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81265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局部联合化疗治疗肝癌(附十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韩金声 王树松 刘兰英 李庆之 孟庆来

    单位:淄博市(255069)山东省铝业公司医院

    关键词:

    齐鲁肿瘤杂志980335

    肝癌死亡率居肿瘤第二位,肝转移瘤亦较为常见,而肝肿瘤手术切除率不足20%,术后复发率也较高,对不能手术的肝癌进行各种介入性局部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应用B超下肿瘤内局部注射联合化疗进行研究和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为1995年9月至1997年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胃癌术后肝转移3例,肺癌肝转移及胰癌肝转移各1例。男8例,女2例,年龄48~66岁,平均年龄59岁。肿瘤7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肿瘤最小者为33mm×23mm,最大为110mm×106mm;药物应用:阿霉素40mg/m2,丝裂霉素8mg/m2,顺铂60mg/m2,5-Fu0.75g/m2,甲氨喋呤20mg/m2,分别组合为MFP、FAP、MMP方案局部应用。方法:据病变部位病人取适当体位,普通探头定位,局部消毒铺巾,更换穿刺探头,局麻后刺入19G穿刺针至肿瘤,自肿瘤后缘开始注药,并缓慢退针至前缘,使整个肿瘤呈云雾状注药后回声,注药后续注2~3ml生理盐水,拔针包扎。注药后每1~2周复查一次,观察病变情况,视病人反应情况每3~4周穿刺治疗一次,全身予以应用猪苓多糖肌注及华蟾素静注,视病人反应情况适当应用对症及支持治疗。
, 百拇医药
    2 结果

    10例患者共穿刺治疗25次,平均每例2.5次,最少1次,最多7次,治疗后肿瘤消失1例,缩小50%以上2例,缩小<50% 3例,无变化或进展者4例。生存期:7例已死亡患者生存时间92~372天,平均201天,3例尚存活,注射后多数病人仅表现为轻微的右上腹胀痛不适,能忍受,无需特殊处理。顺铂用量60mg以上者均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对症 处理后好转,血象降低多为轻度。病人症状改善多在治疗1~2周后,表现为肝区痛减轻,食欲及体力增加。

    3 讨论

    3.1B超下肝穿刺行瘤内局部化疗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给药途径。

    目前,对不能手术的肝癌化疗给药一般是口服、静注、动脉导管和门静脉穿刺化疗。后二者是目前较为有效的给药途径,但受设备等条件的影响,基层医院较难推广,我们开展B超下肝癌穿刺行瘤内化疗使药物直接与肿瘤起作用,达到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目的,本法与动脉导管和门静脉穿刺相比更为方便直捷。其疗效据我们10例观察,以胃癌术后肝转移最好,3例均有效,原发性肝癌次之,为3/5,肺癌肝转移及胰癌肝转移最差,各1例均无效。肿瘤为单发且直径<80mm者疗效均较好,直径>80mm且多发者疗效均较差。疗效最明显者为1例胃癌术后肝转移,注药4次后肿瘤消失,但半年后原位再次复发,再注药3次后病变缩小稳定至20mm×24mm,至今已生存1年半,一般情况良好。
, http://www.100md.com
    3.2 局部用药可以减轻药物的全身反应,化疗的目的是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多数化疗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全身用药后部分患者出现脱发、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症状。而瘤内化疗,药物首先在肿瘤内发生作用而达治疗目的,随血液至全身的剂量相对减少、减轻,本组多数病人用药后胃肠道反应及血象降低较轻,脱发较少。

    3.3 由于肝癌原发或转移的病理情况不同,我们应用不同的化疗方案。肝癌多用FAP方案,胃癌肝转移以MFP方案为主。若患者有心脏疾患或肿瘤较小,可适当调整阿霉素为甲氨喋呤。用药剂量因首次治疗肿瘤较大,穿刺及注药较易,故剂量较大,第2、3次因首次注药治疗后肿瘤缩小且发生硬化纤维化,注药相对较困难,故剂量渐减少。

    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局部化疗,适用中小单发肝癌,疗效较好。对巨大肝癌亦可使部分肿瘤缩小或生长减慢,有一定的减症作用。但对合并有肝硬化腹水或多发转移者疗效较差。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