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硬膜下血肿的Kernohan-Woltman现象及同侧颞叶脑软化
作者:王兴林1 肖红雨1 金晓茵1
单位: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北京复兴路28号,100853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80512 急性颅脑损伤后,通常只注意脑损伤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在急性脑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同侧肢体瘫痪首先由Kernohan和Woltman报道,由于对侧大脑脚受压后引起大脑脚综合征。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罕见于脑外伤及脑硬膜下血肿。Zafonte报道了急性脑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同侧肢体运动障碍〔1〕,我们进一步发现同侧颞叶中下部均有大面积脑软化,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病理生理学探讨。
病例1 女,35岁,头部被三角铁击伤,一过性昏迷后神志清楚,1小时后呕吐1次,3小时后昏迷。CT检查:左额颞脑硬膜下大范围血肿,出血量约75ml,中线明显右移约2cm,左侧侧脑室消失,右侧侧脑室变窄。体检:左颞顶部头皮肿胀,动眼神经麻痹,对光反射消失,出现严重脑疝。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级3/15。CT检查后约2小时急诊行脑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中抽出血液约100ml,术后昏迷34天。术后1个月CT检查:血肿侧基底节平面以下颞叶中下部大范围脑软化,面积约10.5cm2。术后32天进行康复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每日各20min。体检:GCS等级3/15,气管切开,眼球偏向右侧,向左运动受限,四肢无运动,双踝跟腱明显挛缩。第1、2次治疗后,患者面部潮红,3次治疗后患者可发声,手指可运动,康复治疗80次后,双肘、腕、手指运动功能恢复,而双肩运动幅度受限,踝不能背屈。在搀扶下站立,四肢力弱,双踝跟腱明显挛缩,足跟不能着地,不能行走。Barthel指数55分,意识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病例2 男,28岁,酒后驱车撞入一辆停驶的大卡车的尾部,当时神志不清,头皮有一长约6cm的伤口,1小时后行清创缝合。CT检查:左额颞脑硬膜下大范围血肿,出血量约73ml,同侧侧脑室显示不清,对侧变窄,中线向右侧移位约1.3cm。体检:GCS等级3/15,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1.5至2小时行急诊脑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13天。脑血肿清除术后1个月CT检查:左颞叶中下部脑软化,面积约7.9cm2。2个月后行康复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次各20min,每日1次。检查双上肢运动恢复,双下肢肌力弱,坐起后头昏,经康复治疗50次后,Barthel指数95分,半年后随访恢复到100分。
讨论: Kernohan和Woltman于1928年首先报道了对侧小脑幕上肿块,引起靠幕边缘的大脑脚受压,受损组织在大脑脚前面。此发现提供了小脑幕上肿块引起同侧肢体瘫痪的解释及Kernohan-Woltman切迹疝。在外伤中,这种现象继发于明显的脑水肿或出血,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脑组织明显受压及移位,导致对侧大脑脚受压,使来源于运动皮层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受损。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下端交叉,部分传导束在延髓上交叉,靠近交叉水平上的对侧大脑脚受损,引起同侧肢体瘫痪。
, http://www.100md.com
另一方面,脑硬膜下大量出血后,颅内压增高,使脑干移位,引起脑干压迫性坏死或动脉梗塞,亦可出现同侧肢体瘫痪。典型的脑干损伤出现在脑干的上背侧部,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2 ,3〕。我们治疗的2例患者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13天和34天。Kernohan-Woltman切迹疝损伤的部位在中脑的前外侧。对侧脑干损伤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干移位,脑干撞击对侧的小脑幕边缘,导致对侧的反击伤或对侧压迫引起局部缺血性坏死〔4〕。
脑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占据脑内空间,将脑组织由压力较高的部位挤向压力较低处,引起脑疝。脑疝按疝入的部位分为:大脑镰下疝、蝶骨嵴疝、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穿颅疝〔5〕。Marshall等认为同侧肢体瘫痪与小脑幕裂孔疝有关。严重的小脑幕裂孔疝,导致脑干移位和对侧大脑脚受压,引起Kernohan-Woltman大脑脚综合征。
