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预后影响
作者:朱礼真 艾长芹 张国阳
单位:朱礼真:佳木斯市莲江口监狱医院;艾长芹:山东省沂水县崔家裕镇医院;张国阳: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斯匹林;血小板
黑龙江医药科学990354
阿斯匹林是抑制血小板活性的常用药物,通过对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观察该药对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的影响,从而明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预后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本院出院后随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54.4±6)岁。试验前停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影响血小板活性的药物至少2周。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A组:阿斯匹林75mg/d;B组:阿斯匹林150mg/d;C组:阿斯匹林300mg/d。阿斯匹林肠溶片总量均在早餐后一次顿服。为防止某些因素影响试验结果,服用阿斯匹林后,均未用其它药物。3组同时观察,疗程3个月。另取经门诊系统检查的健康职工男12例,女8例,年龄(52±11)岁为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1.2 观察项目与指标
服用阿斯匹林后,有无心绞痛再发及对该药的耐受性,大便隐血、上消化道出血时的胃镜检查。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
1.3 取血时间及实验方法
各组均于清晨空腹取血,按照文献[1]的方法进行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测定,常规计血小板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 3组临床观察结果 组别
n
心绞痛再发例数
, 百拇医药
上腹部不适返酸例数
大便潜血阳性例数
上消化道出血例数
%
A组
20
4
—
—
—
4/16(5.2%)
B组
26
, http://www.100md.com
3
2
—
—
5/76(6.5%)
C组
30
—
3
—
—
3/76(3.9%)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s)
, 百拇医药
例数
GMP-140(M/P/t)
血小板数(×109/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20
1232.70±57.32**
691±69.84#
166.90±5.20**
, http://www.100md.com
198.80±11.45**#
B组
26
1221.80±89.23**
690.23±45.32#
180.20±9.80**
220.54±2.23**#
C组
30
1330.60±78.63**
613.57±33.62**#
, 百拇医药
168.60±6.23**
240.80±14.32#
对照组
20
693.27±27.68
235.12±4.50
**治疗前后均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同项目治疗前比较P<0.01
3 讨论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的活化和破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阿斯匹林是目前常用的抑制血小板活性的药物,但其应用剂量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以往对该药应用剂量的研究多集中在花生四烯酸代谢方面,因其可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变成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后者有极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前者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作用[3]。有研究发现阿斯匹林无论剂量大小,均能同时抑制TXA2和PGI2的合成,且对前者抑制作用总是大于后者,故认为较小剂量有益。实际上,体内许多组织参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并且很多情况下,均可使TXA2和PGI2生成增多,因此用TXA2变化来代表血小板的活性意义比较含糊[3]。GMP-140存在于静止血小板的α颗粒膜表面,只有当血小板活化后,方在其表面表达;此外,血小板活化后,伪足形成,变形能力下降,通过微血管时易破碎,而将这一膜蛋白释入血浆。因此采用抗GMP-140的单抗体来测定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同时记录此时血小板数,可特异地反映出血小板活化和破坏程度[4]。GMP-140分子数增高,对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1]。显然用不同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后观察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的变化,可更好地反映量效关系。本研究发现,经阿斯匹林治疗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明显降低,而血小板数升高,随着药物剂量增大,两者变化程度增大,表明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活性的能力与剂量有关。当剂量达300mg时,前者低于健康人,后者接近正常人,表明300m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较长时间服用是有益的。此剂量与美国多中心联合研究中采用325mg相近[4]。阿斯匹林经济,服用方便,如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冠心病,预防急性发作的一个较合理途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吴国新,李福刚,李佩霞,等.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放射免疫学测定.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3:99
2.潘宜志,吾柏路,洪小苏,等.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247
3.高树伟,陈在嘉,陶寿洪.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前列环素-血栓素A2平衡的影响.中华内科学杂志,1987,26,209
4.Hamburger SA. Mcever Rp GMP-140 mediates adhesion of stimulated platelet to neutroph:ls Blood, 1990,75:550
