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预防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2178
白色念珠菌致小儿腹泻1例检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广西预防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宁发锦 周艳 黄春松

    单位:宁发锦(广西中医医院 南宁530023);周艳(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黄春松(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000327

    本文报告了一例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小儿腹泻。这可能是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致菌群失调,促进念珠菌的繁殖所致。

    1 临床资料

    患儿戴某,男,1岁8个月,腹泻半年余,每日大便6~7次,粪便如豆腐渣或水样,色黄,泡沫较多,随母亲从境外回来探亲,就诊于南宁市某医院,临床诊断为慢性腹泻,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该院多次采集其粪便培养,未分离出致病菌,于是采集粪便标本送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检测。

    2 病原学检测

    2.1病原分离将用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保存的肛拭或粘有粪便标本的棉拭置灭菌生理盐水中振荡,取2~3接种环分别接种于SS和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纸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判断标准按WHO质控标准菌株的敏感性及抑制环大小解释。

    2.2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经37℃24小时培养后,仅有针尖状菌落生长,室温放置1~2天出现纯一的奶油色、直径约1mm、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菌落,药敏实验结果:菌株对常用的AMP(氨苄青霉素)、AKN(丁胺卡那霉素)、KAN(卡那霉素)、GEN(庆大霉素)、CTN(先锋霉素)、TET(四环素)、COS(复方新诺明)、NEO(新霉素)、NA(萘啶酸)、CMP(氯霉素)均表现出耐药。

    2.3白色念珠菌的分离与鉴定挑取单个菌落,接种玉米培养基及做一系列糖发酵试验,涂片镜检,可见卵圆形出芽细胞,玉米培养基室温培养3天,高倍镜检见有厚膜胞子生长,血清芽管试验阳性,糖发酵试验结果: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半乳糖(+)。经反复采取患儿粪便培养,均有奶油色、光滑湿润不透明菌落生长,其它杂菌不生长,把此菌做血清芽管试验及查厚膜胞子和糖发酵试验,判定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腹泻,因患儿年幼体弱,未做血清效价测定。

    3 讨论

    白色念珠菌是人类深部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念珠菌肠炎也呈上升趋势,儿童较成人发病率高,在人体肠道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经常保持共生状态,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它们的平衡,引起菌群失调,从而促进念珠菌的生长繁殖[1]。从药敏试验结果来看,该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已呈耐药状况,在临床治疗方面建议使用促菌生的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改善人体微生态环境、调整菌群失调[2],以达治愈病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廖万清,吴绍熙,王高松,等.真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45

    2 魏芷华.白色念珠菌引起小儿腹泻的临床检验与治疗研究.中国微生物学杂志,1995,7(2):45-46

    1999-09-01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