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瓶塞微粒进入溶液的方法
作者:韩希芬 张桂莲 谷俊梅
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632Preventive Method of the Bottle Stopper Particle Into Solution
Han Xifen,Zhang Guilian,Gu Junmei
(Tumor Hospital of Anyang City,Henan 455000 China)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用注射器抽吸或溶解密封瓶内药液时,穿刺针头与瓶塞之间的角度和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的多少有一定关系。
1 资料
选取合格的9号针头500个,密封瓶500个,其中大密封瓶(容量为500 ml)250个,小密封瓶(容量为5 ml)250个,密封瓶内为注射用水,瓶塞硬度为51 ShA~56 ShA。将大、小密封瓶平均分为5组,每组大密封瓶50个,小密封瓶50个,进行穿刺瓶塞试验,即每个密封瓶瓶塞只穿刺1次。穿刺角度也相应采取5种角度,即<60度、60度~73度、74度~84度、85度~89度、90度。
2 观察方法
固定10人并分为5组,每两人一组,同时肉眼观察针头以不同角度穿刺瓶塞时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3 结果(见表1)
4 讨论
4.1 从结果中可看出,用注射器进行抽吸或溶解密封瓶内药物时,穿刺针头与密封瓶瓶塞之间的角度以74度~84度为最佳。即采用此角度穿刺时,溶液中瓶塞微粒被刺入的机会最少。
表1 穿刺角度与溶液中瓶塞微粒的关系 穿刺角度
度
密封瓶
个
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次数
次
<60
100
操作不方便
60~
100
3
74~
100
1
85~
100
5
90
100
10
4.2 本实验只考虑了穿刺针头与密封瓶瓶塞之间的角度,未对瓶塞的硬度做进一步研究。据有关资料[1]报道:瓶塞橡胶硬度高时,其密度也大,穿刺时不易产生瓶塞微粒。故建议生产厂家在选用密封瓶的橡皮瓶塞时,尽量选用高硬度的橡皮瓶塞,以减少穿刺时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的机会。另外,因条件所限,未能对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行进一步的观察,所以从宏观出发,应注意穿刺角度,避免较大微粒被刺入溶液。
4.3 建议临床尽量使用附有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防止更小瓶塞微粒进入体内。
参考文献
1 蒋家琛.溶药时针头质量 型号与微粒污染的实验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97,11(3):122~123
作者简介:韩希芬,女,1968年出生,河南安阳人,1986年毕业于安阳卫生学校,护师。
(收稿日期:19980120 修回日期:19980912), 百拇医药
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980632Preventive Method of the Bottle Stopper Particle Into Solution
Han Xifen,Zhang Guilian,Gu Junmei
(Tumor Hospital of Anyang City,Henan 455000 China)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用注射器抽吸或溶解密封瓶内药液时,穿刺针头与瓶塞之间的角度和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的多少有一定关系。
1 资料
选取合格的9号针头500个,密封瓶500个,其中大密封瓶(容量为500 ml)250个,小密封瓶(容量为5 ml)250个,密封瓶内为注射用水,瓶塞硬度为51 ShA~56 ShA。将大、小密封瓶平均分为5组,每组大密封瓶50个,小密封瓶50个,进行穿刺瓶塞试验,即每个密封瓶瓶塞只穿刺1次。穿刺角度也相应采取5种角度,即<60度、60度~73度、74度~84度、85度~89度、90度。
2 观察方法
固定10人并分为5组,每两人一组,同时肉眼观察针头以不同角度穿刺瓶塞时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3 结果(见表1)
4 讨论
4.1 从结果中可看出,用注射器进行抽吸或溶解密封瓶内药物时,穿刺针头与密封瓶瓶塞之间的角度以74度~84度为最佳。即采用此角度穿刺时,溶液中瓶塞微粒被刺入的机会最少。
表1 穿刺角度与溶液中瓶塞微粒的关系 穿刺角度
度
密封瓶
个
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次数
次
<60
100
操作不方便
60~
100
3
74~
100
1
85~
100
5
90
100
10
4.2 本实验只考虑了穿刺针头与密封瓶瓶塞之间的角度,未对瓶塞的硬度做进一步研究。据有关资料[1]报道:瓶塞橡胶硬度高时,其密度也大,穿刺时不易产生瓶塞微粒。故建议生产厂家在选用密封瓶的橡皮瓶塞时,尽量选用高硬度的橡皮瓶塞,以减少穿刺时瓶塞微粒被刺入溶液中的机会。另外,因条件所限,未能对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行进一步的观察,所以从宏观出发,应注意穿刺角度,避免较大微粒被刺入溶液。
4.3 建议临床尽量使用附有终端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防止更小瓶塞微粒进入体内。
参考文献
1 蒋家琛.溶药时针头质量 型号与微粒污染的实验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97,11(3):122~123
作者简介:韩希芬,女,1968年出生,河南安阳人,1986年毕业于安阳卫生学校,护师。
(收稿日期:19980120 修回日期:199809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