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丙型肝炎32例临床分析
作者:和振坤 杨存葆 索智敏
单位:475000 河南省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淮河医院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杂志980330 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已成为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约80%~90%输血后肝炎由HCV引起。由于丙型肝炎易慢性化,易癌变,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本院1990年10月~1996年10月收治的3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及诊断标准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2~65岁。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1.发病前有输血或接受血制品史;2.受血或用血制品后半年内,出现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表现;3.血清学检查除外急性甲型肝炎病毒(HVA),乙型肝炎病毒(HBV),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4.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
, 百拇医药
二、检测方法
(一)抗-HCV 采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盒。
(二)HCV RNA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
(三)HAV、HBV、HZV标志物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结果
一、诊断分析
本组32例中,单纯HCV感染24例,合并HBV感染8例。按1990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24例单纯HCV感染者中,急性无黄疸型6例,急性黄疸型10例。慢性迁延性5例,慢性活动性3例。合并HBV感染的8例中,慢性迁延性2例、慢性活动性2例,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各2例。
二、临床特点
, 百拇医药
本组单纯输血者20例,单纯输血浆者5例,输血加输血浆者7例。输血量200~300ml。20例受血与发病间隔时间为20~100天,平均56天。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14例(87.5%),纳差15例(93.7%),恶心8例(50%),厌油12例(75%),呕吐8例(5%),腹胀4例(25%),肝区疼痛4例(25%)发热4例(25%),黄疸10例(62.5%),肝肿大4例(25%),肝功能检查,16例ALT均有升高。
3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中检出抗-HCV26例(81.2%)。
HCV RNA的检测情况:检测16例有15例阳性(93.7%),10例在发病1~2月血清HCV RNA均阳性,但未检出抗-HCV。
讨论
1991年10月至1995年10月,我院共收治输血后丙型肝炎32例,占同期丙型肝炎住院患者总数(42例)的70%,由此可见,输血是近年来开封地区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 百拇医药
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均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随访半年以上,12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中8例转为慢性,提示输血后丙型肝炎转慢性率高。
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合并HBV感染者病情重,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各2例,提示HBV感染可导致病情加重,愈后不良。
本组32例中,抗-HCV检出率,可能与随访时间长短有关。病程早期抗-HCV阳性之前,其血清即可检出HCV RNA,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分析32例患者,皆因输血而引起,故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杜绝因不必要的输血而导致的丙肝感染。对献血员应严格筛选,排除抗-HCV阳性的献血员,可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2]。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1991,30:8-6.
2 庄辉.丙型肝炎.新医学,1991,22:7-8., 百拇医药
单位:475000 河南省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淮河医院
关键词:
中华传染病杂志980330 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已成为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约80%~90%输血后肝炎由HCV引起。由于丙型肝炎易慢性化,易癌变,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应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本院1990年10月~1996年10月收治的3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及诊断标准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2~65岁。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1]:1.发病前有输血或接受血制品史;2.受血或用血制品后半年内,出现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表现;3.血清学检查除外急性甲型肝炎病毒(HVA),乙型肝炎病毒(HBV),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4.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
, 百拇医药
二、检测方法
(一)抗-HCV 采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盒。
(二)HCV RNA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
(三)HAV、HBV、HZV标志物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结果
一、诊断分析
本组32例中,单纯HCV感染24例,合并HBV感染8例。按1990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24例单纯HCV感染者中,急性无黄疸型6例,急性黄疸型10例。慢性迁延性5例,慢性活动性3例。合并HBV感染的8例中,慢性迁延性2例、慢性活动性2例,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各2例。
二、临床特点
, 百拇医药
本组单纯输血者20例,单纯输血浆者5例,输血加输血浆者7例。输血量200~300ml。20例受血与发病间隔时间为20~100天,平均56天。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乏力14例(87.5%),纳差15例(93.7%),恶心8例(50%),厌油12例(75%),呕吐8例(5%),腹胀4例(25%),肝区疼痛4例(25%)发热4例(25%),黄疸10例(62.5%),肝肿大4例(25%),肝功能检查,16例ALT均有升高。
3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中检出抗-HCV26例(81.2%)。
HCV RNA的检测情况:检测16例有15例阳性(93.7%),10例在发病1~2月血清HCV RNA均阳性,但未检出抗-HCV。
讨论
1991年10月至1995年10月,我院共收治输血后丙型肝炎32例,占同期丙型肝炎住院患者总数(42例)的70%,由此可见,输血是近年来开封地区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 百拇医药
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均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随访半年以上,12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中8例转为慢性,提示输血后丙型肝炎转慢性率高。
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合并HBV感染者病情重,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各2例,提示HBV感染可导致病情加重,愈后不良。
本组32例中,抗-HCV检出率,可能与随访时间长短有关。病程早期抗-HCV阳性之前,其血清即可检出HCV RNA,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分析32例患者,皆因输血而引起,故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杜绝因不必要的输血而导致的丙肝感染。对献血员应严格筛选,排除抗-HCV阳性的献血员,可明显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2]。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1991,30:8-6.
2 庄辉.丙型肝炎.新医学,1991,22:7-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