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0279227
现代医学教育创新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12期
     作者:卢建华 吴建国 赵燕斌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科研处,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1217中图分类号:R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12-0051-03

    现代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它一方面通过培养的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要满足医学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让医学人才在掌握医学科学技术的同时,享受更多成功的快乐、幸福和自由,以便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促进医学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医学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医学人才的发展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 百拇医药
    1 现代医学教育创新的内涵

    现代医学教育创新包括现代医学教育中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其使命是探索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鼓励追求新的医学发现,在继承医学遗产的同时,加速新的医学知识的积累、传播和使用,是人类医学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医学教育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境界。凡是在医学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观察分析医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变革旧的医学教育理论和模式,建立起新的医学教育理论和模式并付诸实施,成功地推动医学教育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属医学教育创新。医学教育创新与医学科学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医学科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是医学科学创新允许并鼓励冒险,失败是经常的事情,而医学教育创新则不许失败,不能以牺牲所培养的医学人才的利益为代价。

    2 现代医学教育的价值定向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教育作为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追求人类健康长寿的理想和面向人类未来的事业,也是发现医学价值、形成医学价值、推广医学价值、传播医学价值的事业,它引导着医学文明前行的轨迹,尤其在传播和创造医学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方面,更显示出其独特的品性。显而易见,现代医学教育创新如果不首先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价值定向,是很难真正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观在现代医学教育领域的渗透,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价值定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为现代医学教育创新作了思想准备。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界已获得广泛认同和大力推动,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之一。其根本精神在于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进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注意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从其实践或操作层面来看,可持续发展观要解决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问题,其核心是人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为现代医学教育领域大大拓宽和延伸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深层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来看,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社会把关注的重点从物转到人,从“经济馅饼”转到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为医学教育的重点从病转到人,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根据。它要求在医学教育中重建人文精神,全面提升医学中的人性,加快开发医学中的精神资源。可持续发展观中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既是对传统医学教育中的物质主义、技术主义价值观的否定,又是肯定现代医学教育价值观的基础。
, http://www.100md.com
    可持续发展观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使得“救死扶伤”、“实现革命的人道主义”等传统的医学道德观念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实现“生态正义、生态和平、生态幸福”的目标所取代。医学中的“生态正义”追求的是防止处境不利的人被排斥在医学的恩泽之外,禁止处于有利地位的人垄断医学的恩泽;“生态和平”则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为核心,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人与人的和平、人与物种的和平;“生态幸福”是实现所有生命的共同幸福和关联幸福,“共同摆脱苦难,共同提出希望,共同获得欢乐,共同进行祈祷”,以具备生态伦理良知和生态美学共感能力的品格为判据[1]。现代医学教育的这种价值定向虽然还带有相当多的理想成分,但正体现了医学教育本身的辩证发展要求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层关注,是时代要求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体现。

    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关联,一种新的医学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这种新的医学教育观念,超越传统的以“适应论”、“工具论”等技术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图谋全面提升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生理和心理素质要高,要健康健全,能够从事正常的医疗卫生职业,开展正常的医学科学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而且要全面发展,思想境界要高,业务技术要精,知识面要宽,创造性要强,从而使培养的人才既是医学教育发展的目的,又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动力,能真正体现医学教育发展的成果。医学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是对自己进行价值定向的深层解答。
, 百拇医药
    3 现代医学教育创新面临的难题

    人们出于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对医学教育寄予厚望,但医学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3.l 现代医学教育距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医学由于人类适应生存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在这种“适应论”、“工具论”的长期影响下,医学的所有理论和法则都紧紧围绕着“战胜疾病”这一功利化的目的而展开,人类依据同疾病抗争的价值取向编织着医学的知识经纬,根本无暇也来不及从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对“疾病是什么而不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等涉及人的全面本质的问题进行更加理性的价值评判。现代医学教育虽然逐步认识到这种纯粹的技术理性主义的缺陷,提出要根据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加强对医学人才的“能力培养”,但这种“能力培养”,仍然浸透了“训练”、“操作”、“谋利”的色彩,它所强调的仍然是一种“见病不见人”,“救命不救人”的纯粹技术化的能力,是远离人的心智发展主旨的能力。所以,尽管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提出了几十年,现代医学教育也强调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增设人文心理社会科学课程,加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但基本目的仍然在于通过心理和社会科学的渗透,促进新的生物医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学生个体解决医疗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文、心理、社会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还只是属于受生物医学技术学科所宰制和利用基础上的“渗透”与“交叉”,往往是不系统的、不配套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 百拇医药
    3.2 教学科研不能同步发展,脱节现象严重。由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科学知识量猛增,医学专业教师知识老化周期变短,知识更新换代的要求加速,再加上职称晋升、成果奖励等行政机制的引导,医学专业教师对科技信息的获取、科研项目的竞争积极热情,对国内外在职和脱产进修趋之若骛,教育人、培养人与被教育、被培养的角色经常互换,使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了解得越来越多,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上不可能相应地增加时间反而还要减少时间。再加上他们中许多人自身即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体现出严重的教育惯性,自己怎么被培养,也就怎么培养人,很少去研究教育中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观念创新的问题,致使新的医学知识转化到教学中的速度极其缓慢。有些教师能考虑怎样把自己新掌握的知识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去,但与原有内容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有些教师在把新的知识补充到教学内容中的时候,又得考虑学生在学业上的承受能力;还有少量教师的教学内容,从第一天当教师一直到退休“终身受用”,有变化也不大。所谓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电化教学设备的利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注重。
, http://www.100md.com
    3.3 学校与学生的误区互动导致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泛滥。这是影响医学教育创新的最大障碍。一方面医学人才供不应求与潜在的过量教育这两种趋势同时存在,由于人才培养规格单一以及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不平衡,农村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尚未改善,而大城市就业难,用非所学、高才低用的问题已经出现;另一方面,医学教育中原来普遍存在的办学资金匾乏、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后继乏人等问题更加突出,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学术梯队青黄不接,硕士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偏低,新学科新专业的基本建设更是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跟不上国际医学发展形势。这些都不仅使之难以承担医学教育大众化之任,而且直接制约着医学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如何使毕业生能为用人单位所看中,关系到学校办学前途和学生个人的前途,因此学校和学生都盯着人才市场,以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调节学生培养的方向,使课程去适应学生,组织教学时更加注重能立即派上用场的英语、计算机及实用医疗技术等课程,而需要通过教学双方相互配合、长期努力和熏陶才能内化为潜在创造能力的一些课程,如医学史、医学方法论、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因不能迅速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只好开成选修课或减少课时或干脆放弃不开。所以,现在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动手能力等多种素质都不比国外差,甚至还强,有差距的地方主要是创造性思维相对欠缺、知识面相对狭窄,离开学校以后再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欲望和能力都较差,出现了学历贬值、文凭的知识含量下降的趋势。
, http://www.100md.com
    4 现代医学教育的使命

