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和糖尿病的血液流变性比较
作者:韩颖 邢忠 朱俊英 李柏英
单位:韩颖(黑龙江省医院第一门诊部检验科,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邢忠(黑龙江省医院第一门诊部检验科,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朱俊英(黑龙江省医院第一门诊部检验科,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李柏英(黑龙江大学医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13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 而且公认其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有密切关系。 为此本文检测这三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 动脉粥样硬化组65例, 男35例、 女30例(年龄55~70岁); 冠心病组65例, 男31例、 女34例(年龄49~70岁); Ⅱ型糖尿病组65例, 男36例、 女29例(年龄35~65岁) ; 正常对照组为均无心、 脑血管病患的健康者20例。 男、 女各10例(年龄25~32岁。
, 百拇医药
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 以肝素抗凝。 采用国产TM-8803智能型血液流变仪, 测定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及RBC聚集指数等。
2 结 果 (见附表)
附表 各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液 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1)(±s) 项 目
动脉粥样硬化(n=65)
冠心病组
(n=65)
糖尿病组
(n=6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n=20)
全血粘度
(mPa.s)
100 s-1
4.88±
0.43
4.82±
0.59
5.07±
0.78
3.98±
, 百拇医药
0.27
5 s-1
10.78±
1.85
10.14±
2.51
11.43±
2.30
7.01±
1.01
血浆粘度(mPa.s)
, http://www.100md.com
1.66±
0.28
1.66±
0.17
1.73±
0.17
1.30±
0.11
红细胞压积(%)
47.83±
2.62
47.39±
5.42
, 百拇医药
45.56±
6.55
42.1±
3.07
RBC聚集指数
2.23±
0.239
2.073±
0.371
2.28±
0.413
1.50±
0.14
, http://www.100md.com
注: 1) t检验, 各组各项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 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的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 细胞压积和RBC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高粘稠状态, 普遍明显存在着机 体微循环有效灌注量不足的病理变化。 然而,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和糖尿病发生 机理的不同, 其血浆中所含的致使血液呈高粘状态的因子各不相同, 如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含有的胆固醇、 甘油三酯、 纤维蛋白原、 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增 加, 引起RBC聚集性增强、 变形能力下降等, 使血粘度增加。 而糖尿病时, 除上述因素 外, 由于长期血糖升高使部分血红蛋白与糖醛结合形成糖基血红蛋白, 而糖基血红蛋白的 携氧能力较正常血红蛋白低, RBC膜易变得僵硬; 同时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促使RBC之间 的亲和力增加, RBC聚集性增强, 造成血液粘度增加。 故上述原发病治疗时, 积极配合 采用降低血液粘度等血液流变学疗法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简介:韩颖(1963~), 女, 汉族, 主管检验师
李柏英(黑龙江大学医院)
本文1999-05-06收到, 1999-12-20接受, http://www.100md.com
单位:韩颖(黑龙江省医院第一门诊部检验科,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邢忠(黑龙江省医院第一门诊部检验科,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朱俊英(黑龙江省医院第一门诊部检验科, 邮政编码 哈尔滨150001);李柏英(黑龙江大学医院)
关键词:
微循环学杂志00013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和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 而且公认其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有密切关系。 为此本文检测这三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 动脉粥样硬化组65例, 男35例、 女30例(年龄55~70岁); 冠心病组65例, 男31例、 女34例(年龄49~70岁); Ⅱ型糖尿病组65例, 男36例、 女29例(年龄35~65岁) ; 正常对照组为均无心、 脑血管病患的健康者20例。 男、 女各10例(年龄25~32岁。
, 百拇医药
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 以肝素抗凝。 采用国产TM-8803智能型血液流变仪, 测定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及RBC聚集指数等。
2 结 果 (见附表)
附表 各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液 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1)(±s) 项 目
动脉粥样硬化(n=65)
冠心病组
(n=65)
糖尿病组
(n=6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n=20)
全血粘度
(mPa.s)
100 s-1
4.88±
0.43
4.82±
0.59
5.07±
0.78
3.98±
, 百拇医药
0.27
5 s-1
10.78±
1.85
10.14±
2.51
11.43±
2.30
7.01±
1.01
血浆粘度(mPa.s)
, http://www.100md.com
1.66±
0.28
1.66±
0.17
1.73±
0.17
1.30±
0.11
红细胞压积(%)
47.83±
2.62
47.39±
5.42
, 百拇医药
45.56±
6.55
42.1±
3.07
RBC聚集指数
2.23±
0.239
2.073±
0.371
2.28±
0.413
1.50±
0.14
, http://www.100md.com
注: 1) t检验, 各组各项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 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的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 细胞压积和RBC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
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高粘稠状态, 普遍明显存在着机 体微循环有效灌注量不足的病理变化。 然而,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和糖尿病发生 机理的不同, 其血浆中所含的致使血液呈高粘状态的因子各不相同, 如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含有的胆固醇、 甘油三酯、 纤维蛋白原、 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增 加, 引起RBC聚集性增强、 变形能力下降等, 使血粘度增加。 而糖尿病时, 除上述因素 外, 由于长期血糖升高使部分血红蛋白与糖醛结合形成糖基血红蛋白, 而糖基血红蛋白的 携氧能力较正常血红蛋白低, RBC膜易变得僵硬; 同时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促使RBC之间 的亲和力增加, RBC聚集性增强, 造成血液粘度增加。 故上述原发病治疗时, 积极配合 采用降低血液粘度等血液流变学疗法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简介:韩颖(1963~), 女, 汉族, 主管检验师
李柏英(黑龙江大学医院)
本文1999-05-06收到, 1999-12-20接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