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实质性康复和适应性康复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体会
作者:钟裕 朱琼祥
单位:武平县医院,福建武平36430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547
我们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率达90%,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共130例,男97例,女33例,年龄47~76岁,平均64.3岁。所有病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脑出血56例,出血量10~39ml27例,40~60ml17例,60ml以上12例;脑梗塞74例,梗塞直径10~40mm46例,50mm以上28例。有意识障碍76例,头痛呕吐114例,呛咳50例,脑疝18例,130例均有偏瘫。合并高血压病88例,糖尿病78例,冠心病6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梗塞直径、出血量、合并症等资料均具可比性。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即降颅压、管理血压、营养神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程序如下[1~2]:
第1周:此期是脑水肿高峰期,以床上被动训练为主。(1)患肢床上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取仰卧或健侧卧位,在下肢外侧置枕头或沙袋,足下垫硬物使足与小腿成直角,关节放置时间屈伸各半。(2)按摩和被动运动,即对瘫痪肌肉的按压、摩擦、捏拿、揉搓和患肢各关节诸方面全范围被动运动,每次同一动作做5~6遍,每天2~4次,开始动作要温柔,力量从小到大,范围越来越广,勿用力过猛。
第2周以后:此期脑水肿逐渐消退,以自主训练为主。(1)助力运动:若患肢肌力达Ⅱ级以上时行患肢及躯体坐位助力运动:行上肢助力运动时,将上肢辅助推向离躯体较远处,呈最大外展伸直位,嘱病人将上肢移向躯体一侧,当病人移动较困难时,家人用手指轻轻给予辅助;下肢助力运动时,将下肢放于最大半屈曲位置,后嘱病人瘫肢伸直,伸直有困难时,家人用手指给予轻轻助力。家人给予辅助让病人坐起,直到病人坐稳后为止。患肢肌力达Ⅲ级以上时可行站立及行走助力运动,最初的站立应在两人的扶助下进行,站立后嘱病人抬头挺胸,双膝关节伸直,全足着地,后改为一人扶助站立,较稳后恢复到自主站立,再练习原地踏步行走。助力行走时家人用一手卡住病人健侧腋窝处,另一手握住健侧手掌,当病人瘫侧下肢迈步时,可稍向健侧牵拉,以便瘫下肢往前迈进,并嘱病人挺胸站直,不要低头看地,步距大小要接近正常。(2)主动运动:肌力在Ⅲ级以上时行主动运动,分为局部主动运动(针对肢体局部运动功能障碍而进行)和全身主动运动(以恢复全身体力为目的)。此时上肢注意甩手臂、上举平伸运动及手的功能锻炼。下肢注意正常步态的训练:患侧下肢起步时,屈膝提起,伸直腿,足跟先着地,然后全足掌着地,继之足跟抬起,足尖离地,并注意预防跌倒。(3)适应性康复:嘱患者主动锻炼健侧或患肢残留的功能,使其恢复其原有的能力。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治疗组11例。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治疗组21例,对照组3例。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治疗组58例,对照组12例。无效(包括恶化和死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治疗组10例,对照组1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50%,经秩和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对脑卒中康复治疗分为实质性康复和适应性康复[4~5]。实质性康复包括患肢床上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按摩和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患肢床上抗痉挛体位摆放有利于防止肩关节半脱位、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水肿,且对患肢也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被动运动通过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促进相关神经元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新组合,有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减少肌萎缩的作用。助力运动是指在外力辅助下,通过患肢的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有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的作用。主动运动有增加瘫肢肌力,改善瘫肢及心肺功能作用。适应性康复有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康复治疗注意事项:(1)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如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疾病不再发展,48h后就可进行)。但在急性期,特别是有意识障碍时,治疗应以“救命”为主,此时的康复应在保障头颅不受震动的基础上,以翻身、拍背、被动运动瘫肢及正确摆放瘫肢位置为主。(2)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病后3个月内,特别是在最初几周最快,6个月时达到最大恢复速度,脑卒中后3个月是脑神经功能恢复的“黄金”阶段,是偏瘫运动障碍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患者康复的关键阶段,此期康复是否得到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和生活质量。故作者认为在这短暂而宝贵的3个月内应积极康复,争取达完全康复。