    尽管现代医学教育创新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但人们对现代医学教育的期望值一点儿也未降低,相反还在不断升温,致使许多医学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入学分数线一抬再抬。这说明现代医学教育作为一种占有人自身全面本质、驾驭人自身全面本质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常在常新的过程,扫清了阻碍现代医学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障碍,其创新潜力就能充分展开。

    首先,要培植新的医学教育理念。现代医学教育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以追求医学科学真理,繁荣医学文明为主旨,摆脱技术理性主义的钳制,全面提升医学中的人性,加快开发医学中的精神资源,使医学教育真正成为属于人的教育,属于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完美的人的教育,强化医学教育尊重人性、珍惜生命、教化社会、泽被人类的功能,而不仅仅是护卫健康、修复劳动力。这种新的医学教育理念源于医学教育的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医学教育的实践,是对医学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成为在现代医学教育中起统合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基础,能促使医学教育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为解决为什么培养医学人才、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和怎样培养医学人才等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医学人才培养中处理好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通才与专才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思路。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医学教育既要清除内部的功利因素,也要避免为外界功利所左右,避免过于轻率地适应眼前需要而放弃长远责任。要使医学教育与社会生活保持适当距离,不盲目扩大规模和轻率地降低入学门槛,以保证医学教育有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对社会现实中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作出审慎地思考,形成足够的学术动力和创新氛围,充分展现其引导医学文明进步、创造新的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能力。当然,与社会生活保持适当的距离,不是可以彻底拒斥现实社会而重新躲进“象牙塔”。事实上,现代医学教育组织机构的变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已使医学教育很难再保持传统的学术主义模式,但医学教育不加选择地接受现实,过分强调与现实紧密结合,最终会沦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奴仆,导致自身创新能力的枯竭。

    第三,对医学教育创新的第一要素——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教育思想和教学能力的培训。“一个好的教师胜过1 000台电化教育设备”,“好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育设备,而电化教育设备却不能代替好教师”。[2]作为一个教师,在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把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的意识,并努力付诸实现。所谓教学相长,首先在于教的一方要长,教书育人先育自己,知识要不断更新,经验要不断丰富,教学能力要不断增强。医学专业教师不能仅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意念,献身医学教育事业就是要达到 “春蚕到死丝未尽、蜡烛成灰泪不干”的意境,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流芳百世,造福后人。
, http://www.100md.com
    第四,对医学教育的对象——医学各专业的学生,必须提供一个鼓励创新的氛围,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加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医学事业的特殊复杂性和生命科学的严肃性,医学人才即便是临床应用型的人才,都须以精英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医学教育神圣的职责。事实上,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之间,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社会大卫生”的角度和社会全科医生的要求来看,对医学人才的社会文化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处人处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从“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对医学人才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已不是用培养“通才”的概念所能解释的,而要用“既通且专”的概念来解释,而且要解决如何“通”、如何“专”的问题。现代医学的庞杂与艰深以及学科的高度分化,已远非古代学问不分科地浑然一体所能同日而语,要一个医学人才“通”所有的医学知识技能,不仅肤浅而且不可能。所以“通”的本质含义应是“通”医学基础理论和一般医学方法,而“专”则可反映“分则深、深则通、通则合”的规律。医学知识创新一方面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精确的数字、经验的验证和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形象的思维、浪漫的想象、直觉灵感和触类旁通。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做事情,在肯定与否定、保留与发扬、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去寻找新的医学理性之光,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简介:卢建华(1955-),江苏人,南京医科大学社科部教授。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现代化的忧思与高等教育的使命[J].高等教育,2000,2:11.

    [2] 吴季松.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2000-08-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