分泌胃泌素及胃酸的量减少,从而达治疗溃疡病的目的。我们认为:针刺单侧穴位即可达到针双侧的效果,故在治疗患者时针刺双侧是不必要的。我们的病例中发现有一例针刺后血清胃泌素含量较针刺前增高达120.14ng/L,这种情况是否与足三里穴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或者由于针刺后刺激胃肠蠕动增加并伴胆汁返流,后者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使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有关,这种现象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收稿:1999-07-05
修回:1999-10-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