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0279729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8年第5期
     作者:陈立红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2医院神经外科,湛江 524005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80519 小儿与成年人的解剖生理不同,因而在颅脑损伤后除具有一般颅脑损伤的表现外,尚有一定的特殊性。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36例,我们根据其特点进行了监护,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8例,女8例,年龄8个月至14岁。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摔伤18例,撞击伤2例。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计分标准积分均<8分,表现意识障碍36例,瞳孔改变23例,呼吸障碍19例,呕吐18例,偏瘫10例,抽搐15例,发热20例,脑脊液耳鼻漏12例,休克1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诊断,脑挫裂伤10例,颅内血肿2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颅骨骨折9例。手术治疗30例,非手术治疗6例。治愈31例(86.1%),好转3例(8.3)%,重残2例(5.6%),无死亡。
, 百拇医药
    1.2 损伤特点:①伤情变化快。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伤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征。少数患儿原发性脑损伤表现较轻,在短期内病情迅速恶化,突然抽搐,呼吸骤停[1],颅内大血肿可迅速导致脑疝。因此,对小儿颅脑损伤无论原发性损伤轻重与否都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②脑损害症状明显。由于小儿脑皮层抑制能力较低,脑干网状结构机能尚未健全,损伤后,原发昏迷多较突出,持续时间长。本组28例伤后即出现昏迷,8例伤后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逐渐进入昏迷,昏迷时间最长为59 d,最短为14 d,平均22 d。颅内血肿的中间清醒期少见[1],本组仅1例,系伤后全脑损害较重及血容量不足所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3 解剖特点:①小儿头皮薄,颅骨质软,骨缝和囟门尚未闭合,对颅内压增高的代偿能力较强[2]。②小儿血容量少,而头部血容量所占比例大,易因失血或颅内血肿致低血压、休克和贫血。本组19例颅内血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③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多见[1],本组有5例并发呼吸道感染。由于小儿气管较细,伤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加之外伤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易致呼吸道感染。
, 百拇医药
    2 监护

    2.1 意识变化:意识的判断对原发伤的程度与伤情发展均是可靠指标,应严格掌握GCS评分标准。由于小儿表达能力差,不能自诉病情,从哭闹不安、拒乳到无反应,提示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

    2.2 瞳孔变化:正常瞳孔2~5 mm,婴幼儿较小,如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如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说明已出现脑疝。本组有2例患儿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同时伴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经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

    2.3 生命体征监测:小儿脑组织代偿能力强,但脑功能稳定性差,特别是年幼儿由于脑受压引起的脉搏、呼吸、血压的改变与成人不同,大多为脉快、呼吸浅速、血压轻度升高甚至偏低[3],应15~30 min测量并记录1次。伤后易出现高热,多为丘脑下部损伤或脑干损伤所致。伤后或术后数日体温升高,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 百拇医药
    2.4 观察局部症状:脑挫裂伤常出现肢体乏力、单瘫、偏瘫或运动性失语等大脑半球局部功能障碍。如出现共济失调,去大脑强直等症状,说明损伤位于中脑或小脑;下视丘损伤多表现为尿崩症;视力、视野、听力障碍表示为颅神经的局部损伤。

    2.5 颅内压监护:对30例患儿行手术植入传感器,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15~30 min观察记录1次,每次观察3 min。排除因呼吸道梗阻、呼吸不畅、低氧血症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并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一般在脑损害后3~4 d为脑水肿高峰期,小儿可因颅内压增高发生颅缝分离,头痛多不严重;呕吐是小儿颅内压增高的初期常见症状,伴有头皮静脉怒张,前囟隆起及张力增高等,当颅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抽搐或肢体强直,继而双侧瞳孔散大,呼吸减慢,意识障碍加重。监测中21例患儿出现明显颅内压升高,3例临床表现较严重,颅内压监护仪显示数据均<2.0 kPa(小儿正常颅内压为0.39~0.88 kPa),经快速静滴20%甘露醇0.5~1.5 g/kg,4~6 h 1次,静注速尿1 mg/kg,2/d,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后,症状缓解,颅内压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6 呼吸道管理:①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方式,倾听有无喘鸣音。患儿头侧向一侧,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血液及呕吐物,常规给予氧疗,流量2~4 L/min,定时查血气分析。②加强呼吸道湿化及促进排痰。常规予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 万U、α-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婴幼儿减半,达到消炎、湿化、稀释痰液的作用。每2 h翻身叩背1次,以震动气道,使痰液易于排出。③根据病情及早预见性地行气管切开术。本组对22例手术后24 h仍持续昏迷并有明显呼吸障碍缺氧者行气管切开,护理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2.7 脑室引流的监护:留置脑室闭式引流者脑室引流袋的置放应高于脑室最高点15~20 cm,搬动患儿时应夹管后再搬动。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取漏侧卧位,禁忌填塞与冲洗,头下垫无菌治疗巾,可用无菌棉签卷吸漏液,有凝血块应及时清出,并用酒精棉签擦拭。

    2.8 加强基础护理:①体液疗法的监护。为了预防或治疗脑水肿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适当限制液体输入量,每天按100 ml/kg计算。输液速度,婴儿10 gtt/min,幼儿15~20 gtt/min,儿童30~40 gtt/min,脱水剂60 gtt/min。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粘膜干燥、皱缩,眼球有无凹陷。②营养支持疗法。患儿伤后的高分解与高代谢导致负氮平衡并常伴有应激性高血糖。伤后3~5 d如患儿肠鸣音正常,无消化道出血及腹泻则行鼻饲,给予混合奶、流质、要素饮食。鼻饲前检查胃内容物是否排空及有无咖啡色液体,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监测尿糖、血糖,若超过正常值,需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或减少糖的摄入。③发热患儿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冬眠疗法要慎用,对幼儿及呼吸机能不良者禁用度冷丁。④抽搐及躁动患儿应加床栏及约束带保护。要勤翻身,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保持床铺整洁、柔软,以预防褥疮。⑤加强对留置尿管的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⑥加强对口腔及五官的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刘志兴,张宗昆,许 川等.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中华创伤杂志,1991,7(2):111

    2 林菊英,金 乔主编.中华护理全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002

    3 李惠玲,董 萍,文淑华.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164例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0):15

    (1998-03-02 收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