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内科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82590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28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内科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董昭书 徐广深

    单位:222100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临床内科杂志/990529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操作烦琐,并发症多。我院自1993年起采用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并经管心包给药,效果良好,操作安全。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28例患者,年龄24岁~66岁,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心包填塞症状。超声检查心脏右心室前壁前液性暗区≥10 mm,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呈ST段弓背向下性抬高,T波直立9例,T波倒置或低平6例,电交替8例,低电压24例。X线摄片心影均呈烧瓶型或梨状心影。

    二、方法:术前超声检查,确诊为大量心包积液,在心前区探寻液性暗区最大、最接近表皮的区域,在皮肤上做一标记,作为穿刺点(左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2 cm~4 cm),以心包穿刺导管引流的方法[1],穿刺置管,引流管外端以适配器连接可控速的引流袋,控制引流速度以防出现肺水肿[2],送检心包积液,据积液性质不同,可定期经管向心包内注射药物,待每日引流量<100 ml,症状明显好转,夹管观察1日~2日,未见积液量明显增加时,即可拔管,否则,持续引流,以缓解症状。

    三、并发症: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时,4例出现一过性早搏,未作处理,自行消失,8例次出现引流管阻塞,经生理盐水冲洗后通畅,7例出现心前区疼痛,见于后期,心包积液产生量少时,多能耐受,必要时可应用水杨酸类止痛剂。无继发感染、出血、心脏穿破及与穿刺置管相关的死亡。

    结果 28例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均一次成功,引流时间最短2天(2例),最长一例引流时间3月余,所有患者一经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其心包填塞症状及体征即有明显改善,1天~3天即可消失,疗效稳定。

    讨论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方法简单、快捷,疗效确切,可减少心包穿刺次数,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有效地控制心包积液量,适用于顽固性的大量心包积液所致的心包填塞,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为其它治疗提供时间保证,同时可经管直接心包内给药,提高疗效。对于穿刺点的选择,我们的体会是:(1)宜左不宜右:在超声下,因右侧常不能分清心房与积液的界限,而左侧心脏各结构与积液区易于判断;(2)宜下不宜上:因心底部为大动脉所在,一旦穿破不易止血,而心尖部为心肌,针尖一旦触及心肌,即有较强的心脏搏动感,稍退针即可避免损伤心肌;(3)宜外不宜内:因积液在心外侧前后径较长,进针不易触及心肌;(4)宜直不宜斜:进针时,选择平行于矢状面的前后方向,这样进针较少发生并发症;(5)宜在心尖部,不宜剑突下:心包填塞,致腹腔脏器瘀血肿大,在剑突下穿刺置管,虽引流管较易固定,不受呼吸等影响,但易损伤脏器。

    参考文献

    〔1〕 刘坤申.心包穿刺导管引流的方法和经验.中国循环杂志,1991,6(3)∶246.

    〔2〕 毛焕远,杨心田,主编.心脏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69~1195.

    (收稿:1998-05-28 修回:1998-11-17), 百拇医药