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六例报告
作者:林忠乙
单位:118002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0223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妇产科较常用、最基本的手术之一。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临床上较少见,处理也较困难。我院1983年至1993年,共收治6例,现就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如何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我院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6例。患者年龄最大47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45.1岁。
2.发病情况:(1)发病率:我院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因各种疾病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 729例,术后发生子宫残端平滑肌瘤共4例,发生率为0.23%。另2例系在院外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病,转入我院治疗。(2)距前次手术时间: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起到诊断本病为止,最长时间为11年,最短5年,平均8年。前次手术时患者的年龄最大40岁,最小29岁,平均37.1岁。(3)前次手术疾病:在1 729例子宫次全切除患者中,子宫肌瘤为主要手术指征者占73.12%。其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6例发生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前次手术疾病均为子宫肌瘤(包括院外的2例)。
, 百拇医药
3.临床表现及特点:(1)症状: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压迫症状,如尿频、排便困难和便秘,其次为下腹部包块,个别因肿瘤压迫输尿管造成肾盂积水可致腰痛。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其中4例压迫膀胱产生尿频;2例压迫直肠产生便秘;3例有腹部包块;1例有腰痛,经B超证实有输尿管扩张及轻度肾盂积水。(2)体征:肿瘤较大时于下腹部可扪及实质性、活动不良或不活动的包块。妇科检查可于子宫颈残端部位触及实性包块,较硬,活动欠佳,与子宫颈不能分离。6例肿瘤最大为13cm×12cm×9cm,最小为7cm×6cm×4cm。其中5例为单发肌瘤,1例为多发,1例同时向阔韧带内成长。(3)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探及与子宫颈残端相连的实质性低回声包块。(4)诊断:首先应有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史,然后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确定。本文报告6例中4例单凭妇科检查即明确诊断,另2例结合B超检查也在术前诊断。(5)治疗:6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及残余的子宫颈,其中5例是残端肌瘤连同子宫颈一并切除;1例因肌瘤较大,向阔韧带内生长,先将肌瘤剜除后再行子宫颈切除。术中应注意膀胱、直肠、输尿管损伤以及出血问题。6例手术均较顺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二、讨论
1.发病情况: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再发肿瘤,临床上较少见。因此,发病率很难统计。我院从1983年至1993年11年间共收治6例,发病率为0.23%,距前次手术时间平均为8年,本文报告6例均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前次疾病全部为子宫平滑肌瘤,这可能与患者较年轻,卵巢功能较好,同时患者自身也可能存在肌瘤生长的高危因素有关。因此,在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应仔细检查宫颈残端,防止残存小肌瘤结节。
2.临床特点: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子宫肌瘤,而有其本身的特点。首先,子宫颈残端肌瘤没有阴道流血,主要症状是因为肿瘤的膨胀性生长而产生的压迫症状,出现尿频、排便困难、便秘,甚至腰痛。本文报告6例全部有压迫症状。其次子宫颈残端肌瘤较硬,活动欠佳,这是因子宫颈多为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较少。且肿瘤位置较低,相当于正常的子宫颈峡部肌瘤或向阔韧带内生长的肿瘤,加上前次手术后子宫颈周围组织粘连等,而使肿瘤活动受限。
, http://www.100md.com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一般为单发。因其生长在子宫残端部位不同,如向前生长压迫膀胱,产生尿频;也可向后生长,压迫直肠产生便秘及排便困难,也可向阔韧带内生长,压迫输尿管致肾盂积水产生腰痛。本文报告6例中,4例向前生长,2例向后生长,并有1例同时向阔韧带内生长。肿瘤向阔韧带内生长时,需与附件包块相鉴别。如果包块与子宫颈残端密切,且与子宫颈残端无间隙,实性,较硬,推动肿瘤或移动子宫颈两者活动同步,即为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反之包块靠近盆壁,与子宫颈残端有间隙,距离较远,囊性,移动子宫颈或推动肿瘤两者活动不同步,即为附件包块。
