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大量结石和大出血的空肠憩室二例
作者:祝水平
单位:511748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华侨医院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1128 并发大量结石形成和大出血的空肠憩室较少见,我院于1993年6月及1997年11月各收治1例,报告如下。
例1 女,67岁,发作性脐周隐痛、腹胀30余年。因持续性腹痛,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而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腹部饱满,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脐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多个包块,表面光滑,伴有压痛。肝浊音界存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X线检查:胸部无异常;腹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钙化影,部分肠管扩张,其内可见小液平。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从Treitz韧带约15 cm处空肠起,约60 cm长的空肠壁上布满大小不等憩室52个,最大为12.0 cm×10.0 cm×10.0 cm,最小为1.5 cm×1.0 cm×1.0 cm。所有憩室内均充满坚硬物。手术切除该段肠管。切开所有憩室,共剔出黄色结石550克。病理诊断:空肠多发性憩室炎伴结石形成。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4年,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 百拇医药
例2 男,63岁,因左上腹隐痛,包块,排柏油样便约2000克,晕倒,急诊入院。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脉搏110次/分,血压9/5 kPa,Hb 60 g/L,RBC 225×1012/L。心肺听诊未闻明显异常。腹部隆起,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怒张。左上腹可扪及约28 cm×25 cm包块,表面光,边界不清,伴有压痛,肠鸣音弱。腹部B超(-),腹部CT:左上腹混合性包块。上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左上腹可见26 cm×20 cm囊腔,其内含有大量食物残渣和钡剂,囊腔与空肠相通,分别于造影后6小时和24小时后复查X线,囊腔大小、形态、位置均无改变,且仍有钡剂滞留。行剖腹探查,术中所见:肝脾正常。左上腹巨大囊性肿块,与空肠系膜、大网膜及肠管广泛粘连。逐步分离粘连,明确肿块与肠管关系后,行包括肿块在内的相应空肠切除。术后剖开肿块,其内含有大量未消化食物残渣、陈旧性凝血块、钡剂。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诊断:空肠巨大憩室并大出血。病理诊断:空肠巨大憩室并慢性炎症增生、出血。
, 百拇医药
讨论 空肠憩室发生率约0.5%。以往认为,它属于肠道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发病原因不清。由于临床上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有学者认为本病也可能为获得性而非先天性疾病。伴有大量结石形成的空肠多发性憩室和并发大出血的空肠巨大憩室较为少见。高位空肠憩室内黄色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高位空肠内胆红素浓度较高、且易沉淀在与肠管相通的憩室内有关;空肠巨大憩室并发大出血可能是巨大憩室内大量食物残渣引起靠近系膜侧菲薄憩室壁上的小血管破裂所致。早期或未出现并发症之前,空肠憩室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仅表现为反复的、无规律的腹部隐痛、腹胀和不明原因的贫血等。炎症、梗阻、出血或穿孔是空肠憩室的主要并发症。其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散在的含气囊袋、钙化点,消化道钡剂检查可提供诊断参考,但大多数患者需通过剖腹探查才能确诊。手术切除含憩室部分的小肠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只要在未发生癌变之前予以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收稿:1998-01-18 修回:1998-05-22), 百拇医药
单位:511748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华侨医院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1128 并发大量结石形成和大出血的空肠憩室较少见,我院于1993年6月及1997年11月各收治1例,报告如下。
例1 女,67岁,发作性脐周隐痛、腹胀30余年。因持续性腹痛,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而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腹部饱满,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脐周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多个包块,表面光滑,伴有压痛。肝浊音界存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X线检查:胸部无异常;腹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钙化影,部分肠管扩张,其内可见小液平。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从Treitz韧带约15 cm处空肠起,约60 cm长的空肠壁上布满大小不等憩室52个,最大为12.0 cm×10.0 cm×10.0 cm,最小为1.5 cm×1.0 cm×1.0 cm。所有憩室内均充满坚硬物。手术切除该段肠管。切开所有憩室,共剔出黄色结石550克。病理诊断:空肠多发性憩室炎伴结石形成。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4年,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 百拇医药
例2 男,63岁,因左上腹隐痛,包块,排柏油样便约2000克,晕倒,急诊入院。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脉搏110次/分,血压9/5 kPa,Hb 60 g/L,RBC 225×1012/L。心肺听诊未闻明显异常。腹部隆起,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怒张。左上腹可扪及约28 cm×25 cm包块,表面光,边界不清,伴有压痛,肠鸣音弱。腹部B超(-),腹部CT:左上腹混合性包块。上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左上腹可见26 cm×20 cm囊腔,其内含有大量食物残渣和钡剂,囊腔与空肠相通,分别于造影后6小时和24小时后复查X线,囊腔大小、形态、位置均无改变,且仍有钡剂滞留。行剖腹探查,术中所见:肝脾正常。左上腹巨大囊性肿块,与空肠系膜、大网膜及肠管广泛粘连。逐步分离粘连,明确肿块与肠管关系后,行包括肿块在内的相应空肠切除。术后剖开肿块,其内含有大量未消化食物残渣、陈旧性凝血块、钡剂。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诊断:空肠巨大憩室并大出血。病理诊断:空肠巨大憩室并慢性炎症增生、出血。
, 百拇医药
讨论 空肠憩室发生率约0.5%。以往认为,它属于肠道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发病原因不清。由于临床上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有学者认为本病也可能为获得性而非先天性疾病。伴有大量结石形成的空肠多发性憩室和并发大出血的空肠巨大憩室较为少见。高位空肠憩室内黄色结石的形成可能与高位空肠内胆红素浓度较高、且易沉淀在与肠管相通的憩室内有关;空肠巨大憩室并发大出血可能是巨大憩室内大量食物残渣引起靠近系膜侧菲薄憩室壁上的小血管破裂所致。早期或未出现并发症之前,空肠憩室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仅表现为反复的、无规律的腹部隐痛、腹胀和不明原因的贫血等。炎症、梗阻、出血或穿孔是空肠憩室的主要并发症。其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散在的含气囊袋、钙化点,消化道钡剂检查可提供诊断参考,但大多数患者需通过剖腹探查才能确诊。手术切除含憩室部分的小肠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只要在未发生癌变之前予以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收稿:1998-01-18 修回:1998-05-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