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8年第10期
编号:10281736
奥曲肽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27例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0期
     作者:宋丽华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066000

    关键词:高血压,门静脉/并发症;高血压,门静脉/治疗;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奥曲肽/治疗应用

    华人消化杂志981032Subject headings hypertesion, portal/complications; hypertesion, portal/therapy;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therapy; octreotide/therapeutic use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571.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1995-01/1997-09间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变、门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27例接受奥曲肽治疗. 男18例,女9例;年龄30岁~64岁,平均48岁. 肝功能Child A级4例,B级16例,C级7例. 呕血黑便同时存在,呕血量1000mL以上者6例,单纯黑便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奥曲肽(Octreotide,善得定)0.6mg加入5%葡萄糖液中24h维持,其中呕血量大者先用奥曲肽0.1mg入壶后再维持静点. 静点维持2d 1例,维持5d 10例,维持7d 5例,维持8d 11例. 同时根据需要给予新鲜血,清蛋白,纠正肝昏迷,利尿对症等治疗.

    2 结果

    用药后2d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停止5例,用药3d出血停止9例,用药5d出血停止8例,用药6d出血停止3例. 1例患者用药6d仍有活动出血,合并硬化剂治疗于d8出血停止. 1例大呕血奥曲肽加用三腔管治疗无效于入院d2死亡. 停药1wk后再出血4例,再次奥曲肽治疗仍然有效.

    3 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变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临床紧急出血治疗十分棘手,许多治疗因副作用和局限性而限制应用. 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欠佳且副作用多. 部分患者三腔管气囊压迫止血无效且并发症多,尚不能长时间压迫,一旦解除气囊压迫又易再出血. 经内镜硬化剂治疗可用于紧急止血,而且疗效确切,但有时出血量大时食管内充满血液而致视野不清而且受条件、技术的限制. 奥曲肽做为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并非直接作用于内脏阻力血管的平滑肌. 主要是通过抑制胰高糖素释放,胰高糖素分泌减少,而使门脉血流减少,降低门脉压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1-4]. 本组患者除1例大呕血用药无效死亡、1例用药6d仍有活动出血后经合用硬化剂治疗而出血停止外,其余患者分别于药后2d,3d,5d,6d出血停止. 以上结果表明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力疗效确切. 奥曲肽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硬化剂注射同样有效,但对急性大出血疗效不如硬化剂治疗. 奥曲肽作用与三腔管压迫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少于三腔管. 用药过程中监测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奥曲肽对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临床应用中我们体会,奥曲肽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存在停药后再出血问题,本组停药1wk后再出血4例,占14.8%. 有研究表明:治疗过程中奥曲肽停用后,门脉血流逐渐回升,故对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奥曲肽是否需持续用药,维持持续降低门脉压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总之,奥曲肽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对全身血流动力学无影响,方便、不受条件限制,可安全应用于临床而有望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药. 对大量出血可合并应用硬化剂,以提高疗效. 本组患者不多,对停药后再出血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通讯作者 宋丽华

    收稿日期 1997-09-30

    4 参考文献

    1 任明,胡品津,林丽莉,陈湖,黄雪玲,崔毅 et al. 奥曲肽对肝硬化病人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浆胰高糖素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中华消化杂志,1997;6(3):155-157

    2 张达荣,萧树东,李继强,袁济民,李文美,张丽冬 et al. 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中华消化杂志,1995;4(2):85-87

    3 吴云林,杨根妹,王莉,王玲玲,陆和平,翟祖康 et al. 奥曲肽降低食管曲张静脉压力及减少硬化剂注射针孔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1995;2(1):11-14

    4 任明,胡品津,林丽莉. 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得定在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降低门脉高压的机理.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11):477-47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