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79853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1期
     作者:成峰 朱德翠

    单位:成峰(448039 荆门石化医院放射科);朱德翠(448039 荆门石化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00011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疗效确切,已经为临床接受. 我院自1991年5月开展这项工作,并对12例门脉高压伴“脾亢”病人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了 圆满效果。

    材料和方法

    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在35~70岁,肝炎后肝硬化1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5例。 均有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5例,4例有腹水,4例有牙龈出血。

    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大小为2mm×2mm×2mm。栓塞前5天起预防感染,肌注青霉素80万 u,一天2次,口服氟派酸0.1mg,一天3次。
, 百拇医药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并插管;选择性地将导管置入脾动脉;5s内手推20ml 76% 泛影葡胺并点片,栓塞前注灭滴灵液25ml,再将浸泡在抗菌瓶内的明胶海绵颗粒经导管注入 ,造影观察栓塞情况,栓塞达到3~4级分枝为宜。

    图1-2 栓塞前后脾动脉造影。

    结果

    外周血象明显上升,脾脏缩小(见表1)。肝功能、免疫球蛋白改变不明显。脾动脉、静脉血 流减少,4例栓塞前后经彩色“B”超观察脾动脉、脾静脉血流变化(见表2)。

    表1 栓塞前后血象及体检变化

    栓塞前

    栓塞后
, http://www.100md.com
    Hb

    12.5~75g/l

    75~100g/l

    RBC

    2.3~3.9T/l

    2.6~3.8T/l

    WBC

    1.3~3.5G/l

    2.4~10.4G/l

    PC

    60~90G/l

    108~400G/l
, http://www.100md.com
    脾脏

    左肋下6~10cm

    左肋弓下未触及

    表2 栓塞前后脾动静脉血流变化

    栓塞前

    栓塞后

    SPV.VO(l/min)

    0.4~0.56

    0.2~0.42

    SPA.VO(l/min)

    1.087~2.04

    0.42~0.02
, 百拇医药
    病人均有发热、左上腹痛、持续性发热15~20d,体温最高达38.6°C,38°C以上持续3~10 d,左上腹痛持续25~30d,中轻度15~20d,重度7~10d。

    反射性肠郁张2例,持续6~10d,胸腔积液5例,一过性高血压1例,胸膜炎1例。

    讨论

    脾亢 本组病例证实脾栓塞术消除脾亢疗效确切。脾脏有破坏吞噬血细胞功能,脾 栓塞术后脾实质硬化梗死,破坏血细胞的场所减少。本组病例血细胞均显著上升,与国内报 道一致,血小板显著上升,与国外报道一致。RBC、HB也有显著上升。

    门静脉高压 慢性肝硬化病人因门静脉受阻,而血液来源未减少,因此导致门 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多为“断流术”,手术方式为切除脾脏。由于脾脏为全身最大的免疫 器官,全脾切除后病人可能导致暴发感染。部分性脾栓塞既可保留部分脾功能又能消除脾亢 和减少门静脉血流来源,降低门静脉压力。
, http://www.100md.com
    脾栓塞范围与疗效 由于机器性能限制,我们造影只能点片,无法观察脾实质 栓塞面积。我们通过观察栓塞分枝的级数(脾动脉主干“0”级以下依次为“1”、“2”、“ 3”、“4”等)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栓塞分级枝数以3~4级较为适宜。

    脾肿大 本组病例脾肿大均有明显缩小,并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小,脾外围形 成包壳是脾脏不再肿大的原因之一。

    并发症与处理 病例出现一过性高血压,可能与脾动脉血流突然锐减所至,待 血流重新分布均衡后消失,无需处理。中轻度腹痛症无需处理,重度疼痛病人可给予止痛剂 ,如:安定、杜冷丁等。

    病人出现反射性肠郁张可上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或用松节油脐周热敷。国内外报道的脾脓 肿、胸腔积液处理首先要明确积液的性质,如为炎性所致则要采取抗炎与抽液相结合治疗。 如为反应性胸腔积液,量少采取保守治疗,量多则要采取抽液与激素应用相结合。门静脉血 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我们未发现。

    1999-06-32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