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等因素的关系
作者:魏莉 潘光成 应荣斌 杨守和 徐晓菲 周君富
单位:魏莉 潘光成 应荣斌 杨守和 徐晓菲(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 311800);周君富(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血脂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514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凝血谱等多因素 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脂、 血糖、凝血谱等项目。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8.79%,对 照组为23.08%(P<0.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为42.60%。颈动脉 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颈动脉有斑块的病例其高血压发生率、血总胆固醇及低 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无斑块的病例显著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或小斑块脱落可以成为大片 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史、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 蛋白、载脂蛋白B的指标增高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及血脂质、血糖、凝血谱等检查,并分析脑 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凝血谱异常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3例,女49例,年龄38~86岁,平均66.1±9.90岁,病程均在3天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大面积脑梗死59例,基底节腔隙性梗死65例,脑干梗死8例。既 往有高血压病史63例,糖尿病史8例。对照组为非脑梗死病人52例, 男27例,女25例,年龄28~86岁,平均63.96±12.5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1例,神经衰弱1 5例,甲亢11例,眩晕综合征5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惠普公司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探头 频率10 MHz宽频探头。检查前嘱患者休息10分钟,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 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至分叉处探测颈内动脉。纵切扫查 后,将探头旋转90度,沿血管走行做横向扫查。测量指标包括:颈总动脉分叉前2 cm处测量 颈总动脉内径,距分叉膨大部远端1 cm处测量颈内动脉内径,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形态、 大小和回声特点。
, 百拇医药
1.2.2 血脂质、血糖、凝血谱检测 采空腹血,血脂、血糖检查用日立7170A生化仪,凝血 谱检查用美国IL实验仪器公司ACL200型血凝仪,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
2 结 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脂、血糖、凝血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s)
脑梗死组
对照组
左颈总动脉内径(cm)
0.75±0.11△
, 百拇医药
0.7±0.09
右颈总动脉内径(cm)
0.76±0.11*
0.72±0.09
左颈内动脉内径(cm)
0.50±0.13
0.53±0.08
右颈内动脉内径(cm)
0.51±0.13
0.54±0.08
颈动脉粥样斑(块数)
, 百拇医药
221处(104例)#
26处(12例)
椎动脉粥样斑(块数)
2处(2例)
0
血糖(mmol/l)
6.40±4.30
6.34±3.77
总胆固醇(mmol/l)
5.08±0.99
4.99±1.18
, 百拇医药 甘油三脂(mmol/l)
1.53±0.84
1.73±0.91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8±0.31
1.30±0.33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3.19±0.87
3.03±1.03
载脂蛋白A(g/l)
1.37±0.30
, 百拇医药 1.32±0.31
载脂蛋白B(g/l)
0.82±0.17*
0.76±0.18
凝血酶元时间(s)
11.88±0.82
11.90±0.82
纤维蛋白原(g/l)
4.53±1.30▲
3.67±0.99
活化部分凝血酶(s)
, http://www.100md.com
30.14±4.21
29.58±3.42
凝血酶时间(s)
14.22±2.88
14.6±1.5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χ2检验P <0.001
本组132例中有104例(78.79%)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221处,其中累及双 侧颈总动脉53处、颈内动脉27处、分叉处95处及动脉窦46处(另椎动脉2处)。大面积脑 梗死59例中有47例(79.66%)检出斑块;基底节腔隙性梗死65例中有53例(81.54%)检出 斑块;脑干及小脑梗死8例中有3例在颈动脉检出4处斑块、在椎动脉检出2处斑块。在大面积 梗死患者检出有斑块的47例中有41例(87.23%)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基底节单侧腔 隙性梗死患者检出斑块的32例中有29例(90.63%)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223处粥样 斑块中有189处为软斑。
, http://www.100md.com
2.2 血脂、血糖、凝血谱检查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脂、血糖、凝血谱检查结果见表1。无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与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脑梗死无斑块组与有斑块组检查结果比较(±s)
无斑块组
有斑块组
血糖(mmol/l)
6.71±5.59
6.32±3.91
总胆固醇(mmol/l)
4.63±0.76
, 百拇医药
5.20±1.01△
甘油三脂(mmol/l)
1.65±0.83
1.50±0.84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3±0.23
1.29±0.33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2.77±0.75
3.30±0.27△
载脂蛋白A(g/l)
, http://www.100md.com
1.35±0.38
1.37±0.27
载脂蛋白B(g/l)
0.72±0.14
0.85±0.17▲
凝血酶元(s)
11.98±0.90
11.86±0.70
纤维蛋白原(g/l)
3.74±0.99
4.74±1.30▲
, 百拇医药
活化部分凝血酶(s)
30.35±4.22
30.08±4.23
凝血酶时间(s)
4.08±1.60
14.25±3.14
左颈总动脉内径(cm)
0.71±0.07
0.76±0.12*
右颈总动肪内径(cm)
0.73±0.09
, 百拇医药
0.76±0.12
左颈内动脉内径(cm)
0.51±0.13
0.50±0.13
右颈内动肪内径(cm)
0.51±0.12
0.51±0.14
