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在胸科手术大血管破裂中的应用
作者:冯正义 吉冰洋 孙桂民 朱俊明 陈兴杰
单位:冯正义 吉冰洋 孙桂民 朱俊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体外循环科,100037);陈兴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0571 1999年3~6月,我们在体外循环技术支持下,对3例纵膈肿瘤手术中大血管破裂进行了成功的修补,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4岁,术前诊断为右下叶肺癌,术中发现为慢性炎性病变且与右心房严重粘连,手术分离中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破裂,几次缝补未能成功后,经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插管,人工心肺机建立体外循环后,直视缝合破裂心房壁及腔静脉。
例2,男,55岁,纵膈肿瘤性质待定,纵膈镜下取活检时不慎钳破弓部主动脉,由于主动脉压力较高,出血较凶涌,常规方法无法修补。遂在按压出血部位同时,经股动、静脉插管急诊建立体外循环,全身降温至28℃,停循环5分钟,加用自体心包片缝补成功。
, 百拇医药
例3,男,48岁,右上肺叶癌,侵犯到上腔静脉,在尽量切除肿瘤过程中,上腔静脉破裂,经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插管紧急建立体外循环,采用深低温(肛温22~24℃)、低流量(20~30 ml/kg)和间断停循环的方法,切除部分受肿瘤侵犯的右心房组织,用人工血管置换受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
上述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目前正接受随访。
2 讨论
纵膈肿瘤与心脏及大血管相邻或肿瘤直接侵犯或严重的粘连,手术中难免伤及心脏或大血管,由于大血管部位压力高,一旦出血,常使外科大夫和麻醉医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应用常规方法修补比较困难,且术中患者血液动力学不易维持,特别是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如此,同时长时间的循环紊乱也会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在早期类似的病例中,常因出血未能控制,很难挽回患者的生命,即使抢救成功者,往往需要输用大量的库血,除可能出现输血并发症外,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或凝血机制障碍,给扩大手术适应证或肿瘤的根治也带来难处。
, 百拇医药
因此,我们考虑联合使用体外循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也是应急体外循环的实用范围之一,其优点在于:①能有效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提供机体器官有效的灌注;②能将失血快速回收,然后回输,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③能快速纠正酸碱代谢失衡;④现在体外循环的插管、管道、氧合器等,均为一次性成套产品,使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成为可能;⑤采用体外循环支持,还可以切除受肿瘤侵犯的心肌组织或人工血管置换受侵犯的大血管,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⑥可根据术中的需采用从部分心肺转流到深低温停循环等不同的转流技术,同时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或局部阻断大血管,这样使手术操作起来更方便、更安全。
体外循环的准备及管理均按心血管手术常规操作,即转流前全身肝素化,肝素用量400 U/kg,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480秒后,开始体外转流,循环管道作人工肺的预充用晶体液和胶体液,一般晶胶比例为1∶0.5~0.6,转流中根据血气结果补充酸碱或电解质,深低温停循环患者应适量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根据患者心血管功能可适量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于没有开展心血管体外循环手术的医院,应与有此经验的单位合作或接受培训以便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收稿:2000-03-25, 百拇医药
单位:冯正义 吉冰洋 孙桂民 朱俊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体外循环科,100037);陈兴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0571 1999年3~6月,我们在体外循环技术支持下,对3例纵膈肿瘤手术中大血管破裂进行了成功的修补,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4岁,术前诊断为右下叶肺癌,术中发现为慢性炎性病变且与右心房严重粘连,手术分离中右心房和下腔静脉破裂,几次缝补未能成功后,经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插管,人工心肺机建立体外循环后,直视缝合破裂心房壁及腔静脉。
例2,男,55岁,纵膈肿瘤性质待定,纵膈镜下取活检时不慎钳破弓部主动脉,由于主动脉压力较高,出血较凶涌,常规方法无法修补。遂在按压出血部位同时,经股动、静脉插管急诊建立体外循环,全身降温至28℃,停循环5分钟,加用自体心包片缝补成功。
, 百拇医药
例3,男,48岁,右上肺叶癌,侵犯到上腔静脉,在尽量切除肿瘤过程中,上腔静脉破裂,经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插管紧急建立体外循环,采用深低温(肛温22~24℃)、低流量(20~30 ml/kg)和间断停循环的方法,切除部分受肿瘤侵犯的右心房组织,用人工血管置换受肿瘤侵犯的上腔静脉。
上述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目前正接受随访。
2 讨论
纵膈肿瘤与心脏及大血管相邻或肿瘤直接侵犯或严重的粘连,手术中难免伤及心脏或大血管,由于大血管部位压力高,一旦出血,常使外科大夫和麻醉医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应用常规方法修补比较困难,且术中患者血液动力学不易维持,特别是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如此,同时长时间的循环紊乱也会导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在早期类似的病例中,常因出血未能控制,很难挽回患者的生命,即使抢救成功者,往往需要输用大量的库血,除可能出现输血并发症外,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或凝血机制障碍,给扩大手术适应证或肿瘤的根治也带来难处。
, 百拇医药
因此,我们考虑联合使用体外循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也是应急体外循环的实用范围之一,其优点在于:①能有效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提供机体器官有效的灌注;②能将失血快速回收,然后回输,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③能快速纠正酸碱代谢失衡;④现在体外循环的插管、管道、氧合器等,均为一次性成套产品,使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成为可能;⑤采用体外循环支持,还可以切除受肿瘤侵犯的心肌组织或人工血管置换受侵犯的大血管,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⑥可根据术中的需采用从部分心肺转流到深低温停循环等不同的转流技术,同时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或局部阻断大血管,这样使手术操作起来更方便、更安全。
体外循环的准备及管理均按心血管手术常规操作,即转流前全身肝素化,肝素用量400 U/kg,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480秒后,开始体外转流,循环管道作人工肺的预充用晶体液和胶体液,一般晶胶比例为1∶0.5~0.6,转流中根据血气结果补充酸碱或电解质,深低温停循环患者应适量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根据患者心血管功能可适量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于没有开展心血管体外循环手术的医院,应与有此经验的单位合作或接受培训以便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收稿:2000-03-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