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血及脐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作者:顾扬 王晓玲
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25001
关键词:
现代妇产科进展990117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特有的综合征,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IUGR)、胎儿宫内窘迫(FIUD)和胎儿死亡(FD),其原因尚不清楚,现已发现自由基(free radical,FR)是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本研究通过测定ICP患者血及脐静脉血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ate dismutase RBC-SOD)活性,探讨氧自由基(Oxygen FR,OFR)在ICP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ICP组:选择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单胎初产妇,共40例,平均26.4±3.2y,平均孕龄37.2±2.1w,无妊高征、糖尿病和胆石症。诊断ICP标准为: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②肝功能试验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轻、中度升高,而血中胆酸(cholic acid)水平显著升高;③有黄疸(icterus)者,血清总胆红素(TB)及直接胆红素(DB)升高,但TB波动在20.52~85.5μmol/L;④ICP患者无剧吐、严重食欲不振和衰弱等症状;⑤分娩后症状、体征及异常生化指标消失。
1.1.2 正常妊娠组(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妊娠晚期单胎初产妇20例,平均26.8±2.8y,平均孕龄38.8±2.7w。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未服用影响肝功能药物,无皮肤瘙痒及黄疸,肝功能及胆酸正常。
, 百拇医药
1.2 标本采集和处理 受试者均空腹取肘静脉血2ml,ICP患者均在用药前采血。2ml血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离心后吸出全部血浆置入另一试管待测LPO,其余血细胞成份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待测RBC-SOD。胎儿出生后立即断脐,并吸取脐静脉血2ml,同法处理后待测LPO和RBC-SOD。
1.3 测定方法 血浆LPO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测定法(thiobarbital acid fluorometry),操作步骤按石体仁等〔1〕所介绍方法进行,RBC-SOD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法,操作步骤按黄维嘉等〔2〕所介绍方法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脐静脉血LPO与新生儿体重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正常妊娠组和ICP组产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ICP组妊娠37.2±2.1w,正常妊娠组妊娠38.8±2.7w(P<0.05)。ICP组新生儿体重平均2917±312g,正常妊娠组3386±278g(P<0.01)。ICP组羊水胎粪污染率38.3%,正常妊娠组15.3%(P<0.01)。
, 百拇医药
2.2 正常妊娠组及ICP组血浆LPO、RBC-SOD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LPO和RBC-SOD的测定值(±s) 组别
n
LPO
(μmol/L)
RBC-SOD
(U/g)
对照组
20
3.42±0.31
, 百拇医药
2015±232.8
ICP组
40
5.76±0.42*
2486.4±276.3*
*vs对照组 P<0.01
2.3 正常妊娠组及ICP组脐静脉血LPO和RBC-SOD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2。表2 两组脐静脉血LPO和RBC-SOD活性测定值(±s) 组别
n
LPO
, 百拇医药
(μmol/L)
RBC-SOD
(U/g)
对照组
20
2.42±0.27
975.80±92.4
ICP组
40
4.25±0.38*
1116.35±178.6*
*vs对照组 P<0.01
, http://www.100md.com
2.4 ICP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ICP组脐静脉血LPO与新生儿体重呈明显的负相关(r=-0.683,P<0.01)。
3 讨论
3.1 ICP患者血LPO和RBC-SOD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正常妊娠时由于妊娠高代谢和胎盘因素,LPO增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亦随之代偿性增高,故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当二者平衡失调时,则FR对组织结构和代谢产生损害,出现组织水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因此,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是许多疾病病理生理的基础。目前,ICP患者FR变化尚未见报道。本资料显示,ICP患者血LPO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RBC-SOD活性亦显著升高,提示ICP患者FR增高,同时机体抗氧化能力代偿性增高,机体氧化-抗氧化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机体无明显组织损害。因此,孕妇无明显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现象。
