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诱发电位检测在弱视中的应用
作者:周敏红 邹志杰
单位:解放军第25医院,甘肃酒泉 735000
关键词:弱视;图形诱发电位;儿童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990349 中图分类号:R 777.44 文献标识码:D
为探讨儿童弱视的早期诊断指标及检测临床治疗效果,客观判断预后,对44例(72眼)弱视儿童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36眼)比较。结果表明,弱视眼P-VEP峰潜时均延长,波幅值均降低,峰潜时延长与弱视成正相关,波幅值与弱视程度成负相关。治疗后幅值升高先于峰时缩短。认为,图形诱发电位监测可以客观地反映弱视的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72眼),年龄3~16岁,平均8岁,均经门诊1%阿托品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无异常后确诊为弱视,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20例(25眼),先天性弱视不包括在本组内。按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小组标准(1985)将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11例(19眼),中度弱视26例(43眼),重度弱视7例(10眼)。正常对照组:20例(36眼),年龄7~16岁,平均9岁;裸眼视力>1.0,眼底检查无异常。
采用重庆电子医疗器械厂生产的VETS-3型视电生理检查系统,电极为盘状银-氯化银电极,作用电极置于Oz处,参考电极置于两眉弓之间上1 cm处,接地电极置于耳垂。刺激条件为:对比度:80%,全视野黑白方格反转刺激,空间频率:0.388 H/D,距离1 m,屈光不正充分矫正,分析时间250 ms,叠加200次,即可得到稳态的P-VEP。
2 结 果
正常对照组:P-VEPP1波峰潜时为:96~106 ms,峰幅值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双眼之间无明显差异<3 μv。弱视组的三组病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EP峰潜时均延长,波幅值均降低。峰时延长的轻度弱视7眼占总数的36.34%,中度的27眼占总数的62.80%,重度的9眼占总数的90%。幅值异常的轻度弱视11眼占总数的57.89%,中度弱视20眼占总数的46.51%,重度8眼占总数的80%。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后,幅值很快增高,峰时随视力提高而缩短。
3 讨 论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是造成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机理:是由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生至3岁)及敏感期(6岁以前),其屈光状态异常而未予以矫正,使视网膜物像模糊不清或视网膜物像的清晰度与大小不等而形成。以往对弱视的诊断仅依靠视力情况,而缺乏对视觉生理功能性测定。随着视觉电生理的出现及发展,使人们对弱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研究发现弱视眼在VEP是由脑皮层对视网膜刺激的电反应,特别能反应视网膜中心凹区域的病理生理情况,图形VEP比闪光刺激VEP更为敏感,产生的个体差异较小。所以采用图形诱发电位结果显示:峰潜时延长与弱视的程度成正相关(P<0.05),波幅值与弱视的程度成负相关(P>0.05),经治疗后幅值升高先于峰时缩短,其数值均超过了Wanger判断P-VEPPl升高的标准,说明图形诱发电位是一种诊断弱视及估价预后的良好监测方法。
作者简介:周敏红(1964-),女,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8-12-10, http://www.100md.com
单位:解放军第25医院,甘肃酒泉 735000
关键词:弱视;图形诱发电位;儿童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990349 中图分类号:R 777.44 文献标识码:D
为探讨儿童弱视的早期诊断指标及检测临床治疗效果,客观判断预后,对44例(72眼)弱视儿童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36眼)比较。结果表明,弱视眼P-VEP峰潜时均延长,波幅值均降低,峰潜时延长与弱视成正相关,波幅值与弱视程度成负相关。治疗后幅值升高先于峰时缩短。认为,图形诱发电位监测可以客观地反映弱视的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72眼),年龄3~16岁,平均8岁,均经门诊1%阿托品散瞳验光及眼底检查无异常后确诊为弱视,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20例(25眼),先天性弱视不包括在本组内。按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弱视斜视防治小组标准(1985)将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11例(19眼),中度弱视26例(43眼),重度弱视7例(10眼)。正常对照组:20例(36眼),年龄7~16岁,平均9岁;裸眼视力>1.0,眼底检查无异常。
采用重庆电子医疗器械厂生产的VETS-3型视电生理检查系统,电极为盘状银-氯化银电极,作用电极置于Oz处,参考电极置于两眉弓之间上1 cm处,接地电极置于耳垂。刺激条件为:对比度:80%,全视野黑白方格反转刺激,空间频率:0.388 H/D,距离1 m,屈光不正充分矫正,分析时间250 ms,叠加200次,即可得到稳态的P-VEP。
2 结 果
正常对照组:P-VEPP1波峰潜时为:96~106 ms,峰幅值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双眼之间无明显差异<3 μv。弱视组的三组病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EP峰潜时均延长,波幅值均降低。峰时延长的轻度弱视7眼占总数的36.34%,中度的27眼占总数的62.80%,重度的9眼占总数的90%。幅值异常的轻度弱视11眼占总数的57.89%,中度弱视20眼占总数的46.51%,重度8眼占总数的80%。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后,幅值很快增高,峰时随视力提高而缩短。
3 讨 论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是造成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机理:是由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生至3岁)及敏感期(6岁以前),其屈光状态异常而未予以矫正,使视网膜物像模糊不清或视网膜物像的清晰度与大小不等而形成。以往对弱视的诊断仅依靠视力情况,而缺乏对视觉生理功能性测定。随着视觉电生理的出现及发展,使人们对弱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研究发现弱视眼在VEP是由脑皮层对视网膜刺激的电反应,特别能反应视网膜中心凹区域的病理生理情况,图形VEP比闪光刺激VEP更为敏感,产生的个体差异较小。所以采用图形诱发电位结果显示:峰潜时延长与弱视的程度成正相关(P<0.05),波幅值与弱视的程度成负相关(P>0.05),经治疗后幅值升高先于峰时缩短,其数值均超过了Wanger判断P-VEPPl升高的标准,说明图形诱发电位是一种诊断弱视及估价预后的良好监测方法。
作者简介:周敏红(1964-),女,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8-12-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