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中医证型与血流变关系临床研究
作者:侯淑英 杜立阳 张玉洁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沈阳 110001
关键词:胆石病;中医证型;血液流变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000419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石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将45例胆石病患者给予中医辩证分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胆石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异常改变,其中肝郁气滞型胆石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中图分类号 R575.6+2 文献标识码 A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本组病例共计45例,男19例,女26例,经本院B超、CT检测确诊为胆石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2岁,其中肝内胆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22例,胆总管结石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辩证分型(1) 肝郁气滞型20例(A组),主证:右上腹间断性胀痛,伴胸闷嗳气,头晕目眩,口干苦,食欲欠佳,舌质暗苔薄黄,脉弦。(2)肝胆湿热型15例(B组),主证:右上腹痛偶有加重,伴恶心呕吐,寒热往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3)肝郁脾虚型10例(C组),主证:右上腹阵发性疼,食少纳呆,伴周身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1.3 检测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为空腹静脉采血4毫升,应用NXE-Ⅰ微电脑,锥板式粘度计,备用HS-4型恒温浴箱,测试温度为25℃,切变率为:高切变230S-1,中切变46S-1,低切变5.75S-1,并测定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
2 结 果
45例胆结石患者,中医分型组及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见附表。
附表 胆石病中医分型组及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mPa.s,±s)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n
高切粘度
230S-1
中切粘度
46S-1
粘度低切
5.75S-1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
血沉
(mm/h)
, 百拇医药
A组
20
4.95±.038★★
8.16±0.12★★
12.58±1.6★★
1.82±1.7★★
48.2±23★★
21±3.5★★
B组
15
4.12±0.26★
, 百拇医药
7.8±1.8★☆
10.2±2.1★
1.6±0.9
46.0±1.7**
20±2.8**
C组
10
3.9±0.31
6.9±2.2★
10.1±1.8
1.6±0.4
, 百拇医药
46.2±0.8*
16±0.9
对照组
30
3.88±1.5
4.55±1.96
10.38±1.1
1.46±1.5
43±4.01
15±2.2
注:与对照组★★P<0.01 ★P<0.05.
3 讨 论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45例胆石病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发现胆石病患者全血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趋势,尤以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增高较显著,说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血液流变改变的病理基础,也说明胆石形成与血液粘度增高有关。如肝郁气滞,气血循环受阻,导致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变异常。祖国医学认为胆石病的发病机制是气血郁滞,湿热久羁,胆液受其煎熬,日久沉积,凝结为沙石。临床治疗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既能改变血液动力,又能促进胆汁排泄,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从血液流变指标检测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血液亦属非牛顿流体(2),即流体随切变率的增高而粘度指数下降,但当低切变时血液粘度则上升,在肝郁气滞时,阻碍气血运行,故A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当高切变时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流速加快能改变全血粘度指数,因此,临床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胆石病疗效较好(3),也证明中药起到了加速流体流变的作用,改善血液粘度,使胆汁排泄量增加,从而达到溶石防石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翁维良.等.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89,1-60-120
2,侯淑英等.溶石Ⅰ号治疗胆石症48例临床观察.中国新消化病杂志,95.1
(2000年10月10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沈阳 110001
关键词:胆石病;中医证型;血液流变性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000419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石病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将45例胆石病患者给予中医辩证分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 胆石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异常改变,其中肝郁气滞型胆石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中图分类号 R575.6+2 文献标识码 A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本组病例共计45例,男19例,女26例,经本院B超、CT检测确诊为胆石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2岁,其中肝内胆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22例,胆总管结石6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辩证分型(1) 肝郁气滞型20例(A组),主证:右上腹间断性胀痛,伴胸闷嗳气,头晕目眩,口干苦,食欲欠佳,舌质暗苔薄黄,脉弦。(2)肝胆湿热型15例(B组),主证:右上腹痛偶有加重,伴恶心呕吐,寒热往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3)肝郁脾虚型10例(C组),主证:右上腹阵发性疼,食少纳呆,伴周身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1.3 检测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为空腹静脉采血4毫升,应用NXE-Ⅰ微电脑,锥板式粘度计,备用HS-4型恒温浴箱,测试温度为25℃,切变率为:高切变230S-1,中切变46S-1,低切变5.75S-1,并测定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
2 结 果
45例胆结石患者,中医分型组及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见附表。
附表 胆石病中医分型组及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mPa.s,±s)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n
高切粘度
230S-1
中切粘度
46S-1
粘度低切
5.75S-1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
血沉
(mm/h)
, 百拇医药
A组
20
4.95±.038★★
8.16±0.12★★
12.58±1.6★★
1.82±1.7★★
48.2±23★★
21±3.5★★
B组
15
4.12±0.26★
, 百拇医药
7.8±1.8★☆
10.2±2.1★
1.6±0.9
46.0±1.7**
20±2.8**
C组
10
3.9±0.31
6.9±2.2★
10.1±1.8
1.6±0.4
, 百拇医药
46.2±0.8*
16±0.9
对照组
30
3.88±1.5
4.55±1.96
10.38±1.1
1.46±1.5
43±4.01
15±2.2
注:与对照组★★P<0.01 ★P<0.05.
3 讨 论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45例胆石病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发现胆石病患者全血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趋势,尤以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增高较显著,说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血液流变改变的病理基础,也说明胆石形成与血液粘度增高有关。如肝郁气滞,气血循环受阻,导致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变异常。祖国医学认为胆石病的发病机制是气血郁滞,湿热久羁,胆液受其煎熬,日久沉积,凝结为沙石。临床治疗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既能改变血液动力,又能促进胆汁排泄,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从血液流变指标检测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血液亦属非牛顿流体(2),即流体随切变率的增高而粘度指数下降,但当低切变时血液粘度则上升,在肝郁气滞时,阻碍气血运行,故A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当高切变时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流速加快能改变全血粘度指数,因此,临床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胆石病疗效较好(3),也证明中药起到了加速流体流变的作用,改善血液粘度,使胆汁排泄量增加,从而达到溶石防石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翁维良.等.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89,1-60-120
2,侯淑英等.溶石Ⅰ号治疗胆石症48例临床观察.中国新消化病杂志,95.1
(2000年10月10日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