(3)由于基层医院大多无康复科或康复治疗中心,且康复须早期进行,故康复主要由患者家属或陪护者来完成。因此主张极早指导家属或陪护者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及技巧手法,且其运动方法与康复技巧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恢复进程的快慢。因此必须重视对家属康复技巧的指导并督促其完成,还须注意消除患者低落情绪,肌力有进步时及时鼓励,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4)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特别是在开始进行站立移动和步态训练时,错误的行走模式在早期一旦形成,就很难彻底纠正。故此时要注意克服肌张力过高的偏瘫步态,重视正常步态的训练,提高步行质量,而不是单纯注意肌力的提高。(5)康复时被动运动应适当,避免因过度运动出现肩关节周围炎、异位性骨化及错误运动引起的膝关节过伸等误用症候群。(6)如关节出现强直和挛缩时,在训练伸展动作时应先予热敷疗法,以改变软组织弹性及减轻疼痛。被动运动时,关节应由小到大,由近到远,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注意稳定近端关节,托好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7)在康复训练中出现如下情况时应中止训练:运动中脉率>120次/min或期前收缩>10次/min或心悸呼吸困难,休息5~10min不能缓解时;运动中脉率>140次/min或收缩压升高>140mmHg,舒张压升高>20mmHg,或舒张压突然升高>120mmHg时。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不能被认为是在诊断、内科药物治疗之后而进行的,并同前者完全脱节的阶段,而是在发病之日起,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所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脑卒中后早期介入对于患者偏瘫治愈率提高有关键性意义,早期康复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期,减少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朱镛连.康复治疗应成为脑血管意外治疗的组成部分[J].中华内科杂志,1996,35(8):507~508
[2]曲镭.老年医学50年——康复医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5):291~293
[3]朱琼祥,黄春英,蔡斌.气管切开术在脑卒中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6):69~70
[4]赵沂敏,牛镰连,方定华.第三届全国神经康复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3):186~187
[5]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59~185
(收稿:2000-02-25), 百拇医药
单位:武平县医院,福建武平36430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547
我们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率达90%,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共130例,男97例,女33例,年龄47~76岁,平均64.3岁。所有病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脑出血56例,出血量10~39ml27例,40~60ml17例,60ml以上12例;脑梗塞74例,梗塞直径10~40mm46例,50mm以上28例。有意识障碍76例,头痛呕吐114例,呛咳50例,脑疝18例,130例均有偏瘫。合并高血压病88例,糖尿病78例,冠心病6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梗塞直径、出血量、合并症等资料均具可比性。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即降颅压、管理血压、营养神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程序如下[1~2]:
第1周:此期是脑水肿高峰期,以床上被动训练为主。(1)患肢床上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取仰卧或健侧卧位,在下肢外侧置枕头或沙袋,足下垫硬物使足与小腿成直角,关节放置时间屈伸各半。(2)按摩和被动运动,即对瘫痪肌肉的按压、摩擦、捏拿、揉搓和患肢各关节诸方面全范围被动运动,每次同一动作做5~6遍,每天2~4次,开始动作要温柔,力量从小到大,范围越来越广,勿用力过猛。
第2周以后:此期脑水肿逐渐消退,以自主训练为主。(1)助力运动:若患肢肌力达Ⅱ级以上时行患肢及躯体坐位助力运动:行上肢助力运动时,将上肢辅助推向离躯体较远处,呈最大外展伸直位,嘱病人将上肢移向躯体一侧,当病人移动较困难时,家人用手指轻轻给予辅助;下肢助力运动时,将下肢放于最大半屈曲位置,后嘱病人瘫肢伸直,伸直有困难时,家人用手指给予轻轻助力。家人给予辅助让病人坐起,直到病人坐稳后为止。患肢肌力达Ⅲ级以上时可行站立及行走助力运动,最初的站立应在两人的扶助下进行,站立后嘱病人抬头挺胸,双膝关节伸直,全足着地,后改为一人扶助站立,较稳后恢复到自主站立,再练习原地踏步行走。助力行走时家人用一手卡住病人健侧腋窝处,另一手握住健侧手掌,当病人瘫侧下肢迈步时,可稍向健侧牵拉,以便瘫下肢往前迈进,并嘱病人挺胸站直,不要低头看地,步距大小要接近正常。(2)主动运动:肌力在Ⅲ级以上时行主动运动,分为局部主动运动(针对肢体局部运动功能障碍而进行)和全身主动运动(以恢复全身体力为目的)。此时上肢注意甩手臂、上举平伸运动及手的功能锻炼。下肢注意正常步态的训练:患侧下肢起步时,屈膝提起,伸直腿,足跟先着地,然后全足掌着地,继之足跟抬起,足尖离地,并注意预防跌倒。(3)适应性康复:嘱患者主动锻炼健侧或患肢残留的功能,使其恢复其原有的能力。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治疗组11例。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治疗组21例,对照组3例。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治疗组58例,对照组12例。