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微循环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079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特征
http://www.100md.com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杨春凯 杨坡 梁明 鞠庆梅

    单位:杨春凯(黑龙江省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36);杨坡(黑龙江省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36);梁明(黑龙江省医院,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36);鞠庆梅(黑龙江省嫩江县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232

    众所周知, 血液流动性和有形成分的粘弹性及变形性的改变, 是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心绞 痛, 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因素和基础, 为此, 我们于1994年起对45例不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 百拇医药     选自1994年至1997年黑龙江省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组)均 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经血清酶学检查除外心肌梗塞; 均 为男性, 年龄42~60岁、 平均年龄51岁, 其中除劳累型26例, 恶化劳累型15例, 自发 型4例。 正常对照组45例, 经临床检查均除外了糖尿病、 血液病、 高血脂、 心脑血管病 等。

    1.2 方法

    空腹采血4 ml, 肝素抗凝分析检测全血比粘度(高、 低切)、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电泳时间、 血沉方程K值等指标。 应用上海产血液流变学测定仪及BME-1生物医学 数据处理计算机, 进行数据处理, 并对上述二组人群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项指标除红细胞电泳时间外均有明显增高, 其中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 均<0.01), 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虽有明显升高, 但不及以上四项更显著(见附表)。
, http://www.100md.com
    附表 二组血液流变性之比较(n均=45, ±s) 组别

    全血比粘 度

    血浆比

    粘 度

    红细胞

    电泳时

    间(s)

    血

    沉

    血沉

    方程

    K值
, http://www.100md.com
    红细胞

    聚集

    指数

    纤维

    蛋白原

    (g/L)

    80 s-1

    20 s-1

    正常组

    4.25±

    0.41

    6.15±

, http://www.100md.com     0.52

    1.65±

    0.09

    16.5±

    0.85

    16.00 ±

    7.00

    72.00±

    20.00

    1.45±

    0.15

    3.00±

    0.51
, http://www.100md.com
    疾病组

    9.84±

    0.211)

    8.25±

    0.411)

    2.14±

    0.171)

    15.2±

    0.091)

    18.00±

    6.00

    88.00±
, http://www.100md.com
    18.00

    1.86±

    0.11

    3.9 2±

    0.41

    注: 1) 与正常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易发生“心脏性事件”高危心脏病人群, 有报道其心肌梗塞的发病 率为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理, 所以不稳定型心 绞痛可有微血栓形成或将发生血栓, 如治疗不当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血粘度的增高 是引起微循环障碍、 组织灌注不足、 缺血缺氧、 代谢障碍的原因之一。 血粘度增高时外 周血流变慢,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血流量减少, 红细胞聚集现象更明显, 易发生血栓 。

    本组病例提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学上, 应同时注意高粘血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影 响。 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 以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抑制红细胞 和血小板聚集, 以有效地解除高粘血症, 防止血栓形成和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本文作者简介:杨春凯(1963~), 男, 汉族, 主治医师

    本文1999-05-06收到, 2000-01-17接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