与无斑块组比较*P<0.05,△P<0.01,▲ P<0.00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中,动脉内膜是最早累及的部位,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由于富含脂 质 或管壁应力的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 血栓,构成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同时斑块可致管腔部分狭窄,为血管上游 栓子的停 留创造了条件。王德生等[2] 在研究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与病理中发现7例中有5例动脉闭塞部位 管壁有明显的粥样硬化,其中4例粥样斑块是其唯一的病理所见,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可 能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惠品晶等[3]用TCD方法检测发现一侧颈内动脉颅外 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变,由此所致的患侧卒中或TIA发生率明显 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132例脑梗死中有104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8.79%。并且 检出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或小斑块脱 落可以成为大片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发现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多见,多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及动脉 窦。因为颈动脉分叉部位管径急速伸展,血流产生漩涡,遭受损害最大,最易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4]。
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牵头,共收集北京市7家医院自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记录 完整的脑卒中患者1000例,对其中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361例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 、TIA病 史、心脏病均为主要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至今仍无明确定论[5] 。本研 究结果发现,脑梗死与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亦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有密 切关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 增高有关。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专一性配体,在脂质转运,特别是介导 LDL清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6]。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管道,由于位置表浅,超声检查干扰性小,加之高 频探头的应用,从而使超声更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 手段,不仅可以对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提供各种具有重要预后价值的指标,且对无症状期 动脉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李有忠,胡爱云,单秀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 :25
2,王德生,徐心,李树祥,等.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与病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 :98
3,惠品晶,惠国桢,杨春风,等. TCD诊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 杂志,1998,11:272
4,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第一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38
5,高晓兰,胡长梅,杨柳,等.脑卒中临床数据库资料对比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 :160
6,张镛,秦震.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与载脂蛋白B基因XbaI、EcoRI多态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3
收稿1999-11-28
修回2000-06-22, 百拇医药
单位:魏莉 潘光成 应荣斌 杨守和 徐晓菲(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 311800);周君富(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血脂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514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凝血谱等多因素 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脂、 血糖、凝血谱等项目。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8.79%,对 照组为23.08%(P<0.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为42.60%。颈动脉 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颈动脉有斑块的病例其高血压发生率、血总胆固醇及低 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无斑块的病例显著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或小斑块脱落可以成为大片 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病史、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 蛋白、载脂蛋白B的指标增高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及血脂质、血糖、凝血谱等检查,并分析脑 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凝血谱异常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3例,女49例,年龄38~86岁,平均66.1±9.90岁,病程均在3天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大面积脑梗死59例,基底节腔隙性梗死65例,脑干梗死8例。既 往有高血压病史63例,糖尿病史8例。对照组为非脑梗死病人52例, 男27例,女25例,年龄28~86岁,平均63.96±12.5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21例,神经衰弱1 5例,甲亢11例,眩晕综合征5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惠普公司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探头 频率10 MHz宽频探头。检查前嘱患者休息10分钟,取平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 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至分叉处探测颈内动脉。纵切扫查 后,将探头旋转90度,沿血管走行做横向扫查。测量指标包括:颈总动脉分叉前2 cm处测量 颈总动脉内径,距分叉膨大部远端1 cm处测量颈内动脉内径,观察粥样斑块的部位、形态、 大小和回声特点。
, 百拇医药
1.2.2 血脂质、血糖、凝血谱检测 采空腹血,血脂、血糖检查用日立7170A生化仪,凝血 谱检查用美国IL实验仪器公司ACL200型血凝仪,试剂盒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
2 结 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脂、血糖、凝血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s)
脑梗死组
对照组
左颈总动脉内径(cm)
0.75±0.11△
, 百拇医药
0.7±0.09
右颈总动脉内径(cm)
0.76±0.11*
0.72±0.09
左颈内动脉内径(cm)
0.50±0.13
0.53±0.08
右颈内动脉内径(cm)
0.51±0.13
0.54±0.08
颈动脉粥样斑(块数)
, 百拇医药
221处(104例)#
26处(12例)
椎动脉粥样斑(块数)
2处(2例)
0
血糖(mmol/l)
6.40±4.30
6.34±3.77
总胆固醇(mmol/l)
5.08±0.99
4.99±1.18
, 百拇医药 甘油三脂(mmol/l)
1.53±0.84
1.73±0.91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8±0.31