三、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由于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解剖上的特殊性,处理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手术并非常规操作所能够顺利完成的,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部位,以及前次手术的情况而定。手术中应重点注意出血和副损伤的问题。
1.出血:由于前次手术的分离、结扎等,使子宫颈残端周围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血管解剖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加之肿瘤的生长,主要使子宫动脉下行支变异,有的位于肿瘤下部,有的位于肿瘤上部。因此,在分离宫旁组织及切断结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和主韧带时,应十分小心,防止因为分离使血管破裂或遗漏造成较多出血,而慌乱处理更易造成其它副损伤。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在清楚局部解剖的情况下,紧贴子宫颈分次钳夹切断缝扎,不可单纯追求速度。而一次性钳夹过多组织,容易造成缝扎线滑脱或出血,更易造成副损伤。本文报告6例经上述方法处理,无大出血发生,术后平均出血150ml。术中仅有1例输血200 ml。
, 百拇医药
2.副损伤: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手术处理最困难、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防止副损伤。可能发生副损伤的部位有膀胱、直肠和输尿管。其中防止输尿管损伤是最重要的,应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始终。膀胱损伤的预防比较容易,在打开原手术腹膜化的腹膜时应适当靠子宫颈后方,由后方向前分离膀胱。因为子宫次全切一般不涉及直肠腹膜反折,阔韧带后叶,子宫颈后部的浆膜一般保留也较高,故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损伤直肠。如何防止输尿管损伤,在整个手术中是最关键的问题。由于前次手术的分离结扎粘连均可使输尿管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如残端肌瘤生长部位过低,可把输尿管顶起位于肿瘤的前方、后方或上方,但大多数残端肌瘤的膨胀性生长,把输尿管压向肿瘤的下方或紧贴肌瘤。本文报告的6例,输尿管全部位于肿瘤下方,有4例紧贴于肿瘤。因此,在处理肿瘤之前,一定要把输尿管的位置探查清楚,遇到管状物不能轻易切断,或者把输尿管从上方比较清楚处向下游离,如果操作仍有困难,则应先切开肌瘤包膜把肿瘤剜除,然后再行残端宫颈切除术。
(收稿:1997-03-04 修回:1997-09-30), 百拇医药
单位:118002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0223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妇产科较常用、最基本的手术之一。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临床上较少见,处理也较困难。我院1983年至1993年,共收治6例,现就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如何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我院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6例。患者年龄最大47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45.1岁。
2.发病情况:(1)发病率:我院1983年1月至1993年12月,因各种疾病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 729例,术后发生子宫残端平滑肌瘤共4例,发生率为0.23%。另2例系在院外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病,转入我院治疗。(2)距前次手术时间: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起到诊断本病为止,最长时间为11年,最短5年,平均8年。前次手术时患者的年龄最大40岁,最小29岁,平均37.1岁。(3)前次手术疾病:在1 729例子宫次全切除患者中,子宫肌瘤为主要手术指征者占73.12%。其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6例发生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前次手术疾病均为子宫肌瘤(包括院外的2例)。
, 百拇医药