3.2 ICP时脐静脉血LPO和RBC-SOD活性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意义 ICP主要危害胎儿。本资料显示,ICP组平均孕周和平均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而羊水胎粪污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吴元赭等报道〔3〕与本结果相近。ICP对胎儿不良后果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Rioseco等〔4〕报道,ICP母体胆酸水平与围产儿不良预后无明显关系,且母体产后症状迅速消退。因此,从胎盘来探讨ICP病理生理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 百拇医药
本资料显示,ICP组脐静脉血LPO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而RBC-SOD活性虽也高于正常妊娠组,但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性,且ICP组脐静脉血LPO与新生儿体重呈明显负相关,提示胎儿胎盘单位不能相应代偿性增加抗氧化能力,胎儿胎盘局部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损害系统占优势。FR对胎盘功能和胎儿产生损害可能与ICP妇女的IUFD、IUGR和FD等胎儿不良后果有关,可能是导致ICP胎儿不良后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ICP胎盘滋养细胞肿胀,绒毛间质水肿、间隙狭窄及胎盘重要代谢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力下降,可能与脐静脉血高水平LPO及RBC-SOD活性下降有关〔5,6〕,但ICP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与母体、胎盘、胎儿之间关系是复杂的,尚需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石体仁,雷淑萍,刘春梅.人血浆过氧化脂质的荧光测定法及131例老年人与老年前期者测定值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86;50:114
, 百拇医药
2.黄维嘉,陈宏础,黄天禄.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89;12:206
3.吴元赭,陈解民.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31:253
4.Rioseco AJ,Ivankovic MB,Manzur A,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perinatal outcome.Am J Obstet Gynecol 1994;170:890
5.Costoya AL,Leontic EA,Rosenberg HG,et al.Morphological study of placenta terminal villi in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Histochemistry,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Placenta 1980;1:361
6.Pasanen M,Helin-Martikainen HL,Pelkonen O,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mpairs the activities of human.Placenta 1997;18:37
(收稿日期 1998-08-15), http://www.100md.com
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25001
关键词:
现代妇产科进展990117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特有的综合征,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IUGR)、胎儿宫内窘迫(FIUD)和胎儿死亡(FD),其原因尚不清楚,现已发现自由基(free radical,FR)是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本研究通过测定ICP患者血及脐静脉血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ate dismutase RBC-SOD)活性,探讨氧自由基(Oxygen FR,OFR)在ICP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ICP组:选择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单胎初产妇,共40例,平均26.4±3.2y,平均孕龄37.2±2.1w,无妊高征、糖尿病和胆石症。诊断ICP标准为: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②肝功能试验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轻、中度升高,而血中胆酸(cholic acid)水平显著升高;③有黄疸(icterus)者,血清总胆红素(TB)及直接胆红素(DB)升高,但TB波动在20.52~85.5μmol/L;④ICP患者无剧吐、严重食欲不振和衰弱等症状;⑤分娩后症状、体征及异常生化指标消失。
1.1.2 正常妊娠组(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住院的妊娠晚期单胎初产妇20例,平均26.8±2.8y,平均孕龄38.8±2.7w。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未服用影响肝功能药物,无皮肤瘙痒及黄疸,肝功能及胆酸正常。
, 百拇医药
1.2 标本采集和处理 受试者均空腹取肘静脉血2ml,ICP患者均在用药前采血。2ml血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离心后吸出全部血浆置入另一试管待测LPO,其余血细胞成份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待测RBC-SOD。胎儿出生后立即断脐,并吸取脐静脉血2ml,同法处理后待测LPO和RBC-SOD。
1.3 测定方法 血浆LPO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测定法(thiobarbital acid fluorometry),操作步骤按石体仁等〔1〕所介绍方法进行,RBC-SOD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法,操作步骤按黄维嘉等〔2〕所介绍方法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脐静脉血LPO与新生儿体重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正常妊娠组和ICP组产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ICP组妊娠37.2±2.1w,正常妊娠组妊娠38.8±2.7w(P<0.05)。ICP组新生儿体重平均2917±312g,正常妊娠组3386±278g(P<0.01)。ICP组羊水胎粪污染率38.3%,正常妊娠组15.3%(P<0.01)。