无效(包括恶化和死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治疗组10例,对照组1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50%,经秩和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对脑卒中康复治疗分为实质性康复和适应性康复[4~5]。实质性康复包括患肢床上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按摩和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患肢床上抗痉挛体位摆放有利于防止肩关节半脱位、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关节挛缩畸形;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水肿,且对患肢也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被动运动通过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促进相关神经元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使这些突触建立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新组合,有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减少肌萎缩的作用。助力运动是指在外力辅助下,通过患肢的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有增强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的作用。主动运动有增加瘫肢肌力,改善瘫肢及心肺功能作用。适应性康复有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康复治疗注意事项:(1)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如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疾病不再发展,48h后就可进行)。但在急性期,特别是有意识障碍时,治疗应以“救命”为主,此时的康复应在保障头颅不受震动的基础上,以翻身、拍背、被动运动瘫肢及正确摆放瘫肢位置为主。(2)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病后3个月内,特别是在最初几周最快,6个月时达到最大恢复速度,脑卒中后3个月是脑神经功能恢复的“黄金”阶段,是偏瘫运动障碍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患者康复的关键阶段,此期康复是否得到直接影响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和生活质量。故作者认为在这短暂而宝贵的3个月内应积极康复,争取达完全康复。(3)由于基层医院大多无康复科或康复治疗中心,且康复须早期进行,故康复主要由患者家属或陪护者来完成。因此主张极早指导家属或陪护者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及技巧手法,且其运动方法与康复技巧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恢复进程的快慢。因此必须重视对家属康复技巧的指导并督促其完成,还须注意消除患者低落情绪,肌力有进步时及时鼓励,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4)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特别是在开始进行站立移动和步态训练时,错误的行走模式在早期一旦形成,就很难彻底纠正。故此时要注意克服肌张力过高的偏瘫步态,重视正常步态的训练,提高步行质量,而不是单纯注意肌力的提高。(5)康复时被动运动应适当,避免因过度运动出现肩关节周围炎、异位性骨化及错误运动引起的膝关节过伸等误用症候群。(6)如关节出现强直和挛缩时,在训练伸展动作时应先予热敷疗法,以改变软组织弹性及减轻疼痛。被动运动时,关节应由小到大,由近到远,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注意稳定近端关节,托好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7)在康复训练中出现如下情况时应中止训练:运动中脉率>120次/min或期前收缩>10次/min或心悸呼吸困难,休息5~10min不能缓解时;运动中脉率>140次/min或收缩压升高>140mmHg,舒张压升高>20mmHg,或舒张压突然升高>120mmHg时。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不能被认为是在诊断、内科药物治疗之后而进行的,并同前者完全脱节的阶段,而是在发病之日起,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所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脑卒中后早期介入对于患者偏瘫治愈率提高有关键性意义,早期康复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期,减少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朱镛连.康复治疗应成为脑血管意外治疗的组成部分[J].中华内科杂志,1996,35(8):507~508
[2]曲镭.老年医学50年——康复医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5):291~293
[3]朱琼祥,黄春英,蔡斌.气管切开术在脑卒中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6):69~70
[4]赵沂敏,牛镰连,方定华.第三届全国神经康复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3):186~187
[5]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59~185
(收稿:2000-02-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