1.30±0.33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3.19±0.87
3.03±1.03
载脂蛋白A(g/l)
1.37±0.30
, 百拇医药 1.32±0.31
载脂蛋白B(g/l)
0.82±0.17*
0.76±0.18
凝血酶元时间(s)
11.88±0.82
11.90±0.82
纤维蛋白原(g/l)
4.53±1.30▲
3.67±0.99
活化部分凝血酶(s)
, http://www.100md.com
30.14±4.21
29.58±3.42
凝血酶时间(s)
14.22±2.88
14.6±1.51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χ2检验P <0.001
本组132例中有104例(78.79%)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221处,其中累及双 侧颈总动脉53处、颈内动脉27处、分叉处95处及动脉窦46处(另椎动脉2处)。大面积脑 梗死59例中有47例(79.66%)检出斑块;基底节腔隙性梗死65例中有53例(81.54%)检出 斑块;脑干及小脑梗死8例中有3例在颈动脉检出4处斑块、在椎动脉检出2处斑块。在大面积 梗死患者检出有斑块的47例中有41例(87.23%)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基底节单侧腔 隙性梗死患者检出斑块的32例中有29例(90.63%)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223处粥样 斑块中有189处为软斑。
, http://www.100md.com
2.2 血脂、血糖、凝血谱检查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脂、血糖、凝血谱检查结果见表1。无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与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脑梗死无斑块组与有斑块组检查结果比较(±s)
无斑块组
有斑块组
血糖(mmol/l)
6.71±5.59
6.32±3.91
总胆固醇(mmol/l)
4.63±0.76
, 百拇医药
5.20±1.01△
甘油三脂(mmol/l)
1.65±0.83
1.50±0.84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23±0.23
1.29±0.33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2.77±0.75
3.30±0.27△
载脂蛋白A(g/l)
, http://www.100md.com
1.35±0.38
1.37±0.27
载脂蛋白B(g/l)
0.72±0.14
0.85±0.17▲
凝血酶元(s)
11.98±0.90
11.86±0.70
纤维蛋白原(g/l)
3.74±0.99
4.74±1.30▲
, 百拇医药
活化部分凝血酶(s)
30.35±4.22
30.08±4.23
凝血酶时间(s)
4.08±1.60
14.25±3.14
左颈总动脉内径(cm)
0.71±0.07
0.76±0.12*
右颈总动肪内径(cm)
0.73±0.09
, 百拇医药
0.76±0.12
左颈内动脉内径(cm)
0.51±0.13
0.50±0.13
右颈内动肪内径(cm)
0.51±0.12
0.51±0.14
与无斑块组比较*P<0.05,△P<0.01,▲ P<0.001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中,动脉内膜是最早累及的部位,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由于富含脂 质 或管壁应力的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 血栓,构成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1]。同时斑块可致管腔部分狭窄,为血管上游 栓子的停 留创造了条件。王德生等[2] 在研究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与病理中发现7例中有5例动脉闭塞部位 管壁有明显的粥样硬化,其中4例粥样斑块是其唯一的病理所见,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可 能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惠品晶等[3]用TCD方法检测发现一侧颈内动脉颅外 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变,由此所致的患侧卒中或TIA发生率明显 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132例脑梗死中有104例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78.79%。并且 检出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或小斑块脱 落可以成为大片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发现斑块的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多见,多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及动脉 窦。因为颈动脉分叉部位管径急速伸展,血流产生漩涡,遭受损害最大,最易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4]。
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牵头,共收集北京市7家医院自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记录 完整的脑卒中患者1000例,对其中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361例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 、TIA病 史、心脏病均为主要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至今仍无明确定论[5] 。本研 究结果发现,脑梗死与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关;亦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有密 切关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 增高有关。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专一性配体,在脂质转运,特别是介导 LDL清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6]。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管道,由于位置表浅,超声检查干扰性小,加之高 频探头的应用,从而使超声更易获得高质量的声像图。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 手段,不仅可以对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提供各种具有重要预后价值的指标,且对无症状期 动脉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临床意义。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李有忠,胡爱云,单秀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 :25
2,王德生,徐心,李树祥,等.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与病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 :98
3,惠品晶,惠国桢,杨春风,等. TCD诊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 杂志,1998,11:272
4,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第一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38
5,高晓兰,胡长梅,杨柳,等.脑卒中临床数据库资料对比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 :160
6,张镛,秦震.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与载脂蛋白B基因XbaI、EcoRI多态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3
收稿1999-11-28
修回2000-06-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