(1998-10-15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朱礼真:佳木斯市莲江口监狱医院;艾长芹:山东省沂水县崔家裕镇医院;张国阳: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阿斯匹林;血小板
黑龙江医药科学990354
阿斯匹林是抑制血小板活性的常用药物,通过对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观察该药对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的影响,从而明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预后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本院出院后随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54.4±6)岁。试验前停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影响血小板活性的药物至少2周。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个治疗组。A组:阿斯匹林75mg/d;B组:阿斯匹林150mg/d;C组:阿斯匹林300mg/d。阿斯匹林肠溶片总量均在早餐后一次顿服。为防止某些因素影响试验结果,服用阿斯匹林后,均未用其它药物。3组同时观察,疗程3个月。另取经门诊系统检查的健康职工男12例,女8例,年龄(52±11)岁为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1.2 观察项目与指标
服用阿斯匹林后,有无心绞痛再发及对该药的耐受性,大便隐血、上消化道出血时的胃镜检查。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
1.3 取血时间及实验方法
各组均于清晨空腹取血,按照文献[1]的方法进行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测定,常规计血小板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 3组临床观察结果 组别
n
心绞痛再发例数
, 百拇医药
上腹部不适返酸例数
大便潜血阳性例数
上消化道出血例数
%
A组
20
4
—
—
—
4/16(5.2%)
B组
26
, http://www.100md.com
3
2
—
—
5/76(6.5%)
C组
30
—
3
—
—
3/76(3.9%)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s)
, 百拇医药
例数
GMP-140(M/P/t)
血小板数(×109/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20
1232.70±57.32**
691±69.84#
166.90±5.20**
, http://www.100md.com
198.80±11.45**#
B组
26
1221.80±89.23**
690.23±45.32#
180.20±9.80**
220.54±2.23**#
C组
30
1330.60±78.63**
613.57±33.62**#
, 百拇医药
168.60±6.23**
240.80±14.32#
对照组
20
693.27±27.68
235.12±4.50
**治疗前后均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同项目治疗前比较P<0.01
3 讨论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的活化和破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阿斯匹林是目前常用的抑制血小板活性的药物,但其应用剂量国内、外尚无统一认识。以往对该药应用剂量的研究多集中在花生四烯酸代谢方面,因其可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变成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后者有极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前者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作用[3]。有研究发现阿斯匹林无论剂量大小,均能同时抑制TXA2和PGI2的合成,且对前者抑制作用总是大于后者,故认为较小剂量有益。实际上,体内许多组织参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并且很多情况下,均可使TXA2和PGI2生成增多,因此用TXA2变化来代表血小板的活性意义比较含糊[3]。GMP-140存在于静止血小板的α颗粒膜表面,只有当血小板活化后,方在其表面表达;此外,血小板活化后,伪足形成,变形能力下降,通过微血管时易破碎,而将这一膜蛋白释入血浆。因此采用抗GMP-140的单抗体来测定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同时记录此时血小板数,可特异地反映出血小板活化和破坏程度[4]。GMP-140分子数增高,对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1]。显然用不同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后观察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及血小板数的变化,可更好地反映量效关系。本研究发现,经阿斯匹林治疗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明显降低,而血小板数升高,随着药物剂量增大,两者变化程度增大,表明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活性的能力与剂量有关。当剂量达300mg时,前者低于健康人,后者接近正常人,表明300m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较长时间服用是有益的。此剂量与美国多中心联合研究中采用325mg相近[4]。阿斯匹林经济,服用方便,如无明显副作用,可作为冠心病,预防急性发作的一个较合理途径。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吴国新,李福刚,李佩霞,等.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放射免疫学测定.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3:99
2.潘宜志,吾柏路,洪小苏,等.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247
3.高树伟,陈在嘉,陶寿洪.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前列环素-血栓素A2平衡的影响.中华内科学杂志,1987,26,209
4.Hamburger SA. Mcever Rp GMP-140 mediates adhesion of stimulated platelet to neutroph:ls Blood, 1990,75:550
(1998-10-15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