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78251
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梁金清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宁 530021)

    关键词:紫癜;血液病;护理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459 中图分类号 R473.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尽管近年来报告有增多趋势,但临床中仍不多见。该病起病急,变化多,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特点为“五联征”即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和发热。我科1998年11月至1999年3月收治了2例该病患者(为广西第2、第3例病人),经积极抢救治疗脱险,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35岁,因解酱油样尿12天,神志不清5天入院。查体:T 38℃,P 96次/分,BP 17.0/9.1 KP,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四肢有散在瘀斑,巩膜黄染,Hb 70g/L、WBC 20.0×10\+9/L、PLT 50.0×10\+9/L,LDH 2014 U/L,尿蛋白(+++)、尿潜血(+++)。例2,女性,25岁,因乏力、鼻衄,皮肤瘀斑近1月,头痛,呕吐,解黑便1天入院。查体:T 38.2℃、P 102次/分、BP 16.8/9.0 KP,神志模糊,行为异常、性格改变、幻觉,时而大喊大叫,躁动不安。Hb 48.0 g/L、WBC 10.5×10\+9/L、PLT 18.0×10\+9/L、LDH 1105U/L。两例均为临床确诊TTP病人(急性型、重型)。给予激素、抗感染、支持治疗,入院第2天即给予行血浆置换术(PE),第5次PE后,患者神志清醒,能与家人交谈,烦躁症状减轻,各种监测指标好转,第9次PE后,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PLT、LDH正常,两例均为治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防止新的出血点出现及陈旧性出血斑点扩散 入院体检时患者四肢皮肤有散在瘀斑、鼻衄,故提出粘膜出血与PLT低及功能异常有关。因此,入院即给剪手指甲、脚趾甲,进行各种注射拔针后局部压迫数分钟以上,动作要轻柔。

    2.2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变化 两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尿量变化,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一次,并做好记录。

    2.3 尽可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患者入院时昏迷、尿失禁,进行PE术需要建立大静脉通道而于两侧股静脉留置导管,故提出有感染的可能(与留置尿管及股静脉置管有关)。具体措施如下。

    2.3.1 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

    2.3.2 病人烦躁,应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脱出,每天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
, 百拇医药
    2.3.3 股静脉置管固定妥善,局部每日换药一次,遇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患者清醒、症状减轻,各种疗效监测指标好转时,即给予拔除股静脉置管。

    2.3.4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予支持治疗:补液、补钾、补能量,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

    2.4 PE的护理 PE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先进技术[1]。而目前强调TTP早期发现以PE作为首选治疗,PE治疗TTP的有效率为60%~70%,甚至高达90%[2]。因此,做好PE术的护理更为重要。

    2.4.1 PE前的护理 ①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和安慰工作,讲解PE术的作用及意义;②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掌握其能否耐受大量液体的输入,于两侧股静脉插管留置;③熟悉机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及运转过程中的一些参数观察指标。

    2.4.2 PE中的护理 ①认真记录置换出入量,保证入量和出量的平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有无低血钙症状;②因输入大冰冻血浆,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 百拇医药
    2.4.3 PE后的护理 继续观察病情变化,电解质平衡及有无皮下出血。

    3 讨论

    目前认为,大多数TTP患者急性发作经治疗成功后极少复发,但慢性迁延和复发鲜有报道。急性TTP病人,具有典型的“五联征”,而慢性TTP在成人较为隐匿,多为全身性疾病表现,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较大,与原发病有关。复发性或周期性TTP的预后亦难预料[3]。因此鉴于该病的发病情况,如在首次急性发作即给予明确诊断,及时有效特异性治疗,尽早采用PE术,正确的护理和营养支持,使其能在早发时痊愈,是减少其复发和留下后遗症的唯一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景汉.血浆交换清除抗D抗体1例报告.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8):505

    [2] Catherine PM, Hayward M.D.Drvid M. et al. Trearmen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dult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rch Intern Med. 1994,154:982

    [3] Giuseppe Remuzzi, Piero Ruggenenti, Tullio Bextani. Renal Pathology: with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Correlations. Second Eeition, edited by C.Craig Tisher and Barry M. Brenner. J.B.Lippin cott Company, philadelphia. 1994,1157~1177

    收稿日期:1999-09-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