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李淑萍
单位: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铁路职工医院眼科
关键词:角膜散光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科新进展990437 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大于10mm角巩膜阶梯状切口大、外切口靠前等因素造成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存在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虽然切口变小,位置后移可减少术后散光,但增加了娩核的难度也加重了角膜内皮的损伤,为了减少角膜散光及内皮的损伤。我院采用改良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联合信封式截囊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83例108只眼白内障患者。70a以上及不足70a核在Ⅳ级以上均做常规手术,余做小切口。共分2组:(1)小切口手术组48例53只眼,男19例,女29例,年龄9~69a,平均49.3a,老年性白内障37例40只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只眼,先天性白内障4例6只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2只眼。术前视力眼前数指及以下者24只眼,0.02~0.3者29只眼;(2)常规手术组35例55只眼,男14例,女21例,年龄65~90a,平均75a,老年性白内障30例50只眼,并发性白内障5例5只眼。术前视力、眼前数指及以下者25只眼,0.02~0.3者30只眼。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由同一术者在Topcon OMS85型手术显微镜下完成 (1)小切口手术组:常规球旁麻醉,压迫降眼压,在颞上或鼻上象限做一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及弦长6~7mm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切口两侧距角膜缘3~4mm,中心距角膜缘1.5~2mm,凸度朝向角膜缘,用新月形刀做板层巩膜隧道直达角膜缘血管拱的角膜侧,在3点或9点方位以角膜穿刺刀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用截囊针自10点至2点行一字形信封式截囊,长约6mm。扩大角膜缘内切口至7mm,切口保持水平直线状,后唇呈瓣状,水分离晶体核,注水圈核器圈出晶状体核,临时8字缝合巩膜切口,使伤口闭合。注吸针头在晶状体囊袋内将残留皮质抽吸干净,用粘弹剂将囊袋撑开,拆除临时缝线,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用囊膜剪将2点方位前囊膜剪开2mm而后用囊膜镊撕去前囊膜,置换前房内粘弹性物质。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2)常规手术组:常规球旁麻醉,压迫降眼压。在眼球上方做一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0.5mm平行角膜缘做一10~12mm弧形切口,其它方法同小切口,但最后角膜缘伤口用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3~4针。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随访5mo~2.5a,视力情况见表1。
表1 2组术后5mo矫正视力比较 视力
小切口组(%)
常规手术组(%)
0.2~0.4
0(0)
3(5.5)
0.5~0.9
7(13.2)
36(6.5)
, http://www.100md.com ≥1.0
46(86.8)
16(29.1)
术后5mo视力≥1.0者,小切口组为86.8%,常规手术组为29.1%,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2.2 术后角膜散光情况 见表2。表2 2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比较 (±s)
术前
术后1wk
术后2wk
术后4wk
术后8wk
, http://www.100md.com
术后12wk
小切口
0.75±0.60
1.74±0.58
0.99±0.47
0.90±0.34
0.89±0.52
0.87±0.19
大切口
0.89±0.57
4.87±1.78
3.97±0.99
, http://www.100md.com
2.54±0.87
2.38±0.49
2.25±0.8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组术后角膜散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切口术后角膜散光明显小于大切口。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切口越小,离角巩膜缘越远,术后产生散光越小,但切口过分靠后则手术很不方便,倒眉状切口总弦长6~7mm其中央最前点离角巩膜缘1.5~2mm,内切口又较大等均有利手术操作,同时该切口形状与悬吊桥梁十分相似,切口两侧对后唇有力悬吊作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散光,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病人术后可及早活动,减少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信封式截囊能使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操作均在囊袋内进行,角膜内皮可受到粘弹性物质和前囊瓣的双重保护,大大减轻了角膜内皮损伤,人工晶状体可通过信封切口确切地植入囊袋内,不仅位置易居中光学效果佳,还能将人工晶状体与具有生物活性和血管丰富的色素膜组织隔开,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因前囊切口小即使后囊破裂仍能安全地将双襻植入到睫状沟内,提高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率。
对那些角膜内皮细胞处于失代偿边缘病人,眉状小切口联合信封式截囊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陆道炎,张效房,陆国生,等.国外白内障与人工晶体手术的进展.中华眼科杂志 1993;22(1)∶8.
2 倪 伟,朱赛林,王 煊.小切口在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0)∶625.
3 颜伟年,王建华,钱晓娃,等.切口长度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2)∶96.