脑硬膜下出血量多,占据脑内空间,向内、向下挤压脑组织。我们观察的2例病人中,出血量均在70ml以上。血肿向内的压力,由于有侧脑室存在,有缓冲对侧向内的压力作用。而向下产生的压力,部分作用于小脑幕上。小脑幕是一个近似半球形的结构,与脑组织接触的是球形面平均压强小,其反向作用力与血肿向下的压力交合在颞叶的中下部,在此部位产生一个较高的压力区。一方面使局部血管闭塞引起血供减少,产生缺血坏死;另一方面对颞叶脑组织的直接压力作用,引起脑组织挫伤、坏死(附图)。颞叶中下部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之外,对肢体运动恢复影响不大。在CT检查上,出现大面积颞叶中下部脑软化,不要误诊为基底节脑软化,对病人的恢复提出质疑。临床上一位患颞叶中下部胶质瘤患者,行颞叶中下部手术切除后13天,运动功能完全恢复。说明颞叶中下部脑软化对运动系统恢复影响很小。在康复中,我们采用运动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此种病人由于昏迷、卧床时间长,病人清醒后,全身功能明显衰退,病人坐起后出现头昏。所以在站立训练前,首先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待病人头昏症状大部分消除后,进行站立训练。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防止关节挛缩,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一例患者昏迷时间长达1个月,未进行双踝及双肩抗挛缩运动。1个月后双踝、双肩明显挛缩,双肩活动度小;双足内翻、下垂,站立时双足跟不着地,不能行走。因此,康复治疗对于严重的脑硬膜下血肿术后的患者要早期介入。脑疝术后患者昏迷时间长,CT和GCS评分测定的损伤程度及昏迷程度均不能预测患者的预后〔6〕,所以不能因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不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在康复治疗中不仅要注意对侧瘫痪的肢体,还应注意同侧瘫痪肢体的康复。
, http://www.100md.com
1.脑冠状面有一个大范围脑硬膜下血肿
2.同侧小脑幕上疝
3.对侧大脑脚受压
4.颞叶中下部脑软化
附图 脑硬膜下血肿导致同侧颞叶脑软化
参考文献
1 Ross D,Zafonte DO, Christina Yun Lee MD,Kernohan-Woltman Notch phenomenon: An unusual cause of ipislateral Motor deficit.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7,78:543.
2 Gentry LR, Godersky JC. Thompson BH. MR imaging of head trauma: 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radiopathologic features of traumatic lesion, Am J Neuroradiol, 1988,9:101.
, 百拇医药
3 Gentry LR, Godersky LC. Thompson BH, Traumatic brain stem imaging: MR imaging, Radiology, 1989,171:177.
4 Jones KM, Seeger JF, Yoshino MT.Ipsilateral motor deficit resulting from a subdural hematoma and a Kernohan notch,Am J neuroradiol, 1991,12:1238.
5 李联中主编.颅内压增高症的影像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
6 Zafonte RD, Hammond F, Mann N,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sgow Coma Scale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m J Phys Rehabil,1996,75:364.
收稿日期:1998-03-25, http://www.100md.com(王兴林1 肖红雨1 金晓茵1)
单位: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北京复兴路28号,100853
关键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980512 急性颅脑损伤后,通常只注意脑损伤对侧肢体的运动障碍。但是,应引起注意的是在急性脑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同侧肢体运动瘫痪。同侧肢体瘫痪首先由Kernohan和Woltman报道,由于对侧大脑脚受压后引起大脑脚综合征。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原发性脑肿瘤患者,罕见于脑外伤及脑硬膜下血肿。Zafonte报道了急性脑硬膜下血肿术后,出现同侧肢体运动障碍〔1〕,我们进一步发现同侧颞叶中下部均有大面积脑软化,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病理生理学探讨。
病例1 女,35岁,头部被三角铁击伤,一过性昏迷后神志清楚,1小时后呕吐1次,3小时后昏迷。CT检查:左额颞脑硬膜下大范围血肿,出血量约75ml,中线明显右移约2cm,左侧侧脑室消失,右侧侧脑室变窄。体检:左颞顶部头皮肿胀,动眼神经麻痹,对光反射消失,出现严重脑疝。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级3/15。CT检查后约2小时急诊行脑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中抽出血液约100ml,术后昏迷34天。术后1个月CT检查:血肿侧基底节平面以下颞叶中下部大范围脑软化,面积约10.5cm2。术后32天进行康复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每日各20min。体检:GCS等级3/15,气管切开,眼球偏向右侧,向左运动受限,四肢无运动,双踝跟腱明显挛缩。第1、2次治疗后,患者面部潮红,3次治疗后患者可发声,手指可运动,康复治疗80次后,双肘、腕、手指运动功能恢复,而双肩运动幅度受限,踝不能背屈。在搀扶下站立,四肢力弱,双踝跟腱明显挛缩,足跟不能着地,不能行走。Barthel指数55分,意识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病例2 男,28岁,酒后驱车撞入一辆停驶的大卡车的尾部,当时神志不清,头皮有一长约6cm的伤口,1小时后行清创缝合。CT检查:左额颞脑硬膜下大范围血肿,出血量约73ml,同侧侧脑室显示不清,对侧变窄,中线向右侧移位约1.3cm。体检:GCS等级3/15,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1.5至2小时行急诊脑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13天。脑血肿清除术后1个月CT检查:左颞叶中下部脑软化,面积约7.9cm2。2个月后行康复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次各20min,每日1次。检查双上肢运动恢复,双下肢肌力弱,坐起后头昏,经康复治疗50次后,Barthel指数95分,半年后随访恢复到100分。
