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妇产科进展》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79952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20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妇产科进展》 1999年第1期
     作者:赵爱珍 李金荣

    单位:赵爱珍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职工医院妇产科,266031;李金荣 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现代妇产科进展990127 我们对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作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随机选择200例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uterine lower segmental cesarean section,ULSCS),指征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组,按周基亻 桀[1]所介绍的方法行子宫下段高位切口ULSCS[1];随机选择同期46例腹部纵切口按传统的ULSCS作为对照组。研究组24~35y,平均29y,妊娠,第1胎197例,第2胎3例。对照组24~35y,平均29y,妊娠,第1胎45例,第2胎1例。两组手术指征相同有可比性。医生和护士均相对固定。两组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测定指标:两组手术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体温、手术时间。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1.2.1 腹壁切口 于下腹部耻骨上皮肤横纹上或下方0.5cm处作横行半月状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长约13~16cm。将腹白线位置的脂肪、腹直肌前鞘一并横切2~3cm[2],再钝性分离脂肪,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及两侧腹内、外斜肌筋膜,约15~18cm。纵行分离腹直肌,提起腹膜,剪开1cm,再钝性向两侧拉开切口,长约同胎先露大。

    1.2.2 子宫切口 在距膀胱顶上5~6cm处,横行切开子宫下段反折腹膜及肌层3~4cm。破膜后迅速吸尽羊水,(要记录羊水量),再钝性向两侧拉开子宫切口,相当于胎先露宽度,常规娩出胎儿、胎盘。

    2.3 缝合子宫、腹壁切口 以1号Dexon人工合成无创、可吸收线自子宫左侧切缘外0.5cm处,连续缝合子宫深肌层,至右侧切缘外0.5cm处,不打结,再自右向左回针,作水平褥式缝合子宫浅肌层及下段反折腹膜,抵达左角与开始的缝线尾打结。40例用00号Dexon线连接缝合腹膜,160例未缝合腹膜。同一线全层连续缝合筋膜及皮下脂肪,返回时同一线水平褥式缝合皮下组织,留尾线固定于皮肤外。4~5d后剪除尾线。
, 百拇医药
    对照组ULSCS子宫与腹壁切口的缝法按常规手术步骤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年龄、新生儿重度窒息例数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

    2.2 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出血量100~400ml,平均为283.48±100.24ml;研究组出血量100~350ml,平均为194.1±77.78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

    2.3 两组术后3d内体温比较 对照组体温37.5~38.6℃,平均37.8±0.28℃;研究组体温37.5~38.2℃,平均37.41±0.29℃,差异无显著性(P>0.05)。

    3.4 两组手术时间 对照组手术时间28~77min,平均46.74±23.82min;研究组为20~53min,平均31.11±15.84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子宫下段高位CS的优点 前腹壁神经呈水平式分布,侧支吻合较少,横切口减少了神经损伤,又避开了脂肪厚的脐下部,腹壁切口与子宫下段中、上部切口在相近平面上,操作方便、迅速。采取下腹部皮肤横纹上或下方0.5cm处横行半月状切口及脂肪层钝性分离法,不损伤腹壁浅静脉,在钝性分离腹直肌时,同时将腹膜一并拉开,避免因损伤腹壁下动脉所致腹直肌后血肿。因子宫下段中、上部肌纤维较中、下部含量相对较多,所以韧性好,不易撕裂。本资料中两组平均出血量 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上移至子宫下段中、上部,远离膀胱及输尿管,可避免手术损伤。因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切缘厚度相等,缝合时对合较好,有利于愈合, 避免了因低切口近宫颈部所致的CS晚期出血,减少了腹壁缝合层次。因使用了无创、可吸收缝线, 将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层一并全层缝合,切口对合严密,既保持了组织解剖层次特点,又防止了死腔、渗血及术后血肿形成。本组200例无1例切口感染、崩裂。皮内用同一线作水平褥式缝合,腹壁缝合由原来的5层减至3层,术后仅需剪除所留的尾线,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后远期观察瘢痕纤细,且术后能早期下床,减少并发症,功能恢复快[4]
, 百拇医药
    不缝壁层腹膜的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本资料中未缝壁层腹膜160例中2例行再次CS,术中未见腹腔粘连,且未缝壁层腹膜的病例中,术后无1例出现肠梗阻及腹壁疝。

    参考文献

    1.Chow KK.Safe,cost,effective caesarean technique.CIC ed.International Rome,1995:48

    2.John H,Hudson CN.SHaw′s textbook of operative Gynecology.Fifth ed.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1983:50-51

    3.张燕荷,翁霞方,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100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0;5:303

    4.郎景和.腹部横切口,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0;6(12):104

    (收稿日期 1998-11-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