3.临床表现及特点:(1)症状: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压迫症状,如尿频、排便困难和便秘,其次为下腹部包块,个别因肿瘤压迫输尿管造成肾盂积水可致腰痛。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其中4例压迫膀胱产生尿频;2例压迫直肠产生便秘;3例有腹部包块;1例有腰痛,经B超证实有输尿管扩张及轻度肾盂积水。(2)体征:肿瘤较大时于下腹部可扪及实质性、活动不良或不活动的包块。妇科检查可于子宫颈残端部位触及实性包块,较硬,活动欠佳,与子宫颈不能分离。6例肿瘤最大为13cm×12cm×9cm,最小为7cm×6cm×4cm。其中5例为单发肌瘤,1例为多发,1例同时向阔韧带内成长。(3)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探及与子宫颈残端相连的实质性低回声包块。(4)诊断:首先应有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史,然后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确定。本文报告6例中4例单凭妇科检查即明确诊断,另2例结合B超检查也在术前诊断。(5)治疗:6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肿瘤及残余的子宫颈,其中5例是残端肌瘤连同子宫颈一并切除;1例因肌瘤较大,向阔韧带内生长,先将肌瘤剜除后再行子宫颈切除。术中应注意膀胱、直肠、输尿管损伤以及出血问题。6例手术均较顺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二、讨论
1.发病情况: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再发肿瘤,临床上较少见。因此,发病率很难统计。我院从1983年至1993年11年间共收治6例,发病率为0.23%,距前次手术时间平均为8年,本文报告6例均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前次疾病全部为子宫平滑肌瘤,这可能与患者较年轻,卵巢功能较好,同时患者自身也可能存在肌瘤生长的高危因素有关。因此,在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应仔细检查宫颈残端,防止残存小肌瘤结节。
2.临床特点: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子宫肌瘤,而有其本身的特点。首先,子宫颈残端肌瘤没有阴道流血,主要症状是因为肿瘤的膨胀性生长而产生的压迫症状,出现尿频、排便困难、便秘,甚至腰痛。本文报告6例全部有压迫症状。其次子宫颈残端肌瘤较硬,活动欠佳,这是因子宫颈多为结缔组织,平滑肌组织较少。且肿瘤位置较低,相当于正常的子宫颈峡部肌瘤或向阔韧带内生长的肿瘤,加上前次手术后子宫颈周围组织粘连等,而使肿瘤活动受限。
, http://www.100md.com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一般为单发。因其生长在子宫残端部位不同,如向前生长压迫膀胱,产生尿频;也可向后生长,压迫直肠产生便秘及排便困难,也可向阔韧带内生长,压迫输尿管致肾盂积水产生腰痛。本文报告6例中,4例向前生长,2例向后生长,并有1例同时向阔韧带内生长。肿瘤向阔韧带内生长时,需与附件包块相鉴别。如果包块与子宫颈残端密切,且与子宫颈残端无间隙,实性,较硬,推动肿瘤或移动子宫颈两者活动同步,即为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反之包块靠近盆壁,与子宫颈残端有间隙,距离较远,囊性,移动子宫颈或推动肿瘤两者活动不同步,即为附件包块。
三、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由于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解剖上的特殊性,处理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手术并非常规操作所能够顺利完成的,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长部位,以及前次手术的情况而定。手术中应重点注意出血和副损伤的问题。
1.出血:由于前次手术的分离、结扎等,使子宫颈残端周围的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血管解剖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加之肿瘤的生长,主要使子宫动脉下行支变异,有的位于肿瘤下部,有的位于肿瘤上部。因此,在分离宫旁组织及切断结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和主韧带时,应十分小心,防止因为分离使血管破裂或遗漏造成较多出血,而慌乱处理更易造成其它副损伤。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在清楚局部解剖的情况下,紧贴子宫颈分次钳夹切断缝扎,不可单纯追求速度。而一次性钳夹过多组织,容易造成缝扎线滑脱或出血,更易造成副损伤。本文报告6例经上述方法处理,无大出血发生,术后平均出血150ml。术中仅有1例输血200 ml。
, 百拇医药
2.副损伤: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的手术处理最困难、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防止副损伤。可能发生副损伤的部位有膀胱、直肠和输尿管。其中防止输尿管损伤是最重要的,应贯穿于整个手术的始终。膀胱损伤的预防比较容易,在打开原手术腹膜化的腹膜时应适当靠子宫颈后方,由后方向前分离膀胱。因为子宫次全切一般不涉及直肠腹膜反折,阔韧带后叶,子宫颈后部的浆膜一般保留也较高,故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损伤直肠。如何防止输尿管损伤,在整个手术中是最关键的问题。由于前次手术的分离结扎粘连均可使输尿管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如残端肌瘤生长部位过低,可把输尿管顶起位于肿瘤的前方、后方或上方,但大多数残端肌瘤的膨胀性生长,把输尿管压向肿瘤的下方或紧贴肌瘤。本文报告的6例,输尿管全部位于肿瘤下方,有4例紧贴于肿瘤。因此,在处理肿瘤之前,一定要把输尿管的位置探查清楚,遇到管状物不能轻易切断,或者把输尿管从上方比较清楚处向下游离,如果操作仍有困难,则应先切开肌瘤包膜把肿瘤剜除,然后再行残端宫颈切除术。
(收稿:1997-03-04 修回:1997-09-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