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32例分析
作者:刘良安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 516001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349 我们从1993年起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者,采用大剂量安定静脉推注,使之迅速达到安定化,并持续维持治疗,在控制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0月确诊为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住院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
1.2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者均予吸氧、抗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常规剂量鲁米那解痉治疗;观察组用大剂量安定治疗,首次5 mg直接静脉缓慢推注,15 min后末达安定化者加用7.5 mg,静脉缓推,最大量每次10 mg,达安定化后每2~3 h给安定化量的安定1次维持,观察达到安定化的时间、剂量以及维持时间,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观察病例中,首次即达安定化者7例,全部治愈。用量至7.5 mg时达安定化5例,全部治愈。用量达10 mg后达到安定化者18例,治愈17例,死亡1例,用量达10 mg仍未达安定化者2例,均死于呼吸衰竭和脑水肿。观察组治愈29例,死亡3例。对照组治愈27例,死亡6例。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 讨论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常见于早产、体弱、伤口感染严重者,多于出生后48 h~3 d内起病。解痉是治疗该病的最重要环节。安定能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中的多突触通路和脊髓内部的中间神经活动,有显著强化、延长传入冲动在突触前的抑制作用。虽然安定的解痉效果不如鲁米那、水合氯醛、冬眠灵等药物,但呼吸抑制作用弱,安全范围大,大剂量时能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和神经肌肉的传递,具有中枢神经抑制和肌肉松弛的双重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安定化是指临床上表现为:(1)安静和一般检查治疗时肌张力基本正常,无抽搐反应,呼吸正常,面色红润,在强刺激时可有短阵性抽搐;(2)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神经系统深反射存在,浅反射迟钝(但咳嗽反射存在)。安定化实际上是使人体处于一种轻度的抑制状态,或者是轻度安定中毒性表现。由于患者处于全身肌肉痉挛的特殊病理条件下,安定化能有效地抵抗强烈的收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有下列体会:(1)药典上安定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每次0.3~0.8 mg/kg,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安定用量可增大,开始常用每次5 mg,依病情增加至每次7.5~10 mg或2~4 mg/kg,每2~8 h 1次。(2)安定的注射方式以直接静脉缓慢推注为好,理由是:①直接静推药物浓度较高,起作用快;②药物峰值浓度高,易快速达到安定化;③安定稀释后会使液体产生混浊现象。(3)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与神经肌肉结合后不能被破伤风抗毒素中和,需要数天才能自然分解,在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时,安定化需要维持5~10 d以上,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概括起来就是“一快”(快速安定化)、“二慢”(缓慢减量)、“三维持”(持续安定化)。
,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 516001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349 我们从1993年起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者,采用大剂量安定静脉推注,使之迅速达到安定化,并持续维持治疗,在控制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0月确诊为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住院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
1.2 治疗与转归 全部患者均予吸氧、抗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常规剂量鲁米那解痉治疗;观察组用大剂量安定治疗,首次5 mg直接静脉缓慢推注,15 min后末达安定化者加用7.5 mg,静脉缓推,最大量每次10 mg,达安定化后每2~3 h给安定化量的安定1次维持,观察达到安定化的时间、剂量以及维持时间,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观察病例中,首次即达安定化者7例,全部治愈。用量至7.5 mg时达安定化5例,全部治愈。用量达10 mg后达到安定化者18例,治愈17例,死亡1例,用量达10 mg仍未达安定化者2例,均死于呼吸衰竭和脑水肿。观察组治愈29例,死亡3例。对照组治愈27例,死亡6例。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 讨论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常见于早产、体弱、伤口感染严重者,多于出生后48 h~3 d内起病。解痉是治疗该病的最重要环节。安定能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中的多突触通路和脊髓内部的中间神经活动,有显著强化、延长传入冲动在突触前的抑制作用。虽然安定的解痉效果不如鲁米那、水合氯醛、冬眠灵等药物,但呼吸抑制作用弱,安全范围大,大剂量时能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和神经肌肉的传递,具有中枢神经抑制和肌肉松弛的双重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药物。
安定化是指临床上表现为:(1)安静和一般检查治疗时肌张力基本正常,无抽搐反应,呼吸正常,面色红润,在强刺激时可有短阵性抽搐;(2)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神经系统深反射存在,浅反射迟钝(但咳嗽反射存在)。安定化实际上是使人体处于一种轻度的抑制状态,或者是轻度安定中毒性表现。由于患者处于全身肌肉痉挛的特殊病理条件下,安定化能有效地抵抗强烈的收缩作用,阻断恶性循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有下列体会:(1)药典上安定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每次0.3~0.8 mg/kg,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安定用量可增大,开始常用每次5 mg,依病情增加至每次7.5~10 mg或2~4 mg/kg,每2~8 h 1次。(2)安定的注射方式以直接静脉缓慢推注为好,理由是:①直接静推药物浓度较高,起作用快;②药物峰值浓度高,易快速达到安定化;③安定稀释后会使液体产生混浊现象。(3)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与神经肌肉结合后不能被破伤风抗毒素中和,需要数天才能自然分解,在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时,安定化需要维持5~10 d以上,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概括起来就是“一快”(快速安定化)、“二慢”(缓慢减量)、“三维持”(持续安定化)。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