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灵方对大鼠电刺激性颈动脉血栓形成及其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作者:何敢想 王朝生 王志音
单位:湖北省中医院 430061
关键词:动物模型;体内血栓形成;溶栓灵;纤维蛋白原含量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990129
摘要 应用大鼠电刺激性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到中药溶栓灵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其体内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和干重,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病理显示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轻,说明溶栓灵有抗血栓形成、促纤溶及抑制血管炎症等作用。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89.5
笔者应用溶栓灵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取得较好疗效[1]。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以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血栓形成模型,观察溶栓灵方对该模型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方法
1.1 动物模型
取SD大鼠,雄性,2月龄,体重180±20g。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颈部备皮,纵向作一切口,游离颈动脉,将BT-872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制)刺激电极置于颈动脉上,以1.8mA电流持续刺激7分钟。取下刺激电极,根据实验组别要求缝合切口或1小时后抽血处死。
1.2 分组
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溶栓灵预防组与治疗组、丹参预防组与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正常组。每组8只。
1.3 药物及给药方法
溶栓灵注射液由本院制剂室提供,含生药总量为6.5g/ml。预防性给药:于造型前1天及造型前1小时,给溶栓灵预防组、丹参预防组及对照1组分别腹腔注射溶栓灵注射液65g/kg体重、丹参注射液15g/kg体重及生理盐水2ml。上述3组于造型后1小时处死。治疗性给药:于造型后1小时及以后每24小时,溶栓灵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及对照2组分别予溶栓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剂量同预防性给药各组),于造型后14天处死。
, 百拇医药
1.4 观察指标
1.4.1 体内血栓长度、湿重与干重
取下颈动脉血栓形成段,于盛有生理盐水的玻璃皿中,清除动脉周围组织与血液,吸干后测定血栓长度,称取湿重。再置于60°C培养箱中烘干 ,称取干重。统计方法用方差分析。
1.4.2 病理观察
钝器击头处死大鼠,取其右颈动脉及其周围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光镜观察。
1.4.3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按亚硫酸钠沉淀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2 实验结果
2.1 体内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
, 百拇医药
溶栓灵预防组、丹参预防组体内血栓长度明显减小、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减轻,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溶栓灵组与丹参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各组体内血栓长度、湿重和与干重(±SD) 组别
长度(cm)
湿重(mg)
干重(mg)
溶栓灵预防组
0.88±0.46*
5.69±1.79*
1.73±0.81*
, 百拇医药
丹参预防组
0.93±0.15*
6.50±1.59*
1.68±0.75*
对照1组
1.22±0.34
8.67±2.23
2.50±0.5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病理结果 见表2。
表2 各组病理观察结果 组 别
, http://www.100md.com
结构如常
充血
血栓
血栓机化
炎性反应
溶栓灵治疗组
4
0
1
3
轻
丹参治疗组
4
, http://www.100md.com 0
0
4
中
对照2组
1
2
3
2
重
2.3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无论预防性或治疗性给药,溶栓灵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与正常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而丹参组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影响,与正常组或对照组比较均P>0.05。见表3。表3 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SD) 组 别
, 百拇医药
Fg(g/l)
溶栓灵预防组
2.09±0.48△△**
丹参预防组
2.97±0.23
对照1组
3.32±0.87
溶栓灵治疗组
2.44±0.63△*
丹参治疗组
2.87±0.39
对照2组
, http://www.100md.com
3.28±0.75
正 常 组
3.23±0.17
注:“*”或“**”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
“△”或“△△”与正常组比较P<0.05或P<0.01
3 讨论
血栓形成在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中危害甚大。血栓形成的原因与血管壁损伤、血液改变及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改变密切相关。应用电刺激严重损伤动脉壁,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引起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这种方法,国内外均有报道[2,3]。因此本实验应用这一模型。观察结果:溶栓灵预防性给药时,体内血栓形成长度及湿重和干重均较对照组显减少(P<0.05),表明溶栓灵能抗体内血栓形成,但与丹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后者经纤溶酶催化溶解生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因而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可间接反映纤溶系统活性。本实验显示:预防性给药或连续给药14天后,溶栓灵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组比较P<0.05或P<0.01);而且病理观察溶栓灵组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轻,说明溶栓灵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激活纤溶系统而抑制血栓形成或促使血栓机化再通,另一方面控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避免进一步损害而减少血栓繁衍。
参 考 文 献
1.何敢想、王朝生、徐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湖北中医杂志,1998,20(3):19
2.Roger L. Vigdal,Richard H.Ferber,Sharon L.Parrish:Evaluation of antiinflamatory and antithrombotic drugs in pulmonary and arterial thrombosis.Thrombosis Research 1979, 16:117
3.董尔丹、石山.阿斯匹林与硝苯吡啶并用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1990,18(5):301