收稿日期:1998-07-07;修回日期:1998-11-09, 百拇医药
单位: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铁路职工医院眼科
关键词:角膜散光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科新进展990437 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大于10mm角巩膜阶梯状切口大、外切口靠前等因素造成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存在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虽然切口变小,位置后移可减少术后散光,但增加了娩核的难度也加重了角膜内皮的损伤,为了减少角膜散光及内皮的损伤。我院采用改良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联合信封式截囊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83例108只眼白内障患者。70a以上及不足70a核在Ⅳ级以上均做常规手术,余做小切口。共分2组:(1)小切口手术组48例53只眼,男19例,女29例,年龄9~69a,平均49.3a,老年性白内障37例40只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只眼,先天性白内障4例6只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2只眼。术前视力眼前数指及以下者24只眼,0.02~0.3者29只眼;(2)常规手术组35例55只眼,男14例,女21例,年龄65~90a,平均75a,老年性白内障30例50只眼,并发性白内障5例5只眼。术前视力、眼前数指及以下者25只眼,0.02~0.3者30只眼。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由同一术者在Topcon OMS85型手术显微镜下完成 (1)小切口手术组:常规球旁麻醉,压迫降眼压,在颞上或鼻上象限做一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及弦长6~7mm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切口两侧距角膜缘3~4mm,中心距角膜缘1.5~2mm,凸度朝向角膜缘,用新月形刀做板层巩膜隧道直达角膜缘血管拱的角膜侧,在3点或9点方位以角膜穿刺刀刺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用截囊针自10点至2点行一字形信封式截囊,长约6mm。扩大角膜缘内切口至7mm,切口保持水平直线状,后唇呈瓣状,水分离晶体核,注水圈核器圈出晶状体核,临时8字缝合巩膜切口,使伤口闭合。注吸针头在晶状体囊袋内将残留皮质抽吸干净,用粘弹剂将囊袋撑开,拆除临时缝线,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用囊膜剪将2点方位前囊膜剪开2mm而后用囊膜镊撕去前囊膜,置换前房内粘弹性物质。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2)常规手术组:常规球旁麻醉,压迫降眼压。在眼球上方做一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后0.5mm平行角膜缘做一10~12mm弧形切口,其它方法同小切口,但最后角膜缘伤口用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3~4针。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随访5mo~2.5a,视力情况见表1。
表1 2组术后5mo矫正视力比较 视力
小切口组(%)
常规手术组(%)
0.2~0.4
0(0)
3(5.5)
0.5~0.9
7(13.2)
36(6.5)
, http://www.100md.com ≥1.0
46(86.8)
16(29.1)
术后5mo视力≥1.0者,小切口组为86.8%,常规手术组为29.1%,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2.2 术后角膜散光情况 见表2。表2 2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比较 (±s)
术前
术后1wk
术后2wk
术后4wk
术后8wk
, http://www.100md.com
术后12wk
小切口
0.75±0.60
1.74±0.58
0.99±0.47
0.90±0.34
0.89±0.52
0.87±0.19
大切口
0.89±0.57
4.87±1.78
3.97±0.99
, http://www.100md.com
2.54±0.87
2.38±0.49
2.25±0.8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组术后角膜散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切口术后角膜散光明显小于大切口。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切口越小,离角巩膜缘越远,术后产生散光越小,但切口过分靠后则手术很不方便,倒眉状切口总弦长6~7mm其中央最前点离角巩膜缘1.5~2mm,内切口又较大等均有利手术操作,同时该切口形状与悬吊桥梁十分相似,切口两侧对后唇有力悬吊作用有利于减少术后散光,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病人术后可及早活动,减少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信封式截囊能使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操作均在囊袋内进行,角膜内皮可受到粘弹性物质和前囊瓣的双重保护,大大减轻了角膜内皮损伤,人工晶状体可通过信封切口确切地植入囊袋内,不仅位置易居中光学效果佳,还能将人工晶状体与具有生物活性和血管丰富的色素膜组织隔开,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因前囊切口小即使后囊破裂仍能安全地将双襻植入到睫状沟内,提高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成功率。
对那些角膜内皮细胞处于失代偿边缘病人,眉状小切口联合信封式截囊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陆道炎,张效房,陆国生,等.国外白内障与人工晶体手术的进展.中华眼科杂志 1993;22(1)∶8.
2 倪 伟,朱赛林,王 煊.小切口在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0)∶625.
3 颜伟年,王建华,钱晓娃,等.切口长度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2)∶96.
收稿日期:1998-07-07;修回日期:1998-11-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