, 百拇医药
2.2 正常妊娠组及ICP组血浆LPO、RBC-SOD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LPO和RBC-SOD的测定值(±s) 组别
n
LPO
(μmol/L)
RBC-SOD
(U/g)
对照组
20
3.42±0.31
, 百拇医药
2015±232.8
ICP组
40
5.76±0.42*
2486.4±276.3*
*vs对照组 P<0.01
2.3 正常妊娠组及ICP组脐静脉血LPO和RBC-SOD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2。表2 两组脐静脉血LPO和RBC-SOD活性测定值(±s) 组别
n
LPO
, 百拇医药
(μmol/L)
RBC-SOD
(U/g)
对照组
20
2.42±0.27
975.80±92.4
ICP组
40
4.25±0.38*
1116.35±178.6*
*vs对照组 P<0.01
, http://www.100md.com
2.4 ICP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ICP组脐静脉血LPO与新生儿体重呈明显的负相关(r=-0.683,P<0.01)。
3 讨论
3.1 ICP患者血LPO和RBC-SOD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正常妊娠时由于妊娠高代谢和胎盘因素,LPO增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亦随之代偿性增高,故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当二者平衡失调时,则FR对组织结构和代谢产生损害,出现组织水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等。因此,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是许多疾病病理生理的基础。目前,ICP患者FR变化尚未见报道。本资料显示,ICP患者血LPO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RBC-SOD活性亦显著升高,提示ICP患者FR增高,同时机体抗氧化能力代偿性增高,机体氧化-抗氧化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机体无明显组织损害。因此,孕妇无明显妊高征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现象。
3.2 ICP时脐静脉血LPO和RBC-SOD活性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意义 ICP主要危害胎儿。本资料显示,ICP组平均孕周和平均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而羊水胎粪污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吴元赭等报道〔3〕与本结果相近。ICP对胎儿不良后果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Rioseco等〔4〕报道,ICP母体胆酸水平与围产儿不良预后无明显关系,且母体产后症状迅速消退。因此,从胎盘来探讨ICP病理生理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 百拇医药
本资料显示,ICP组脐静脉血LPO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而RBC-SOD活性虽也高于正常妊娠组,但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性,且ICP组脐静脉血LPO与新生儿体重呈明显负相关,提示胎儿胎盘单位不能相应代偿性增加抗氧化能力,胎儿胎盘局部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损害系统占优势。FR对胎盘功能和胎儿产生损害可能与ICP妇女的IUFD、IUGR和FD等胎儿不良后果有关,可能是导致ICP胎儿不良后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ICP胎盘滋养细胞肿胀,绒毛间质水肿、间隙狭窄及胎盘重要代谢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活力下降,可能与脐静脉血高水平LPO及RBC-SOD活性下降有关〔5,6〕,但ICP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与母体、胎盘、胎儿之间关系是复杂的,尚需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石体仁,雷淑萍,刘春梅.人血浆过氧化脂质的荧光测定法及131例老年人与老年前期者测定值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86;50:114
, 百拇医药
2.黄维嘉,陈宏础,黄天禄.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89;12:206
3.吴元赭,陈解民.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31:253
4.Rioseco AJ,Ivankovic MB,Manzur A,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of perinatal outcome.Am J Obstet Gynecol 1994;170:890
5.Costoya AL,Leontic EA,Rosenberg HG,et al.Morphological study of placenta terminal villi in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Histochemistry,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Placenta 1980;1:361
6.Pasanen M,Helin-Martikainen HL,Pelkonen O,et 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mpairs the activities of human.Placenta 1997;18:37
(收稿日期 1998-08-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