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世界》 > 1998年第11期
编号:10279698
谨防“电磁波污染”的危害
http://www.100md.com 《健康世界》 1998年第11期
     作者:李津军

    单位:

    关键词:

    健康世界981134

    由于种种电子产品的广为普及和应用,伴之而来的“电磁波污染”病症也日益增多,这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所谓“电磁波污染”,即各种电子设备,包括空调机、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电热毯、移动电话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实在不可小觑。

    还是在20多年前,家用微波炉在美国普及后,一些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常常会感到不适,有的起搏器甚至失灵骤停。后来,科学家的研究使其真相大白,原因就是“电磁波污染”所致。前几年,俄罗斯著名国际象棋大师尼古拉·克德可夫与一台电脑对弈,连胜3局后,不料,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倒。经调查证实,这并不是电脑硬件漏电,也不是软件设计了杀人程序,致死原因又是无形的电磁波。
, http://www.100md.com
    有报道称,每天在计算机前操作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人员,易患一种名为“VOT综合征”的病。该病是指长期观看视频终端而使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的总称。它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功能障碍;颈、肩、腕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此外还能引起月经不调、流产等妇女病症和其它皮肤病。究其原因,也是电磁波辐射造成的。

    手机和对讲机,也是一个高频电磁波污染的发射源,每通话一次就发射了一次电磁波。科学家认为,移动电话的电磁波辐射强度一般超过规定标准的4~6倍,个别类型甚至超过近百倍。如反复使用,人们的健康自然会深受影响,以至不少使用者出现头晕、失眠、乏力的“电磁波过敏症”。

    近年来,电磁波对人体危害的例子多有发现,只不过其影响程度与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及积累的时间长短有关,目前尚未较大范围地反映出来,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关研究表明,电磁波的致病效应随着磁场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频率超过10万赫兹以上,可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过久,人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使机体组织内分子原有的电场发生变化,导致机体生态平衡紊乱。一些受到较强或较久电磁波辐射的人,已有了病态表现,主要反映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如乏力、记忆衰退、失眠、客易激动、月经紊乱、胸闷、心悸、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或偏低、免疫功能降低等。
, 百拇医药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意欲彻底取消电磁波的污染已是不可能的了。当前,只有在掌握电磁波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减轻电磁波污染的危害,有许多易于操作的措施。总的原则有二:其一,由于工作需要不能远离电磁波发射源的,必须采取屏蔽防护的办法;其二,尽量增大人体与发射源的距离。因为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与发射功率大小及与发射源的距离紧密相关,它的危害程度与发射功率成正比,而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仅以移动电话为例,虽然其发射功率只有几瓦,但由于其发射天线距人的头部很近,其实际受到的辐射强度,却相当于距离几十米处的一座几百千瓦的广播电台发射天线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好在人们使用的时间很短,一时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危害症状;但使用时间一长,辐射引起的症状将会逐渐暴露。辐射过度会使细胞的活动和分裂出现异常,并有致癌的可能。

    有鉴于此,我们在平时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自觉采取措施,减少电磁波的危害。如在机房等电磁场强度较大的场所工作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工作期间休息,可适当到远离电磁场的室外活动;家用电器不宜集中放置,观看电视的距离应保持在4~5米,并注意开窗通风;微波炉、电冰箱不宜靠近使用;青少年尽量少玩电子游戏机;电热毯预热后,入睡应切断电源,儿童与孕妇不要使用电热毯。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以增强肌体抵御电磁波污染的能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