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军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79586
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0例
http://www.100md.com 《海军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贾曦萍 闫晓星 刘清芳 薛继生 苏骅 杨洁 刘慧

    单位:解放军第四○一医院理疗科,青岛 266071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低频电

    海军医学杂志990210 摘要 目的:探索更好、更快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以低频脉冲电流为主,配合针刺、红外线、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2例,与对照组采用针刺、红外线、超短波治疗58例相比较。结果:前者治愈率92.31%,后者治愈率68.97%,治愈率相比t=3.28,P<0.01,差异非常显著;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16.5±5.4d,对照组平均23.1±7.7d,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结论: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疗效好,疗程显著缩短的优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为了探索更好、更快,并能防止后遗症的有效方法,我们采取多功能低频脉冲电流配合传统的针刺、红外线,超短波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且无一例出现面肌痉挛和倒错现象,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10例,均由专科确诊。随机分两组,观察组52例,男40例,女12 例,年龄19~75岁,平均38±18岁,病程2~96d,平均10±17d。病情轻型者14例,中型者34例,重型者4例;对照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15~72岁,平均40±19岁,病程1~92d,平均9±16d。病情轻型者18例,中型者38例,重型者2例。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功能低频加常规针刺、红外线、超短波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超短波、针刺、红外线治疗,方法、时间与观察组相同。

    1.2.1 多功能低频治疗 采用西德生产的多功能治疗机,波形为方波,频率0~200Hz可调,使用频率20Hz,2个5cm×5cm的方形板状电极,一极置于患侧面部,敷盖在牵正、颊车、下关穴上,一极置于患侧曲池穴上,耐受量在5~10mA之间,每日1次,每次10~20min,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d。
, 百拇医药
    1.2.2 超短波治疗 采用上海产五官超短波治疗机,功率50W,频率40.68MHz, 波长7m,2个直径为4cm的圆形电极,一极置于患侧耳垂前,一极置于患侧耳后乳突上,间隙2cm,微温量,每日1次,每次15min,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d。

    1.2.3 针刺治疗 选用阳白、四白、攒竹、地仓、颊车、颧、迎香、翳风、牵正、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人中沟变浅加水沟,下颌不正加承浆,口苦加廉泉透金津、玉液,并重泻太冲,急性期治疗手法宜平补平泻,避免重刺,翳风穴行重刺泻法,炎症得到控制后,可用补法。治疗时配合红外线温针,注意保护双眼,每日1次,每次20min,1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d。

    1.3 疗效标准[1] (1)治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2)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静止时外观正常,笑时有轻度口角下垂;(3)好转: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4)无效:两个疗程后病情无改善。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2.1 观察组52例,治愈48例,显效和好转各2例。对照组58例,治愈40例,显效4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显著性检验,χ2 =10.45,P <0.0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2.2 观察组治愈率92.31%,对照组为68.97%,二者相比t=3.28,P<0.01,差异非常显著。

    2.3 观察组治疗6~32d,平均16.5±5.4d,对照组治疗10~40d,平均为23.1±7.7d,t=4.55,P<0.01,差异非常显著。

    3 讨 论

    采用以低频脉冲电流为主的综合疗法,临床表明,治愈率为92.31%,与对照组68.97%的治愈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而且平均治疗时间也非常显著缩短,P均<0.01。
, 百拇医药
    1995年,陈细金等[2]报告,在TDP灯照射后,采用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4例,效果:痊愈22例,显效2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与本文资料相比χ2=44.2,P<0.001;治愈率相比t=8.3,P<0.01,表明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以针刺、红外线,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更优。

    20Hz低频脉冲电流之作用在于通过对病变神经及其支配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及营养,保持其正常代谢功能,促使静脉与淋巴回流,从而能延缓病肌的萎缩,防止其挛缩及纤维化[4]。与其它疗法综合应用,则加强了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避免了一些后遗现象的发生。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以及终止治疗时,无一例发生面肌痉挛和倒错现象。

    一个电极板敷盖在多个穴位上,相当于针刺的透穴作用。穴位上的电极建立的电场除作用到穴位区域的神经末梢上外,还作用于这个区域内各种组织的细胞膜上,甚至遍及这个区域内各类细胞的外环境[4]。所以低频电极敷盖在穴位上,也就加强了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 http://www.100md.com
    《针灸甲乙经》云“口僻不正,失欠脱颔,口噤不开,翳风主之。”用之可以疏通阻滞的少阳经气,经筋得养而愈病,此穴深部为面神经出行之处,重泻之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的面神经受卡压的症状,以消除疼痛。我们观察针刺翳风穴,1~2次即可消除耳后剧痛。

    参考文献

    1 沈祖兰.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48例.中华理疗杂志,1998,21(3):186

    2 陈细金,杨东华.低频 电与光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华理疗杂志,1995,18(3):185

    3 乔志恒,范维铭,高良恕等.新编物理治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11

    4 汪桂香.穴位电刺激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面瘫24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3,13(1):19

    (收稿:1999-06-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