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77461
眼压调节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孙洪然 柳执民 张健 李峰 董金兰

    单位:诸城市中医院眼科(山东262200)

    关键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990311 1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从1995年8月~1997年10月对11例11只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了眼压调节器植入。男7例,女4例;年龄37~54岁,平均48.6岁;右眼6例,左眼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2只眼,外伤后2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2只眼;术前无光感、光感者各3只眼,手动1只眼,数指2只眼,视力0.06者2只眼。

    Optimed眼压调节器系美国产,全长18mm,由前部的PMMA进液管(内径0.38mm,外径0.76mm)、中间硅胶管和后部压力调节器(由180~200条内径为0.06mm的微道组成)三部分组成的“T”型植入物。
, http://www.100md.com
    手术方法:在鼻上象限作一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仔细止血后,钝性分离球筋膜暴露巩膜,用3/0线作内、上直肌牵引线,将压力调节器端在内、上直肌间紧贴巩膜,缓慢推入赤道部,在鼻上角膜缘3mm处做1.5mm板层巩膜切口,用显微虹膜恢复器潜行分离一隧道达透明角膜0.5mm,用7号针头沿隧道穿透前房,随后置入调节器的进液管约2.5mm,9/0线固定导管,缝合结膜,在颚侧角膜缘用30号针头刺入前房注林格氏液使前房形成。术后点双氯灭痛眼液及点必舒眼膏。

    2 结果

    眼压:11例患者住院期间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2只眼低眼压半月后眼压正常。经2~18个月随访到的8例患者中,2例2只眼眼压升高达3.73kPa和4.6kPa,经5-Fu、噻吗心安、地塞米松治疗眼压得到控制,6例6只眼不用任何药物眼压均正常。

    视力改变见表1。

    表1 11只眼手术前后视力情况 时间
, 百拇医药
    无光感

    光感

    手动

    数指

    0.06

    0.1

    术前

    3

    3

    1

    2

    2

    0

    术后
, 百拇医药
    2

    1

    2

    3

    2

    1

    眼内新生血管:虹膜面的新生血管一般在术后2~3天开始消退,10天左右大部分消退或闭销,玻璃体内及视网膜新生血管亦明显消退。2例术后1周前房引流管阻塞,已经消退的虹膜新生血管因眼压升高,第2天显现。经再次手术眼压正常后而渐消退。

    并发症:前房出血5例5只眼,量较少,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吸收;术后1周时发生,虹膜阻塞引流管口2例2只眼,经取出冲洗后再重新植入获成功;2例2只眼低眼压,保守治疗15天恢复正常。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Optimed眼压调节器的降眼压原理

    滤过性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由于手术造漏口、巩膜结膜与Tenon's膜或巩膜组织之间的瘢痕形成而失败。为增加手术成功率,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引流植入物应用于此类患者,Optimed是其中的一种,由180~200条内径为0.06mm的微道阻力来调节房水的引流,以达到调节眼压的目的。

    3.2 手术效果

    有作者报道此手术成功率79%,还有报道此方法优于睫状体冷冻术,我们随访的8只眼中有6只眼眼压正常,成功率与文献报告相近。

    3.3 并发症及处理

    本组并发前房积血36.37%,导管阻塞18.18%,低眼压18.18%与文献报道相似。而前房消失、导管和角膜内皮接触、眼球痨等未发现。前房积血随眼压的控制积血渐吸收。前房引流管阻塞原因是前房浅,导管口位置过于后,使管口紧贴虹膜易阻塞,一旦阻塞应手术改为重新植入。本组2例再手术获成功,手术中发现眼压调节器端周围被致密的纤维包裹,这是改换植入位置的理由,对无晶状体眼应另切口,行前玻璃体切割再植入。低眼压一般发生在术后早期,是由于早期引流过盛,纤维囊未形成所致,一般术后半月可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3.4 手术要点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角巩膜隧道要与引液管径相同,并进行缝合密闭,以免形成双引流;前房口要达透明角膜,以免植入位置过低致虹膜阻塞,筋膜囊分离时要仔细,避免大的损伤减少瘢痕形成,术中应将前房形成,这点很重要,一是前房形成加深,避免虹膜阻塞进液管口,二是形成眼压,使植入物开始工作。

    Optimed眼压调节器植入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可缓解痛疼,避免眼球摘除,但价格昂贵,为此,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的临床研究,避免或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是广大医药工作者共同攻克的重要课题。

    收稿:1999-01-26;修回:1999-06-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