收稿日期:1998-11-25, http://www.100md.com
单位:湖北省中医院 430061
关键词:动物模型;体内血栓形成;溶栓灵;纤维蛋白原含量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990129
摘要 应用大鼠电刺激性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到中药溶栓灵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其体内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和干重,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病理显示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轻,说明溶栓灵有抗血栓形成、促纤溶及抑制血管炎症等作用。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89.5
笔者应用溶栓灵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取得较好疗效[1]。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以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血栓形成模型,观察溶栓灵方对该模型大鼠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方法
1.1 动物模型
取SD大鼠,雄性,2月龄,体重180±20g。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颈部备皮,纵向作一切口,游离颈动脉,将BT-872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包头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制)刺激电极置于颈动脉上,以1.8mA电流持续刺激7分钟。取下刺激电极,根据实验组别要求缝合切口或1小时后抽血处死。
1.2 分组
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溶栓灵预防组与治疗组、丹参预防组与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正常组。每组8只。
1.3 药物及给药方法
溶栓灵注射液由本院制剂室提供,含生药总量为6.5g/ml。预防性给药:于造型前1天及造型前1小时,给溶栓灵预防组、丹参预防组及对照1组分别腹腔注射溶栓灵注射液65g/kg体重、丹参注射液15g/kg体重及生理盐水2ml。上述3组于造型后1小时处死。治疗性给药:于造型后1小时及以后每24小时,溶栓灵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及对照2组分别予溶栓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剂量同预防性给药各组),于造型后14天处死。
, 百拇医药
1.4 观察指标
1.4.1 体内血栓长度、湿重与干重
取下颈动脉血栓形成段,于盛有生理盐水的玻璃皿中,清除动脉周围组织与血液,吸干后测定血栓长度,称取湿重。再置于60°C培养箱中烘干 ,称取干重。统计方法用方差分析。
1.4.2 病理观察
钝器击头处死大鼠,取其右颈动脉及其周围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光镜观察。
1.4.3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按亚硫酸钠沉淀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2 实验结果
2.1 体内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
, 百拇医药
溶栓灵预防组、丹参预防组体内血栓长度明显减小、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减轻,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溶栓灵组与丹参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各组体内血栓长度、湿重和与干重(±SD) 组别
长度(cm)
湿重(mg)
干重(mg)
溶栓灵预防组
0.88±0.46*
5.69±1.79*
1.73±0.81*
, 百拇医药
丹参预防组
0.93±0.15*
6.50±1.59*
1.68±0.75*
对照1组
1.22±0.34
8.67±2.23
2.50±0.5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病理结果 见表2。
表2 各组病理观察结果 组 别
, http://www.100md.com
结构如常
充血
血栓
血栓机化
炎性反应
溶栓灵治疗组
4
0
1
3
轻
丹参治疗组
4
, http://www.100md.com 0
0
4
中
对照2组
1
2
3
2
重
2.3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无论预防性或治疗性给药,溶栓灵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降低,与正常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而丹参组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影响,与正常组或对照组比较均P>0.05。见表3。表3 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SD) 组 别
, 百拇医药
Fg(g/l)
溶栓灵预防组
2.09±0.48△△**
丹参预防组
2.97±0.23
对照1组
3.32±0.87
溶栓灵治疗组
2.44±0.63△*
丹参治疗组
2.87±0.39
对照2组
, http://www.100md.com
3.28±0.75
正 常 组
3.23±0.17
注:“*”或“**”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
“△”或“△△”与正常组比较P<0.05或P<0.01
3 讨论
血栓形成在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中危害甚大。血栓形成的原因与血管壁损伤、血液改变及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改变密切相关。应用电刺激严重损伤动脉壁,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引起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这种方法,国内外均有报道[2,3]。因此本实验应用这一模型。观察结果:溶栓灵预防性给药时,体内血栓形成长度及湿重和干重均较对照组显减少(P<0.05),表明溶栓灵能抗体内血栓形成,但与丹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后者经纤溶酶催化溶解生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因而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可间接反映纤溶系统活性。本实验显示:预防性给药或连续给药14天后,溶栓灵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组比较P<0.05或P<0.01);而且病理观察溶栓灵组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较轻,说明溶栓灵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激活纤溶系统而抑制血栓形成或促使血栓机化再通,另一方面控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炎性反应,保护血管内皮,避免进一步损害而减少血栓繁衍。
参 考 文 献
1.何敢想、王朝生、徐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湖北中医杂志,1998,20(3):19
2.Roger L. Vigdal,Richard H.Ferber,Sharon L.Parrish:Evaluation of antiinflamatory and antithrombotic drugs in pulmonary and arterial thrombosis.Thrombosis Research 1979, 16:117
3.董尔丹、石山.阿斯匹林与硝苯吡啶并用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1990,18(5):301
收稿日期:1998-11-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