讨论: Kernohan和Woltman于1928年首先报道了对侧小脑幕上肿块,引起靠幕边缘的大脑脚受压,受损组织在大脑脚前面。此发现提供了小脑幕上肿块引起同侧肢体瘫痪的解释及Kernohan-Woltman切迹疝。在外伤中,这种现象继发于明显的脑水肿或出血,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脑组织明显受压及移位,导致对侧大脑脚受压,使来源于运动皮层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受损。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下端交叉,部分传导束在延髓上交叉,靠近交叉水平上的对侧大脑脚受损,引起同侧肢体瘫痪。
, http://www.100md.com
另一方面,脑硬膜下大量出血后,颅内压增高,使脑干移位,引起脑干压迫性坏死或动脉梗塞,亦可出现同侧肢体瘫痪。典型的脑干损伤出现在脑干的上背侧部,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2 ,3〕。我们治疗的2例患者术后昏迷时间分别为13天和34天。Kernohan-Woltman切迹疝损伤的部位在中脑的前外侧。对侧脑干损伤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干移位,脑干撞击对侧的小脑幕边缘,导致对侧的反击伤或对侧压迫引起局部缺血性坏死〔4〕。
脑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占据脑内空间,将脑组织由压力较高的部位挤向压力较低处,引起脑疝。脑疝按疝入的部位分为:大脑镰下疝、蝶骨嵴疝、小脑幕裂孔疝、枕骨大孔疝、穿颅疝〔5〕。Marshall等认为同侧肢体瘫痪与小脑幕裂孔疝有关。严重的小脑幕裂孔疝,导致脑干移位和对侧大脑脚受压,引起Kernohan-Woltman大脑脚综合征。
脑硬膜下出血量多,占据脑内空间,向内、向下挤压脑组织。我们观察的2例病人中,出血量均在70ml以上。血肿向内的压力,由于有侧脑室存在,有缓冲对侧向内的压力作用。而向下产生的压力,部分作用于小脑幕上。小脑幕是一个近似半球形的结构,与脑组织接触的是球形面平均压强小,其反向作用力与血肿向下的压力交合在颞叶的中下部,在此部位产生一个较高的压力区。一方面使局部血管闭塞引起血供减少,产生缺血坏死;另一方面对颞叶脑组织的直接压力作用,引起脑组织挫伤、坏死(附图)。颞叶中下部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之外,对肢体运动恢复影响不大。在CT检查上,出现大面积颞叶中下部脑软化,不要误诊为基底节脑软化,对病人的恢复提出质疑。临床上一位患颞叶中下部胶质瘤患者,行颞叶中下部手术切除后13天,运动功能完全恢复。说明颞叶中下部脑软化对运动系统恢复影响很小。在康复中,我们采用运动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此种病人由于昏迷、卧床时间长,病人清醒后,全身功能明显衰退,病人坐起后出现头昏。所以在站立训练前,首先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待病人头昏症状大部分消除后,进行站立训练。病人的早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防止关节挛缩,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一例患者昏迷时间长达1个月,未进行双踝及双肩抗挛缩运动。1个月后双踝、双肩明显挛缩,双肩活动度小;双足内翻、下垂,站立时双足跟不着地,不能行走。因此,康复治疗对于严重的脑硬膜下血肿术后的患者要早期介入。脑疝术后患者昏迷时间长,CT和GCS评分测定的损伤程度及昏迷程度均不能预测患者的预后〔6〕,所以不能因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不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在康复治疗中不仅要注意对侧瘫痪的肢体,还应注意同侧瘫痪肢体的康复。
, http://www.100md.com
1.脑冠状面有一个大范围脑硬膜下血肿
2.同侧小脑幕上疝
3.对侧大脑脚受压
4.颞叶中下部脑软化
附图 脑硬膜下血肿导致同侧颞叶脑软化
参考文献
1 Ross D,Zafonte DO, Christina Yun Lee MD,Kernohan-Woltman Notch phenomenon: An unusual cause of ipislateral Motor deficit.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7,78:543.
2 Gentry LR, Godersky JC. Thompson BH. MR imaging of head trauma: 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radiopathologic features of traumatic lesion, Am J Neuroradiol, 1988,9:101.
, 百拇医药
3 Gentry LR, Godersky LC. Thompson BH, Traumatic brain stem imaging: MR imaging, Radiology, 1989,171:177.
4 Jones KM, Seeger JF, Yoshino MT.Ipsilateral motor deficit resulting from a subdural hematoma and a Kernohan notch,Am J neuroradiol, 1991,12:1238.
5 李联中主编.颅内压增高症的影像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
6 Zafonte RD, Hammond F, Mann N,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sgow Coma Scale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m J Phys Rehabil,1996,75:364.
收稿日期:1998-03-25, http://www.100md.com(王兴林1 肖红雨1 金晓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